定位
位於手掌根部,第3、4掌骨間隙之中點,與腕橫紋中點連線,分為4等分,近腕橫紋1/4點處,即胃腸點與大陵穴連線的中點。
主治
足跟痛等。
操作
刺灸法:直刺0.2-0.3寸,針感抽、麻至指;灸3-5壯。
附註
與經穴關係:位於心包經大陵穴與心包經勞宮穴連線近1/4點。
相關論述
《常用新醫療法手冊》:“足跟點 大陵穴與胃腸點聯線的中點處。主治:足跟痛。”
足跟痛點,手針穴位名。出自。別名足穴1。位於手掌根部,第3、4掌骨間隙之中點,與腕橫紋中點連線,分為4等分,近腕橫紋1/4點處,即胃腸點與大陵穴連線的中點。主治足跟痛等。直刺0.2-0.3寸;灸3-5壯。
位於手掌根部,第3、4掌骨間隙之中點,與腕橫紋中點連線,分為4等分,近腕橫紋1/4點處,即胃腸點與大陵穴連線的中點。
足跟痛等。
刺灸法:直刺0.2-0.3寸,針感抽、麻至指;灸3-5壯。
與經穴關係:位於心包經大陵穴與心包經勞宮穴連線近1/4點。
《常用新醫療法手冊》:“足跟點 大陵穴與胃腸點聯線的中點處。主治:足跟痛。”
足跟痛指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跖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
疾病簡介 臨床表現 疾病病因 中醫療法 西醫療法此詞條暫無內容,歡迎您參與編輯,享受分享貢獻知識的樂趣。建議您在編輯詞條之前,可先參考幫助中心文檔,了解更多關於詞條規範的信息...
產品簡介 足跟痛的原因 產品成分 產品特色 使用說明足跟骨刺(跟骨骨刺)的形成多於足跟長時間的負重和磨損有關,當足跟關節出現磨損、破壞後,人體自身會進行自我的修復,硬化與增生,從而形成足跟骨刺,它是人體一...
骨刺的形成 病理原因 臨床表現 診斷鑑別 中醫治療《跟痛5分鐘預防與助療法》是2011年2月1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廣德。本書主要講述了如何通過運動、點按等方法來治療足跟痛的問題。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跟骨在長期行走站立受到各種方向應力,引起跟骨周圍肌肉、肌腱、滑囊、脂肪墊退變以及跟骨內壓改變。表現為跟骨周圍疼痛的一系列臨床症狀。
概述 疾病的病因 中醫辨證 疾病的治療 西醫治療足跟骨骨刺即足跟骨骨質增生,其症狀主要是足根壓痛,行走時腳跟不敢用力,伴針刺樣疼痛感,活動一段時間後,症狀通常會有所緩解。治療最理想的方法是,採用純中藥...
症狀 病因 表現 診斷 治療措施足跟痛寧消貼:膏藥即中藥外用的一種,古稱薄貼,用植物油或動物油加藥熬成膠狀物質,塗在布、紙或皮的一面,可以較長時間地貼在患處,主要用來活血、消腫痛等。固...
基本介紹 2主要成份 產品特色 膏藥療效 使用說明書 出版社: 開本: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足跟痹在《丹溪心法》稱為足跟痛。足跟痹是因外傷或勞損,腎精氣不足所致。以足跟疼痛、麻木,行走時加重為主要表現的肢體痹病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