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趙大明:1964年5月生,巴中市巴州區花叢鎮人,16歲從花叢高中畢業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任師團文化補習學校教員,1984年12月肩扛上士軍銜復員回巴中農村老家。1985年8月創辦了全國第一所普通私立中學——巴中市柳林私立中學,任校長。2004年秋在巴中城設立巴中教學部,2005年秋,又以江北白雲台新區(市委黨校內)為辦學基地,創辦了民辦公助的私立高級完全中學——巴州區第七中學,任校長、董事長。
人物經歷
辦柳林私中解民之憂
1985年8月,趙大明退伍返鄉。在一次趕集途中,親眼目睹了一群農民埋怨自家孩子因國小升不上國中而不能繼續上學的辛酸故事。於是搞了一項調查:1985年,僅巴州區柳林鎮14個國小畢業班633名學生就有500多名不能讀國中,由於缺乏師資和校舍,約60%的農家孩子不得不輟學,一些繳不起學費的農村家長還乾脆把未成年孩子流放到農村。這些十一、二歲的農家孩子由於不能上學將成為一輩子的農民,山區教育的脆弱使我陷入深深苦悶之中:決不能讓他們成為文盲,還要為他們提供繼續教育的平台。一種責任感在心中萌發。這年冬天,趙大明和3名落榜高中生共同創辦起全國第一所私立中學——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七顆石初級中學。
最初,學校的辦學條件相當簡陋,趙大明將家裡的4間房通過簡單裝修變成了4間教室,拿出兩百塊錢的退伍費為上學的孩子們買來了新課本。第一學期,趙大明當校長又兼任三個班的班主任,還兼語文、歷史、地理課老師,其他老師分別教授這些班級的數學、物理和化學。當時國家還沒有出台支持民辦教育的政策,而且許多農民對民辦學校的教學質量也十分懷疑,因而民辦學校的收費只能低於公辦學校。第一學期結束時,學校就欠外債1060元,為了能繼續把私學辦下去,趙大明父親狠狠心搭進去了1000多斤稻穀和兩頭肥豬。
艱辛贏來碩果。1988年,巴中柳林私立中學首屆中考,考入中師中專8人,重點高中12人,上線率一舉奪得巴州區花叢中學片區第一,學校因而有了一些改變,但低收費、扶持貧困生上學嚴重影響了學校發展。為了使學校能夠得到社會支持,趙大明先後多次奔走各有關部門。1993年,學校修起了占地1200平米的三樓一底教學樓。到1998年,學校教學樓占地達到13800平方米,校園面積也擴展到24680平方米,常年在校學生1600餘人,教職工近60人,成為山區的初級中學。
建完全中學服務社會
建區設市以來,巴中迎來了城市發展和人口集聚的高峰期。僅2003年,巴中城市人口從1993年不足五萬猛增到二十四萬多,然而城區中學的教育資源未能與急劇增長的學生生源相匹配,城區孩子就近上學成為困難,為緩解城區孩子和進城務工子女上學難,趙大明決定在不影響柳林私立中學辦學條件下,籌資創辦一所完全中學。 “建學校風險雖不大,但回報期太長,趙大明,我可不敢把大筆資金借給你!”這是一位張姓的朋友直言告訴趙大明的話。僅2003年4月到10月的半年時間,趙大明就數十次向我的十多位諍友談籌資發展民辦學校的好處,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鼎力支持。也許是精誠所至,最終金石為開,那位姓張的朋友一次性借給了趙大明300萬元,加上其他朋友的支持,共籌到510萬元的新學校建校款,於是,一所完全私立中學也在當年破土動工。2005年秋,在位於巴中市白雲台新區、毗鄰市委黨校一側的巴中市巴州區第七中學校終於誕生了。這座嶄新的、占地18000餘平方米的新學校包含了趙大明全部的心血、汗水和淚水。
拿高工資引進師資,用真情感培育學校。為了選聘優秀的中學教師來校任教,趙大明冒著酷暑奔走在成都、德陽、南充的路上,於是,畢業於浙江大學的化學高級教師李一力來了,任教於南充某重點中學的高級數學教師母發順慕名來了,成都市武侯祠中學一級外語教師雷達等50多位名師也紛紛加盟到這所新學校。截止目前,學校教師累計達125人,其中,高級教師占全校師資的65%以上,本科以上學歷的教師占總數的78%。
2000年開始,趙大明先後投資200多萬元為七中建起了多媒體實驗室、形體室、語音室、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學校生源也從2005年的14個教學班、750人發展到2012年的37個教學班、2300餘人。2012年,巴州七中有各類教學樓和宿舍樓面積7300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達5700平方米,教師宿舍、學生用房和教學實驗室一應俱全。由於注重教學質量,2007年,巴州七中被巴中市教育局評估為一級甲等學校;2008年,巴州七中被教育部授予“全國百強民辦教育學校”。
