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橫生的時光:我的20世紀人生

趣味橫生的時光:我的20世紀人生

《趣味橫生的時光:我的20世紀人生》內容簡介:身為一位歷史學家,而不是小說家,他的筆觸充滿熱情卻不煽情,敘事方式叼叼絮絮卻不試圖勾勒一個戲劇化的人生,或者特意營造某種感染力。可是跟隨他信手拈來的吉光片羽,才發現他側面認識了許多影響二十世紀發展的重要人物,不論是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或社會行動方面。 他也許不是某個事件的直接參與者,卻在某種機緣下近身觀察,加上身為歷史學家對文獻的嫻熟掌握,幫助他速描事件中人們的處境,以及每個世代、每個地區的變動痕跡,讓我們體會“那些年代、那些人、那些事”。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趣味橫生的時光:我的20世紀人生》:著名左派史學大師,93歲的艾瑞克·霍布斯鮑姆的唯一自傳,傳奇一生見證20世紀風雲變遷,跟隨大師一起體會20世紀“那些年代、那些人、那些事”。
享譽國際、備受推崇的世界近現代史大師
93歲高齡,全球僅存的最冷靜最睿智的頭腦之一
嬉笑怒罵20世紀,堪稱現世的指路明燈

作者簡介

艾瑞克·霍布斯鮑姆(Honsbawm.E),艾瑞克·霍布斯鮑姆出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一年(1917年)。童年在維也納度過,青少年時期在柏林度過,不論維也納還是柏林都屬於戰敗的一方。在動盪的年代裡,有人選擇法西斯,而年輕的霍布斯鮑姆則選擇了共產主義。
他在1936年加入共產黨,從此以後,馬克思主義成為他終審奉行的價值觀。1946年加入“共產黨歷史學家小組”。對他來說,“黨”(Party)這個字的“P”具有大寫般的重要地位,甚至想像不出如何跟非黨員交往戀愛。雖然信奉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背景令霍布斯鮑姆的教職生涯進展艱辛,但卻使他與國際社會間有著更為廣泛的接觸和研究機會,從而最終建立了他在國際上的崇高聲譽。
霍布斯鮑姆的研究以19世紀為主,延伸至17、18世紀和20世紀;研究的地區則從英國、歐洲擴展至拉丁美洲。除了專業領域外,霍氏也經常撰寫當代政治、社會評論,歷史學、社會學理論,以及藝術、文化批評等。他在勞工運動、農民叛變和世界史範疇中的研究成果,堪稱當代史家的頂尖之作,極大地影響了學界,迄今無人能出其右;而其巨觀通暢的寫作風格,更將敘述史學的魅力擴及至一般大眾。
一位有著獨特史觀的歷史學家,寫就了膾炙人口的大眾歷史讀物。他認為歷史的推動者不是帝王將相,而是“平凡百姓”,甚至是落草為寇的軍人和牧人,所以寫作了《原始的叛亂》、《盜匪》等探討平民叛亂的歷史書。他認為學術不應該只為少數人服務,因此寫就了以一般大眾讀者為對象、跨越了三個世紀的“四部曲”:《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極端的年代》。

