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理文學館

趙樹理文學館投資2000萬元,占地20.1畝,建築面積5280平方米。位於晉城市區南端鳳城路西,地處原流碑亭公園正中,毗鄰趙樹理大街和趙樹理廣場,周邊清幽空曠,花香四溢。遠眺綠樹成萌,近聞流囀,各類文化藝術協會盡收其間,設計手法容納了晉升東南民居中風格,無論是建築本身還是色調布局,都有賦予了它豐厚的文化內涵,是一處鬧中取靜,具有觀光旅遊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極佳去處。

趙樹理文學館情況簡介

2006年九月,在惠風和暢的金秋季節,一座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群在晉城的流碑亭公園內拔地而起,青瓦白磚,別致清新,丰姿綽約,時尚典雅,吸引了眾多遊客紛至沓來,佇呈觀賞,一時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這個建築就是——趙樹理文學館。

同年12月6月,文學館正式在流碑亭公園內奠基,這座由北向南鋪開的四合院呈兩進格局,內設不同內容的展廳以及多功能會議廳,同時也是晉升城市文學藝術聯合會及其它11個協會辦公活動的場所。趙樹理文學館的誕生,對於提升晉城市的文化品位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落成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已成來晉城市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
在隆重的趙樹理誕辰100周年紀念日——2006年9月24日——趙樹理文學館正式開館迎客。
趙樹理文學館的展廳共有六個,主展一廳展示了趙樹理光輝的一生,其中包括趙樹理文學作品在不同時期的各種版本,共有400餘件,其中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珍貴版本60餘冊。東南一層展廳為書畫美術攝影展。
來趙樹理文學館參觀瀏覽,在全面了解趙樹理的生平與成就同時,可以深刻的認識晉東南全部的人文現狀和歷史,其意義的特殊和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趙樹理生平簡介

趙樹理(1906—1970),本名趙樹禮,山西沁水人,人民藝術家,小說家。曾用過何化魯、王甲士、定之等一百三十餘個筆名,出生於沁水縣尉遲村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入山西省立長治第四師範學校學習,1926年因參與學潮被開除,次年被捕入獄。出獄後當了一名農村國小教師,長期生活在農村。1932年開始發表作品。1937年抗戰開始,他參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區長、《黃河日報》副刊編輯、《中國人》副刊編輯等職。《小二黑結婚》(1943)、《李家莊變遷》(1946)的創作和發表,奠定了他在中國新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1949年他開始主編《說說唱唱》和《曲藝》。1955年發表了優
秀長篇小說《三里灣》,這是我國第一部較為深刻的反映農業合作化的作品,其它如《鍛鍊鍛鍊》、《套不住的手》、《靈泉洞》等,都是產生過巨大影響的作品。趙樹理小說的藝術成就在於創造了一種新穎活潑、為百姓喜聞樂見的大眾化風格。
趙樹理為人民大眾的創作道路,已在我國現當代文學領域內產生了深廣的影響,形成了一個俗稱“山藥蛋派”的文學流派。趙樹理以描寫“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形象”而聞名於世,他的作品目前已在德國、義大利、日本、法國、美國、挪威、泰國、羅馬尼亞等40個多個國家廣為流傳,成為世界文庫的寶貴財產。
趙樹理曾擔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曲藝改進會籌委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文聯副主席,中國曲藝研究會副主席,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主席以及《曲藝》雜誌主編等。
1970年趙樹理被“四人幫”反革命集團迫害致死,年僅64歲。

趙樹理文學館總結材料

趙樹理文學館於2006年9月24日,趙樹理百年誕辰之際建成開館,開館後很快成為

八方來賓和市民觀光的好去處,參觀者絡繹不絕,已接待觀眾十餘萬人次。
今年3月份,趙樹理文學館迎來了開館以來第一個成人儀式教育團隊,七百多名學生在這裡舉行了成人宣誓儀式。這次活動受到了組織者和參加者一致讚賞。大家認為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學生們的思想會得到淨化,靈魂會進一步升華,可以培養激發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自豪感。
趙樹理出生於沁水縣尉遲村,是20世紀大眾文學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真實地再現了我國農村幾十年來的巨大的變革。具有獨特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風格、在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藝傳統、促進革命文藝的大眾化方面,做出巨大貢獻。他所實踐與倡導的“貼近生活、反映現實、與下層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創作態度,在現在也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趙樹理文學館的建成,不僅是獻給趙樹理百年誕辰的最好禮物,更是打造晉城文化品牌,提升晉城文化大市形象的有力之舉。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領略大師的風采、體味趙樹理精神,同時,我們也會被晉城深厚的文化內涵所折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