治校樂學成績豐碩
忠實踐行“家長的信任是學校的生命,社會的滿意是學校的成功”,“校園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服務”。在治校辦學中,趙大明提出了“發揮個性,注重特色,走新型辦學路子”,並組織全校師生身體力行。5年間,學校充分利用良好的師資隊伍和現代遠程教育優勢,培養出一批優秀、多樣性、複合型人才,變革、創新是巴州七中一貫的治校目標,學校組織學科小組探索開展新形勢下辦學新路子,引導學生廣泛參與,激發學生的求學、思維、興趣等多方思維,立足把學校辦成管理有特色、品牌有影響、社會有效益的開拓型學校。
辦學24年來,趙大明的學校有近2.5萬名學生完成了9年制義務教育全部課程,6150名學生完成高中教育全部課程,為地方教育和培育巴中人才作出了積極貢獻。2006年,巴中市巴州區第七中學首屆高中畢業班76人參考,61人上本、專科線,學校獲得了“高三教學質量優勝獎”;2007年高考上線人數名列巴中市區同級同等學校前列;2008年,290多人參考,本科上線52人,專科上線132人,上線率名列巴中市同級同等學校前茅,錄取率為96%,位居巴中市完全中學第一。
征途指向名校之路
扶持貧困生,獎勵優等生是我的民辦學校一路走好的力量支撐。24年間,先後為1200多名優秀學生頒發獎學金30.4萬元,頒發貧困生助學基金56.8萬元,由此帶動了全校學生尊師、重教、樂學的熱潮,因而學校每年均有10%左右的後進生贏在了高考的起跑線上。2007年,巴州區第七中學在開展撫貧助教活動中,共收留36名貧困孤兒來校免費讀書直到高中畢業。 由於趙大明創辦了全國第一所柳林私立中學,並鼓勵入學的農家孩子爭做自強的巴中人,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培育出了很多個性化、多用途人才。因此趙大明的事跡先後受到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的表彰獎勵。1987年4月,在成都軍區舉行的“一體化教育訓練現場經驗交流會”上,受到原國家主席楊尚昆的親切接見。
貢獻力量
由於有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和支持,由於有各級媒體的鼓舞和引導,一種使不完的力量催生著我繼續搞好民辦教育工作,爭做晏陽初的傳人,立足為巴中教育的振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社會榮譽
1988年,趙大明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國家民政部評為“軍地兩用人才先進個人”、“退伍軍人標兵”;同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評為“優撫對象先進個人”;1989年被國家人事部、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並獲榮譽獎章;同年8月被成都軍區評為西南四省區“民兵參建成長致富先鋒”;1990年被評為“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1991年被四川省軍區樹為“學雷鋒標兵”;1995年被巴中地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9年被巴中市教委、共青團巴中市委評為首屆“傑出青年校長”,同年當選為四川省第九屆人大代表;2005年被評為四川省首屆“優秀轉業復員退伍軍人”;。同時,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農民日報》、《四川日報》等多家媒體報導了趙大明的辦學事跡。1989年,中國“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情系巴山》介紹了趙大明創辦柳林私中的電視紀錄片,並作為國慶四十周年獻禮片在首都公映。 2009年,他再次被國家民政部評為“全國優秀復員退伍軍人”,受到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