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八洞香椿

趙八洞香椿

趙八洞香椿,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趙八洞香椿原產於以官莊鎮趙八洞風景區為中心,方圓面積10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域內,尤其以趙八洞風景區附近的300餘畝紅芽香椿為最好。趙八洞香椿品種繁多,種質資源豐富,主要以紅芽香椿、綠芽香椿兩個品種為主。特殊的生長環境造就了趙八洞香椿特有的醇香和外貌,其主要品質特點為芽體肥嫩、色澤艷麗、香氣濃郁、營養豐富、質佳味美被譽為上品。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趙八洞香椿”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趙八洞香椿芽體肥嫩、葉色紅艷,油光閃亮、香氣濃郁。

趙八洞香椿 趙八洞香椿

趙八洞香椿的頭芽子,一般長到10至15厘米,在清明到穀雨之間採摘。過了穀雨,香椿芽桿子裡長“骨頭”,葉子變薄,成色減半。穀雨前的春芽,既嫩又胖,色澤鮮艷,香味濃郁,口感最好,人們形象地比喻:“地上的肉,天上的禽,河裡的魚,海里的參,不如去趙八洞吃香椿。”在當地,一般的烹製方法有“油炸椿芽”、“椿芽炒雞蛋”、“椿芽拌豆腐”、“清調椿芽”、“椿芽木耳炒肉”、“油烙椿芽呱嗒餅”等。醃製的椿芽鹹菜,不變質不腐爛不變味,味道別具一格。

內在品質

趙八洞香椿所含有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以及鐵、磷、胡蘿蔔素等微量元素很豐富。其內在品質指標為:蛋白質≥4.0%,粗纖維≤1.9%,鈣≥130(毫克/100克),磷≥80(毫克/100克),鐵≥35(毫克/100克),另外,還含有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

安全要求

趙八洞香椿的產地環境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技術條件》(NY5010—2002)的要求,入市香椿必須達到農業部《無公害食品多年生蔬菜》(NY5230—2005)的質量標準。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銷售。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境內地貌多樣,自南而北依次為丘陵、平原、黃河灘區,其優良品質的形成,與它所處的地理環境和土壤條件是分不開的。趙八洞香椿產地趙八洞景區一帶地處深山,土壤為山前沖積土,土層較薄、土質為砂壤土,呈偏弱鹼性,非常適合香椿生長。

水文情況

章丘區地處深山,水源充足,雨季時山泉遍布,水質清澈,無任何污染。

氣候情況

章丘區屬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溫差大,有利作物的生長發育。

光照:本區光照資源豐富,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有利於作物光和作用,常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47.6小時,占全年可照時間的56%。溫度:年積溫4580℃,平均氣溫12.9℃,7月份最高32.1℃,1月份最低氣溫-3.2℃。無霜期210天左右,自然農耕期長達290天左右。

夜間涼爽,晝夜溫差大,有利於作物養分積累。

趙八洞香椿 趙八洞香椿

水:降水偏少,因多集中夏季,年均變化大,降水不穩定,平均降水量600—630毫米。優越的生態地理環境,適宜的土壤和氣候,為香椿產業發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條件。

歷史淵源

趙八洞香椿種植歷史悠久,史料考證,趙八洞香椿自漢代起已大面積種植。其主栽品種“紅芽子”特色最為突出。

趙八洞香椿有據可查的歷史就有400多年。明代,戲劇家李開先曾與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的農曆六月十五日,攜其好友楊尚卿等十餘人同游龍藏洞,並留下“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的詩句,可見那時的香椿就已遍植景區內外。

2007年,趙八洞香椿專業合作社成立,專營“趙八洞”牌有機香椿。

2008年04月13日,官莊鄉趙八洞首屆香椿採摘節暨龍藏洞生態景區開園慶典儀式在龍藏洞生態景區舉行,此後,官莊鎮每年都舉行香椿採摘節。

2011年04月18日,官莊鎮趙八洞村舉辦的第四屆趙八洞香椿採摘節開幕,採摘節將一直持續到25日。

2015年,為延伸產業鏈條,實現提質增效,在官莊鎮政府、包村部門的協調幫助下,趙八洞村實施了紅香椿保鮮及加工項目。該項目於03月13日正式動工,項目建成投產後,可增收6.4萬元。