媒體推薦

我希望其他人閱讀本書的時候,能夠把它當做一本入門書,通過一段不可能發生於其他世紀的個人人生旅程,來認識世界史上最特殊的一個世紀。歷史學家的自傳是他或她自己研究工作裡面重要的一環。除了對理性的信仰以及辨別事實與虛構的能力以外,自知之明——亦即從自身的內在和外在來進行觀察——也是歷史科學與社會科學從業者所需要的一項技能,特別是像我這種憑著直覺隨機挑選各種研究主題,最後才將它們整合成為具有前後一貫整體性的歷史學者。
——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霍布斯鮑姆已經闡明了許多題材和論點,從17世紀到20世紀末、印度到拉丁美洲,其涵蓋面之廣令人詫異。他擁有極富創意的心靈和罕見的天賦,得以構思出新的概念並加以宣揚,而且這些新概念對之後的歷史創作影響深遠。就史學方面的才智而言,學界無人可出其右。
——凱斯托·馬斯爵士(1997年於“沃夫森歷史獎”頒獎時的致詞)
目前沒有任何以英文進行撰述的歷史學家在掌握事實與資料上的能力,堪與霍布斯鮑姆匹敵。他儲存和檢索細節的能力,已達到只有配備眾多工作人員的龐大資料庫才能夠處理的程度。霍布斯鮑姆那種從眾多資料中歸納出既令人驚訝又讓人佩服的結論的天賦,這么多年來依然不斷成長。他是一位歷史學家,不是小說家但是他細密頭腦內的引擎,卻具有勞斯萊斯等級的想像力。
——《獨立報》
他似乎既從容不迫又熟練自在地徜徉於許多地點、主題和世紀之中,時而語帶幽默並展現出難得一見的天分。儘管霍布斯鮑姆的特質與布羅代爾頗為不同,但他擁有同樣寬闊的視野、深入的觀察能力、朝氣蓬勃的精神以及(不得不再度強調的)天分。
——《世界報》
當代的奧林匹斯山神……
——《泰晤士報》
這是一本有趣得不尋常並令人愉快的自傳,充滿了細節並不時出現睿智的省思。
——《每日電訊報》
罕有自傳可較本書更加華麗。霍布斯鮑姆筆鋒優雅,於精確之中富含機智……他記憶中的過去重新躍然紙上……其趣味橫生的時光也是極不尋常的時光。
——《觀察家報》
經過訓練,有著一雙比任何人都超脫的眼光,有誰能比歷史學家更適合擔當自傳的書寫者呢?這本書是《極端的年代》的對立面——它是“霍布斯鮑姆的年代”。
——著名歷史學家佩里·安德森

圖書目錄

自序
中文版序/何順果
《趣味橫生的時光》評介/王章輝
第1章 楔子
第2章 維也納的童年時光
第3章 艱難時期
第4章 柏林:魏瑪共和滅亡
第5章 柏林:褐色與紅色
第6章 在英倫島
第7章 劍橋
第8章 反對法西斯主義與戰爭
第9章 身為共產黨員
第10章 大戰
第11章 冷戰
第12章 史達林與後史達林時代
第13章 分水嶺
第14章 克尼赫特山下
第15章 20世紀60年代
第16章 政治觀察者
第17章 與歷史學家為伍
第18章 在地球村
第19章 馬賽曲
第20章 從佛朗哥到貝盧斯科尼
第21章 第三世界
第22章 從羅斯福到布希
第23章 尾聲
譯後記 趣味橫生的翻譯時光

文摘

第1章 楔子
1994年秋,我正任教於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我的妻子瑪蓮則留在倫敦處理信函。有一天她打電話給我,表示收到一封來自漢堡的信件,但那是用德文寫的,所以她看不懂。發信人署名“梅莉塔”,這封信需要轉寄給我嗎?我在漢堡並無熟人,但我毫不遲疑地立刻知道是誰寫信過來,雖然我已將近四分之三個世紀沒見過那位署名人了。那只可能是維也納索伊特別墅(Seutter Villa)的小莉塔——她實際上比我大一歲左右——寫來的。結果證明我是對的。
她在信中寫道,無意間在德國自由派知識分子閱讀的《時代周報》上面看見了我的名字。她立刻推斷,我一定是很久很久以前跟她們姐妹一起玩耍的那個艾瑞克。她翻遍自己的相簿,找到了隨函附上的那張照片。照片中五個小朋友和他們各自的保姆一起站在別墅露天階梯看台上小女孩們頭上都戴著花環,或許連我也戴了吧。那五個小孩分別是莉塔、她的妹妹魯思和伊娃(我們習慣稱之為“彼得”的蘇西當時尚未出生),以及我和我的妹妹南希。她的父親在照片背面寫下了時間:1922年。莉塔還詢問起南希的近況如何。但她怎么可能曉得,小我三歲半的南希早已過世好些年了呢?我上次去維也納的時候,造訪了我們從前住過的房子,並拍下一些照片送給南希。當時我還以為,能夠共享索伊特別墅生活回憶的人只剩下了她而已。現在往事卻重新曆歷在目。

