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士覲

1915年(民國四年),趙公璧與謝英伯、鍾榮光創辦《民氣報》,作為紐約支部的機關報。 1917年(民國六年)春,趙公璧從美洲回國,在上海謁見孫中山,並呈上自己撰寫多年的《同盟演義》書稿。 1927年(民國十六年),他削髮為僧,從此與塵世隔絕。

趙士覲,又名公璧,自號“哀崖狂士”,廣東新會人。約生於1880年(清光緒六年)。自少隨父居美國紐約,以經商維持生活。青年時代,有愛國思想,常寫民族主義有關的愛國文章,刊於報章。弱冠,即與香山黃溪記、新會吳朝晉、開平周超、鶴山李鐵夫等志同道合,傾向孫中山先生提倡的革命,醞釀成立團體。1909年(宣統元年)11月,孫中山由倫敦抵紐約,即與黃溪記夫婦、趙公壁等籌議組會。除夕,假座紐約勿街49號黃溪記店內,成立紐約中國同盟會,孫中山親臨主持開幕儀式,參加入會的共有12人,其中有新會陳永惠。
中國同盟會美洲總部紐約支部成立後,趙公璧負責財務。從此,他積極籌款勸捐,支持孫中山歷次起義活動,從而與孫中山書信來往頻仍,友誼日見深厚。1910年,孫中山在發動廣州新軍起義之後,於2月16日致函趙公璧,說列省城新軍六千反正,於今正在鏖戰,勝負未卜。只是新籌軍費不多,各地黨軍缺餉,未能如期進城。希望趙公璧努力接濟,期望殷切。過了6天,又致函趙公璧,說及新軍起義失敗之原因,只不過差欠5千元軍費。並且告訴趙公璧,他擬留在美洲,組織大團體、籌集巨款,伺機再起。時過一星期,孫中山為籌措活動經費,又致函趙公璧。略謂擬在金山大埠設立同盟會總部,想往各埠演說籌款,因旅費告清,希望紐約的同志籌些旅費以開展活動。
趙公璧接到孫中山的信,立即捐集款項匯去給他應急。雖然得知廣州新軍起義失敗,無比憤慨,但更加激發了革命熱情,宣傳革命和籌款募捐。
1911年(宣統三年)初,清政府海軍艦長程璧光率海圻艦抵達美國紐約海岸時,趙公璧勇敢地登艦向海軍官兵宣傳革命,因程璧光是孫中山的同鄉,又曾加入過同盟會,故表示同情。
武昌起義成功,胡漢民從香港電告紐約同盟會支部,趙公璧聞訊,即與會中同志商議,發動募捐活動,計個人捐款最多的,是趙公璧和吳朝晉。他們在紐約勿街8號趙公璧開設的雜貨鋪內,將捐募所得六七千元匯往香港起義指揮機關轉交臨時政府,還在紐約開展慶祝辛亥革命勝利及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典禮誌慶活動。
中華民國成立後,美國紐約同盟會已發展有會員200人。在1912年(民國元年)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1914年(民國三年)國民黨被袁世凱解散而建立中華革命黨的時期,趙公璧負責了紐約的支部工作,並把支部遷至勿街20號辦事。
1915年(民國四年),趙公璧與謝英伯、鍾榮光創辦《民氣報》,作為紐約支部的機關報。社址初設在包利街14號,由謝英伯任編輯,宣傳推翻袁世凱。後來報社遷往飄露街16號,支部也遷在一起。趙公璧除了處理黨務,兼顧報社,還擠出時間,撰寫以紐約同盟會開展革命活動為內容的《同盟演義》在報紙發表。
1917年(民國六年)春,趙公璧從美洲回國,在上海謁見孫中山,並呈上自己撰寫多年的《同盟演義》書稿。這時,孫中山正在醞釀護法,很需要這樣的書,以宣傳革命史跡作號召。於是,細心閱讀一遍,感到很好,便指定專人負責出版,在4月30日還寫了一篇序。首先敘述創立同盟會時提出的目的,就是四條綱領,即四句話十六字一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他認為現在只實現一半,還有一半未實現,而且民國雖建立了,還未達到革命目的,仍須繼續努力。然後,他談到革命能取得勝利,“多賴海外華僑之力,軍餉胥出焉。”但是,推翻清廷了,華僑卻不居功,不言功。“華僑不自言功者,蓋知救國真為天職。”最後說:“五六年來,始於義而終於利者亦數見矣。而華僑與之者獨希。”認為像趙公壁這樣的人,功成身退,不言利祿,才是革命營壘的真正的革命者。1917年9月,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軍政府,就任中華民國海陸軍大元帥,即委任趙公璧為大元帥府軍務處處長,以其贊襄軍務。
1922年(民國十一年)1月11日,趙士覲被任為大本營軍糧局局長。是年6月,陳炯明叛變,孫中山脫險後,在上海籌劃討袁,曾指示留在廣東的趙士覲做好準備,“俟時機一到,則同時滅賊。”平定陳炯明之亂時,趙士覲一方面任中國國民黨廣州市第五區分部秘書,於7月間又任大本營糧食管理處處長;至11月管理處撤銷後,於1924年1月任大本營財政委員會委員兼兩廣鹽運使。當時,孫中山謀劃軍糧甚急,故委以財政重任。但因趙士覲秉性忠直,執法不阿,與那些走私謀利的官吏奸商勢成水火。他被人冒名誣告,一氣之下,於4月間辭掉官職,脫離政治生活,在家參禪拜佛,遁人空門,從一個革命志士變成一個佛門居士。原來,趙士覲雖是熱血男兒,但性情孤高,不尚時俗。早在青年時代,他雖在異域過著西洋生活,而內心卻虔誠信奉傳統的道佛諸教。他一不食肉、二不近女色。他中年喪妻後,也不復娶,長期過著鰥居生活。回國後,更與佛門善士往來,儼如叢林居士,亦類似道家法師。他曾替一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畫符“驅鬼”,人稱“趙法師”。自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對政途更不問津,往返寺廟更密。是年8月,廖仲愷被刺後,因政見與當道不合,一度被當局下令通緝。幸得友人相救,才脫險離穗赴港,藉此棲身。當時,適值東密阿闐黎乙真,發起組織香港佛教真言宗居士林,建立密祖神壇,傳授密宗佛法。趙士覲與十名佛教徒參與其事。1927年(民國十六年),他削髮為僧,從此與塵世隔絕。
1928年(民國十七年)國民黨廣州政治分會撤銷對其通緝,趙居士乃遷回廣州安居,繼續皈依佛門,創設道場,宣揚佛法。
1929年(民國十八年),趙居士呈請廣東省政府將白雲山麓彌勒寺與廣化善院,合併組成廣州佛教解行學社。次年,又以解行學社名義在花塔街六榕寺內設解行精舍,以普及密宗佛旨。未幾圓寂,享年約五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