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
趙憲宇就寫作出版了三部教育雜文集,被譽為“桃李三部曲”。趙憲宇1994年離開自己家鄉到江蘇省無錫市時如是說。到了無錫,趙憲宇在繼續豐富自身教學實踐的同時,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語文教學研究。趙憲宇把研究的觸角伸向了作文教學,開始了作文教學“三階段”系列性研究,把作文教學分為傳統誤區階段、理論假設階段和實踐操作階段。傳統誤區階段又分成“理論誤區”、“教材誤區”、“教學誤區”、“訓練誤區”、“寫作誤區”和“考試評改誤區”六個階段,共40個論題。《語文教學通訊》這樣介紹他說:一時間,趙憲宇被許多人稱為“誤區專家”。在接下來的理論假設和實踐操作研究中,他總共撰寫了110篇文章,大都發表在核心刊物。為了提高研究的質量和層次,趙憲宇還定下了要和100位特級教師通信的目標:和閔文老師討論“下水作文”,向黃玉峰老師探究“中學生用文言文寫作文”的問題,與曹陽老師講說“語言是否要錘鍊”的困惑,還有程紅兵、嚴華銀、毛榮富、李春華、餘映潮……這構成了他的作文教學研究“雙百目標”。
人物事跡
2000年,趙憲宇因工作需要調到江蘇省錫山市(現無錫市錫山區)教育局,擔任教科室主任。2004年起,他又擔任了教研室主任。從此,他把語文研究的視角擴展開來,伸向學校教學的每一個觸點,努力尋求教學的本義。“教學,就是要浸潤學生的思想,訓練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思緒,開創學生的思路。”趙憲宇這樣理解教學,也這樣踐行教學。在給教師課堂教學的建議中,他這樣表述——“教學民主,不是替學生做主,而是讓學生做主”圍繞課堂教學,他和教研室還提出了“三讓”: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讓課堂產生學生思想,讓課堂展示教學個性。還提出了“三品”:打造“品位”課堂,強調課堂規範、常規和檔次;打造“品質”課堂,強調課堂內質、內涵和本質;打造“品牌”課堂,強調課堂個性、特色和風格。在教研室,他提出教研員要“三和”:和教師一起備課,和教師一起上課,和教師一起研討。在趙憲宇的倡導下,錫山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了變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了裂變,由此帶動錫山教育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向更高處登攀。2005年5月,趙憲宇出版了《教育的痛和癢》一書,有專家稱是對國內教育雜文個人專著領域的重大貢獻。趙憲宇喜歡在清晨4點左右起來寫作,這個清靜的時刻成了他固定的寫作時間,成了每一篇文章出生的時間。從寫語文教學論文到寫教育雜文,以趙憲宇自己的說法,是由“美聲唱法”轉變成了“通俗唱法”2006年底,趙憲宇出版了第二部教育雜文集《教育的懺悔》,2008年底出版了第三部教育雜文集《教育的錯覺》,從而形成了“桃李三部曲”,三部雜文集均一版再版。許多學校從新華書店集體購買他的雜文集,還要求教師寫心得體會,書中許多文章成為了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必讀篇目。趙憲宇從網路上蒐集了全國各地讀者的讀後感數百篇,先後編輯了三本專集,名為《感受趙憲宇》。2009年,在由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等舉辦的首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獎評選活動中,趙憲宇還獲得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教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