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1年至1993年,獲德國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簡稱洪堡基金會)研究員獎。
1993年至1994年,在瑞士弗里堡大學研究綠藻光合作用。
1994年至2000年,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2000年至2008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8年7月至今,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4年武漢大學本科畢業。
1989年在中國科學院蔣麗金院士指導下,研究竹紅菌素,獲博士學位。
1989年至1991年,中國科學院助理研究員。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為蛋白質工程與光合作用,低碳生物工程,微生物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已主持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主要貢獻
1、發現藍細菌藻膽蛋白S型裂合酶,闡明藻紅蛋白80和82位、藻(紅)藍蛋白84位、變藻藍蛋白A、B、D、F亞基82位的輔基色素共價偶聯(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7、SCI影響因子9.4;J Biol Chem 2006)。發現藻紫膽素異構/裂合酶並闡明藻紫膽素的共價偶聯(J Biol Chem 2009)。發現藻紅藍蛋白155位的T型裂合酶,闡明藻(紅)藍蛋白beta亞基的輔基色素共價偶聯(J Biol Chem 2007)。闡明光合作用核-膜連線蛋白的輔基色素共價偶聯(BBA-Bioenergetics 2005)。提出藻膽蛋白裂合酶的反應機理(J Am Chem Soc 2009、SCI影響因子8.6;J Biol Chem 2009)。由於這些結果,在美國科學院院士E Gantt發現光合作用藻膽體41年後,人類終於基本闡明藍細菌藻膽體中所有亞基的輔基色素共價偶聯。
2、創立分子設計紅色螢光蛋白的藻膽蛋白體系(Angew Chem Int Edit 2010、SCI影響因子11.8,評為非常重要論文、VIP),發明設計優良光學性質的藻膽蛋白的方法(Biochemistry 2004;國家發明專利:ZL 03118916.4、ZL 200710029123.8)。另申請10項國家發明專利(200710030773.4、200710030772.X、200710030884.5、200710030885.X、200710032935.8、200710032898.0、200810025648.9、200810025624.3、200810025626.2、201010149232.5)。這些發明對開發藻膽蛋白分子功能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期刊論文
共發表98篇學術論文,包括Angew Chem Int Edit(1篇)、Proc Natl Acad Sci USA(1篇)、J Am Chem Soc(1篇)、Mol Microbiol(1篇)、J Biol Chem(5篇)、BBA-Bioenergetics(4篇)、Biochemistry(3篇)、FEBS Letters(1篇)、FEBS Journal(原名E J Biochem,2篇)、Photosynth Res(2篇)、Photochem Photobiol(2篇)。
書籍著作
①《環境微生物學》
②《環境生物技術》
③《環境生物技術實驗》 獲二項國家發明、二項實用新型專利。
獲獎記錄
1990年以第六完成人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97年獲德國科學研究聯合會(簡稱DFG)研究員獎。
1999年獲德國科學交流中心(簡稱DAAD)研究員獎。
2003年再次榮獲德國洪堡基金會研究員獎。
2003年獲德國大眾汽車基金會(Volkswagen Stiftung)國際合作項目(批准號:I/77900)資助。
2003年以第一完成人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4年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08年以第一完成人獲湖北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09年所指導的博士研究生論文獲湖北省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2010年以第一完成人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0年所指導的博士研究生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