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山

趙靜山

趙靜山(1925~2011),1925年2月生於山東禹城,1949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學院,繼而進入遼寧本溪水泥廠從事水泥工藝技術實踐,歷任技術員、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副廠長、總工程師。曾任國家、省、市水泥協會理事,省、市人大代表、常委。曾獲得全國建材系統和遼寧省勞動模範,獲得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金橋工程”優秀項目獎,遼寧省科研成果一等獎。1989年離休,享受副市地級待遇,1991年獲得國務院首批科技人才“政府特殊津貼”,晚年仍以孜孜以求贏得的功績獲得遼寧省離退休老幹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趙靜山先生 趙靜山先生

趙靜山先生一直從事水泥生產、技術、質量管理工作,是中國研發和實踐窯外分解技術鼻祖之一,被日本水泥界稱為中國窯外分解技術研究代表人“中國二趙”之一。從70年代開始致力於水泥窯外分解技術的研究開發,完成了本溪水泥廠1200t/d窯外分解窯的設計工作,並在生產中不斷改進、完善,總結了大量的寶貴經驗,使該生產線成為中國早期燒煤型預分解窯的典範,為中國水泥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在國內外專業報刊上發表了幾十篇極具價值和影響的學術文章,其主要內容章節納入大學專門教材。趙靜山先生是我國水泥窯行業燃煤窯外分解技術的發明人,是中國第一台燃煤窯外分解窯的設計者。他倡導的依循我國水泥行業“上大、改小”,“由大變強,創新出強”的理念,將理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中國傳統的水泥窯工藝進行技術升級改造,以此提升我國成長型水泥企業產品產量、質量及效益水平,為我國水泥企業融入行業大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科技動力和核心競爭力。 趙靜山先生退休後,仍然沒有放棄他熱愛的水泥事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窯外分解技術的研究開發上繼續勇攀高峰。他以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深厚的計算功底,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了以迴轉窯的燒煤潛力確定窯外分解窯生產能力,據此大幅度提高迴轉窯熟料產量的設計理念。由於趙靜山先生提出的窯外分解窯的設計產量,比當時的窯外分解窯的產量高出數倍,因此這些理念在早期並不被水泥界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所能接受。趙靜山先生以他執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一直在不斷地實踐著他的設計理念,使窯外分解窯的產量記錄不斷被刷新。

趙靜山先生 趙靜山先生

趙靜山先生退休後先後為國內外數百家水泥工廠做過技術諮詢、技術指導,並為近百家水泥工廠提供了技術改造設計方案。為了更好地為水泥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趙靜山先生在北京四方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三年,任總工程師,並將其開發的技術認真、詳細地傳授給北京四方聯公司。近幾年,北京四方聯公司完成了吉林四平石嶺水泥有限公司Φ3.0×48m迴轉窯生產線的技術改造,其最高日產量已經超過1550t/d,最高月均產量達到1411t/d;完成了遼寧阜新東方水泥有限公司Φ2.5×43m迴轉窯生產線的技術改造,其最高日產量已經超過720t/d,最高月均產量達到680t/d以上。而由趙靜山先生親自主持設計的吉林松江水泥公司Φ3.8×52.36m迴轉窯的最高日產量已經超過2700t/d。這些生產線改造後的結果表明,趙靜山先生提出的迴轉窯高產量的設計理念是非常正確的,並正在逐步地得到實踐的驗證並為中國水泥工業的技術進步起到更大的作用。

趙靜山先生的銅像 趙靜山先生的銅像

趙靜山先生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追求全部投向我國水泥事業發展與振興的技術創新實踐中。他沒有因離休而離崗,在過去的二十幾年間他的足跡遍及我國大陸除西藏以外所有的省份,他倡導的“上大、改小”水泥發展理念救活了全國29個瀕臨倒閉的水泥生產企業,使這些企業的產品產量成倍幾十倍增長,生產成本大幅下降,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在他八十歲壽誕的時候,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親筆為他題詞:“中國水泥技改開拓者”,瀋陽恆星集團投巨資為趙靜山先生雕塑了銅像。趙靜山先生辭世後,中國水泥協會發來唁電:驚聞趙老病逝,深感痛惜,中國水泥失去了一位重量級技術專家,趙老的“水泥改造技術”為中國水泥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趙老是中國水泥大步前行的開拓者和技術引路人!山水集團董事長張才奎自山東飛臨本溪,專程弔唁趙老先生,稱趙老為改變中國水泥發展路徑做出了歷史性的突出貢獻,對山水今天的輝煌給予了莫大的幫助,奠定了歷史性的功勳。

趙靜山先生一生中還有一件令人永難忘卻的貢獻,在八十年代初,他以省市人大代表的身份,上書中央領導,提出了本溪老工業基地沉陷區改造的科學論證方案,得到了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親筆批示,從此本溪拉開了沉陷區改造的序幕。

趙靜山先生以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執著的信念,用盡一生吐釋著生命的光華,他對國家對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趙老先生的一生是勤奮的一生,光輝的一生,榮耀的一生,他的功績將永載史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