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趙松泉,筆名歸農,中國台灣著名中國畫畫家;1914年2月8日(農曆甲寅年,肖虎)出生於江蘇溧水縣雲鶴鄉里佳山村,1934年畢業於蘇州美術專科學校。
趙先生自幼喜愛繪畫,數十年來,他精研專攻花鳥畫創作,畫風師承徐渭、任伯年、吳昌碩諸先賢,並和張書旗、張大千、徐悲鴻等多有交流,勤奮精進,碩果纍纍。
作品曾在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盧森堡、奧地利、巴西、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香港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曾應美國、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的大學和學界邀請講學,並受聘於美國聖若望大學高級花鳥畫進修班任教授,出版有個人畫冊專集多部。
個展國內外數十次,桃李成群,獲聘國展、省展、中部五縣市展及全國公教展審查委員、教育部長獎,曾任中國畫學會監事。
趙教授為享譽國內外知名花鳥畫大師、工寫兼施、氣韻生動,淡泊名利。傳略輯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2012年6月8日上午10時40分,趙松泉先生在故居溧水雲鶴辭世,享年99歲。
學藝履歷
趙松泉是趙家四代單傳的男丁,1937年盧溝橋一聲炮響,國人奮起抗戰,時為國小校長的趙松泉,毅然訣別新婚且有身孕的妻子,投筆從戎,從漢口入伍奔赴徐淮前線,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台兒莊大戰。戰後有幸從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戰場勝利歸來。
1949年他隨國民黨軍隊到台灣,1959年退役,在機關謀一公職,業餘致力於繪事,出版畫集四巨冊;其口述自傳《何日歸農》,記錄了他少小從軍老大歸的近百年滄桑人生。
先生的畫作《天寒有鶴守梅花》被世人稱為代表作,突顯了作者的畫品與人品;他的《年年作客在天涯》我也很喜歡。且看畫面:虬勁的老楓枝頭,一簇簇被秋霜染紅的楓葉叢中,棲息著幾隻小鳥,它們神態各異,有的似在俯首沉思,有的似在翹足遠矚,有張口呼喚者,更有振翅欲翔者。初粗一瞥,只見畫面形態逼真、栩栩如生,若再細加品味,更覺畫中有話。讀此畫,猶如松下聽泉,別有韻致。先生自題的那首小詩,洞開了這幅畫深邃內涵的天窗,那淡定的意境霎時得到了升華。詩曰:“年年作客在他鄉,又見秋楓映晚霞。鵲噪荒郊猶有樹,白雲西望已無家。”鵲噪有樹,人已無家!
一個 因戰爭烽煙漂泊他鄉的老兵,一個當時年輕離家,而今兒孫滿堂的老兵對故土的眷戀,對親人和對家的思念,將五十年的情感濃縮在尺幅之間,那份淒楚、彷徨與無奈穿透了紙背,那份渴望、焦炙與期待震撼人心。她像一枚活脫脫的鄉愁郵票,似一顆滾燙燙的赤子之心,令人生出許多的感慨!無獨有偶,先生的思鄉情結另有“印證”。
先生工書法,擅金石,自刻印章,自鑄新詞,且注重詩書畫印渾然一體,交相輝映。先生刻有若干方閒章的印文都是“歸農”、“三十歸農”、“何日歸農”、“歸農戊戍以後作”。閒章歷來不閒,那是“畫外音”,是畫家的心聲。
趙先生曾說:“我最初當兵時刻‘歸農’兩個字,心想我本是農村人嘛,仗打完了還是回老家種田、教書。抗戰快勝利了,我刻了一方‘三十歸農’,希望三十歲時回鄉種田,哪曉得抗戰完了又打內戰,結果打到台灣去了,到五十歲也沒得回家。何時能歸,沒有一點指望,我就把印面磨掉,刻了‘何日歸農’,直到九十歲才真正歸來。回大陸後我又刻了一方‘歸農戊戍以後作’。”這幾方印文濃縮了先生坎坷的一生,方寸之間包容了一個大千世界!
時下 ,趙松泉先生早已是兒孫繞膝四代同堂了,家族丁口有三四十人之多,盡享天倫之樂。近年他在故鄉溧水定居,大兒子退休後也住在溧水,照料他的生活。孫子和重孫則在蘇州發展和居住。
趙先生自己“歸農”了,兒孫也“歸農”了,不正如古人云“飛鳥戀舊林,游魚思故淵”?大概緣茲,趙先生才說他是歸農客吧?
相關書籍
《趙松泉—何日歸農》·毛樂耕
主訪、編撰:胡懿勛
出版者:(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
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計畫出一套“口述歷史叢書”,以公元1900年至2000年一百年間台灣的前輩藝術家與文化耆老的採訪實錄及相關文獻匯整為主要內容,將專訪和資料編撰成冊,陸續出版。
這部《趙松泉—何日歸農》即為該叢書“前輩畫家系列”之第五種,由美術研究家胡懿勛先生採訪編撰。
《趙松泉—何日歸農》一書主要是以趙松泉先生口述人生經歷和談畫說藝的文字為主,正文除“前言”外凡二十一章,有談《繪畫的早期淵源》(第一章),有回憶早期學習生活的《吳子深、顏文粱與蘇州美專》(第二章),有對《抗日戰爭》(第三章)軍旅生涯和《抗戰後方的生活》(第四章)的回顧,有談前輩藝術家對自己的影響(第五章《幾位水墨畫家的影響》),更多的則是談自己的繪畫經歷(第六章《與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淵源》、第七章《民國六十年代的經歷》、第八章《兼職與教學》、第十二章《與畫家沈耀初的交往》),對繪畫藝術和傳統文化的認識(第九章《光復初期的東洋畫與中國畫》、第十章《對嶺南派的看法》、第十一章《對台灣水墨畫家的印象》、第十三章《對當代大陸水墨畫家的觀察》、第十四章《對傳統文化的觀念》)以及繪畫的藝術和技法(第十五章《翎毛畫法》、第十六章《寫生的觀念》、第十七章《用粉技巧與顏色》、第十八章《用筆與技巧的關係》、第十九章《用紙的方法》、第二十章《用墨與用彩》),等等,基本上涵蓋了趙先生幾十年來的人生經歷和藝術見解。
最後一章(第二十一章)則是《何日歸農》,表達了趙松泉先生思念故土和感激親人的深深的情懷和心結。
書中除了趙先生富有閱歷、情愫濃郁的口述文字以外,還收有許多趙先生從事藝術活動以及和親朋好友在一起的照片,形象地展現了趙先生當年的翩翩風度和他輝煌的人生經歷。
書中收錄的趙先生在繪畫、書法、印章、論文等方面的代表作品,則更充分地讓人們領略到趙先生詩書畫印諸藝俱佳的藝術成就。這無疑是一部圖文並茂、資料豐富的趙先生的藝術自傳(畫傳),趙先生作為藝術大師的驕人風采盡顯其中矣!
趙先生閱歷豐富,知識淵博,德操高尚,待人誠懇,在他身上,真正能體會到一種寧靜淡泊,真誠高遠,仁者長壽的人生況味。最近幾年,我每月都有幾次到先生書房侍坐,海闊天空,無所不談。每次陪伴和交談,總能讓我汲取到很多人生境界和藝術觀念的滋養,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