後記

本書的封面是一張人物特寫,照片中那位老先生正準備開口表示:“你在看我嗎?讓我跟你說說我的故事。”他就是享譽國際的英國史學大師艾瑞克·霍布斯鮑姆。霍布斯鮑姆出生於1917年,至今依然老當益壯,於年近九十之際撰寫了這部自傳。霍老講完故事以後,還會在本書的《尾聲》告訴我們“自傳”與“傳記”的差別:“各種傳記都隨著主角的死亡而劃上句點。自傳則缺乏這種自然的結局。”
時序已進入21世紀,“我的20世紀人生”這個副標題的含義不言自明。全書的英文主標題“Interesting Times”卻暗藏玄機。乍看之下,它的意思應該是“有趣的年代”——霍老傳誦一時的“19世紀三部曲”與20世紀史,不是分別名日《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和《極端的年代》嗎?
只不過四個標題中的“年代”(Age)都是單數形式,我們即將觀賞的“年代”(Times)卻是複數,而且此處的“有趣”其實是反話。有關本書的各種英文評介都一再強調,“Interesting Times”源自“中文裡詛咒別人的話”。更何況我們展卷閱讀以後,很快就會發現:與其說霍老的一生“有趣”,倒不如稱之為“黑色幽默”還比較恰當。顯然這部自傳的書名不宜翻譯成“有趣的年代”,我們必須另闢蹊徑。
全書大約翻譯了一半的時候,譯者突然心生一念:不妨稱之為“趣味橫生的時光”,而且為了掌握書中含義的精髓,我們說出“趣味橫生”的時候必須強調“橫生”二宇,藉此產生“橫生枝節”的意味。交稿完畢後,我又查出“Interesting Times”為何是一種詛咒。這個用語的完整講法是“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序言

自傳作者必須也是自傳讀者。我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不斷感覺詫異,原來我所認識的人裡面,已有許多男男女女出版了關於自己生平的作品。更遑論那些通常來說較為傑出或更加可恥的人士,早就有別人捉刀幫他們著書立傳了。我甚至還沒有把許多當代人物所寫的,以小說形式加以包裝.實則為自傳的那些著作計算進來。或許我不應該驚訝才對。反正以寫作與溝通為業的人,總是習慣和同類打交道。況且各種文章、訪談、印刷品、錄音帶甚或錄像帶,以及與本書相似的著作當中,有驚人的數量是由任教於大學的男男女女所完成的。可見我並非特例。
儘管如此.有個問題仍值得思考。為什麼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寫出自傳7更要緊的是.為什麼那些與我並無特別關係,甚至在書店看見本書封面以前根本不曉得我的人,會想花心思來閱讀它7倫敦的書店當中,至少有一家連鎖書店在”傳記”這個類別下面,又特別將某些人納入一個稱作“人物“(Personalities)的小類別。套用今天的行話,那叫做”名流”(Celebrities),而我無緣名列其間——“名流”也就是那些不論基於何種理由而聞名遐邇的人士.並且正是他們的名氣才使得眾人對其生平產生了好奇心。我也不屬於那些有過參與公共事務的經歷,故而得以將自傳稱作“回憶錄”的人。那一類的人物通常不論男女,都在公共舞台上涉足頗深,有許多事跡需要記載下來或加以辯護;要不然就是他們與發生過的重大事件關係密切,甚至他們所做的決定影響了重大事件的發展。但我從來就不是其中的一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