生產情況

2009年,趙八洞香椿產地面積2400公頃,年產量7萬餘噸。

2011年,官莊鎮的香椿種植戶已達到了600餘戶,萬畝香椿基地年產香椿3000餘噸,畝收入1500餘元。

產品榮譽

2008年12月,“趙八洞牌”香椿通過“有機食品”認證。

2010年,“龍藏洞”牌香椿獲得章丘市名優農產品稱號。

趙八洞香椿 趙八洞香椿

201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趙八洞香椿”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趙八洞香椿的地域保護範圍為山東省章丘市官莊、文祖、垛莊、曹范四鄉鎮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7°18′20″—117°44′9″、北緯36°26′17″—36°41′43″,海拔為118米—924米之間,南北長29千米、東西寬27千米,地域保護面積55619公頃,主要涉及官莊鎮趙八洞、東八井、西八井、上白秋、下白秋等182個行政村。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香椿喜光,較耐濕。趙八洞香椿的產地宜選擇山區土層較厚的堰邊、地埂。趙八洞香椿其優良品質的形成,與它所處的地理環境和特殊的小氣候條件是分不開的。趙八洞香椿產地官莊鎮趙八洞風景區一帶地處山區,土壤為山前沖積壤土,質地較肥沃,這裡白天日照充足,夜晚雨露滋潤,晝夜溫差大,特殊的生長環境造就了趙八洞香椿特有的優良品質。

趙八洞香椿 趙八洞香椿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趙八洞香椿是章丘南部山區的一個農家香椿品種。它是在一定自然條件下形成的、適應該地區環境條件的特有品種。當家品種“紅芽香椿”生長快,色澤艷麗、香氣濃郁、營養豐富、質佳味美被譽為上品。

(3)生產過程管理,包括農業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規定:趙八洞香椿一般生長在山區土層較厚的堰邊、地埂,其生產管理比較粗放,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適時進行田間管理香椿的田間管理雖屬粗放,但為了使生長快、產量高,還要注意肥水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如天氣乾旱,應及時澆水;每年要中耕鬆土,在行間最好套種綠肥,5月間翻壓入土或者澆施人畜糞尿。

(二)按時採收當椿芽長到10—15厘米,且著色良好,即可開始採收,采芽宜在早、晚進行,采後不易失水萎蔫。我地一般在4月中下旬(清明後穀雨前)開始採收。椿芽採得過早,影響產量;採得過晚,品質不好,一般可採收兩次。

(三)注意採收方法採收椿芽,最好用刀剪採取,儘量避免用手辨摘,以免傷枝,影響再次萌芽。採收時先採收主芽,再採收側芽,中間間隔10—15天。頭茬芽,即在枝頭頂端最早萌生的芽,宜在12-15厘米時採收,此為椿芽中的上品,品質和顏色俱佳。二茬芽,即頭茬芽採收後萌發生長的側芽,可在20厘米左右時採收,此時不宜整枝採收,要在基部留下2一3片葉,以形成輔養枝,恢復樹勢。採收時,將芽從嫩枝基部掰下,切勿傷芽損葉。

(四)適貯條件香椿莖葉非常鮮嫩,含水量較高,生理代謝旺盛,采後貯運中失水易萎蔫。葉片脫落和腐爛是其主要的問題。在0℃低溫條件下,可明顯減少葉片的脫落,或相對濕度較低,其葉片脫落率也明顯降低。因此,香椿貯藏適溫為0℃,相對濕度80—85%。貯藏時,應採用塑膠薄膜小包裝氣調。

專用標誌使用

章丘市境域範圍內所有的趙八洞香椿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趙八洞香椿農產品地理標誌及其圖案,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章丘市名優農產品協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歷史文化

相傳很久以前,趙八洞一帶的人們以種田為生,因山上缺水,平時沒有菜吃。面對漫山遍野的“香椿樹”,不僅不知其名,更不知“香椿”好吃。一天,村里突然來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叟,聲稱受神農爺派遣,專程來此地降臨福祉,拯救生靈。見眾人不信,老叟便去山上採摘了一籃子“香椿”,親自烹製,讓人們品嘗。果然香味迷人。人們感到驚奇,便詢問老叟,山上長蔬菜的那種樹叫啥名字。老叟笑而不答,留下一則“是柳無卯,三人同日”的謎語,佛袖而去。良久,人們才解開“椿”字迷底,其芽味道香醇,得名“香椿樹”。自此,這一帶世代種植香椿樹,繁衍至今。

“椿樹為王,向善濟世。”在過去,當地人還有一個風俗,即未成年的小孩子,經常去跪拜和摟抱高大粗壯的香椿樹,念著“椿樹王呀椿樹王,你長粗來我長長;繞著椿樹念三遍,個子長到頂屋樑”的順口溜,不僅長得快,成年後也一定是大個子。雖是迷信,但聽來卻耐人尋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