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以炳

趙以炳

趙以炳(1909—1987),生理學家,教育家。中國冬眠生理學的創始人。曾在肌肉的滲透性,皮膚呼吸,哺乳動物冬眠與低體溫以及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等方面發表研究論文50篇。對刺蝟冬眠的研究享有國際聲譽。曾致力於創建中國第一個理科生理學專業,為全國綜合大學生理學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作出重要貢獻。提倡理科生理學科研以細胞生理和比較生理學為主攻方向,對中國比較生理學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基本信息

我國冬眠生理學的創始人

趙以炳(1909.3.3—1987.12.26),字璣照,江西南昌人。著名生理學家,我國冬眠生理學創始人。

20世紀80年代初,攝於北大燕東園寓所外 20世紀80年代初,攝於北大燕東園寓所外

自幼酷愛讀書,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南昌市心遠中學,獲獎學金入清華學校。1929年畢業,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理學系學習,1931年獲理學士學位,1934年獲博士學位,被接受為Sigma Xi榮譽會員。1935年回國,任清華大學講師。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輾轉至昆明,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0年轉任中正醫學院教授,1946年回清華大學執教,併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協和醫院、燕京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院生理學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調任北京大學教授,兼生理教研室主任。1955年,應邀出席全蘇生理學家、生物化學家和藥理學家第八屆代表大會,並在全體會議上作學術報告。1956年,作為中國教育工會代表出席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同年被評選為出席全國第一次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代表。1980年,應國際冬眠學會邀請成為該會會員。曾任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中國生理學會主席、理事長,教育部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1987年12月26日在北京逝世。

趙以炳主要從事生理學研究,是我國冬眠生理學的創始人。早年留學美國時,主要從事細胞生理學研究。抗戰期間,以滇池盛產的蠑螈進行一系列皮膚呼吸的比較研究,證明蠑螈的肺是有效的呼吸器官,推翻了當時某些國外專著中有關蠑螈的肺只是浮沉器官,沒有呼吸作用的結論。抗戰勝利後,首次解決了刺蝟在實驗室的繁殖問題,成功地使刺蝟成為新的實驗動物。1947年至1951年,在刺蝟冬眠生理學方面開展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工作,與國際上關於冬眠生理學的研究大致同時起步,有關研究被國外同行認為是冬眠生理學的經典著作。1952年以後,主要從事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研究。1978年以後,恢復冬眠生理學研究,所領導的冬眠科研組成為我國唯一的冬眠研究點。

趙以炳畢生從事生理學的教學工作,1952年在北京大學創建我國第一個理科生理學專業,重視生理學基礎課的教學,主張教學要精煉扼要,不僅傳授知識,更重啟發思考,並對理科生理學的改進提出建議,提倡理科生理學科研以細胞生理學和比較生理學為主攻方向。為培養生理學工作者做出了重要貢獻。

趙以炳一生共發表各種著作97篇(卷),其中科研論文49篇,譯著和生理學科普文章10篇,綜述性科學論文6篇,教材和有關資料12卷,其他討論性文章20篇。主要著作:《人體及動物生理學》、《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基礎》、《基礎生理學》等;主要譯著:《醫學生理學和生物物理學》;主要論文:Action of Electrolytes on the Dorsal Median Nerve of the Limulus Heart, Paradox Phenomena in the Cardiac Ganglion of Limulus Polyphemus, The Cold Stimul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Neutral Sodium-salt Solutions on the cold Stimulation, Osmotic Properties of Isolated Amphibian Skeletal Muscle, Water Regulation in the Salamander, Studies on the respiration of Salamander, Hibernation of the Hedgehog, Temperature and Activity of the Excited Perfused Heart of the Hedgehog, 冬眠生理:刺蝟的冬眠與體溫調節,刺蝟冬眠的人工改變,自然冬眠,人工冬眠與禁食狀態下刺蝟血液有形成分的改變,關於改進理科生理學基礎課的建議等。

趙以炳,字璣照,1909年3月3日生於江西省南昌縣老廈村一個地主家庭。

20世紀初,趙以炳的父親受到時代洪流的衝擊,一改封建家庭的專制舊習,任子女自由發展。趙以炳自幼酷愛讀書。畢業於南昌市心遠中學時成績名列前茅。後申請獎學金進入當時培養留美預備生的清華學堂。1929年畢業後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理系學習,1931年獲理學士學位,1934年獲博士學位,並榮獲Sigma Xi會員稱號。1935年,在清華大學任教。抗日戰爭期間輾轉後方,任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0年轉任中正醫學院教授,1946年回清華大學工作併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今北京協和醫學院)、燕京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生理學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時調任北京大學教授,兼生理教研室主任,1987年12月26日在北京逝世。

趙以炳在致力於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他曾任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1950—1954),中國生理學會主席(1950—1951)、理事長(1951—1954),教育部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

1955年應邀出席全蘇生理學家、生物化學家和藥理學家第八屆代表大會,並在全體會議上作學術報告。1956年作為中國教育工會代表出席了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同年被評選為出席全國第一次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代表。1980年應邀參加國際冬眠學會,成為該會會員。

趙以炳一生共發表各種著作97篇(卷),其中科研論文49篇,譯著和生理學科普文章10篇,綜述性科學論文6篇,教材和有關資料12卷,其他討論性文章20篇。對我國生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享有較高的聲譽。

名師指點擇定生理學科

學生時代,趙以炳對自然科學各科有著廣泛的興趣,涉獵範圍從天文、地理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在清華學校學習期間,他的物理學成績尤為突出,人們以為他將專門攻讀物理學,可是他對生物學也有濃厚的興趣,20年代末,曾翻譯過《水,空氣和以太波同波紋》,並與彭光欽,楊葆昌合譯《普通生物學》,這本書曾被當時的燕京大學選為教材。他是當時清華大學理學院長葉企蓀的得意門生之一,葉企蓀對趙以炳說,生理學是數學、物理、化學與生物學結合的產物,而各門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趙以炳聽後豁然開朗,欣然選擇了生理學作為自己畢生從事的專業,並取得了成就。

趙以炳治學十分勤奮。早在芝加哥大學生理系做研究生期間,他每年暑假都不休息,利用假期在麻省林穴(WoodsHole)海洋生物研究所進行科研工作。在此期間,他作為R.Lillie教授的研究生主修普通生理學,特別是原生質生理學,先後研究了電解質對鱟(Limulus)的心臟背中神經索自發節律的影響和電解質對蛙骨胳肌的作用。證明在解剖結構上很不相同的這兩種組織對電解質的反應基本相同。這是具有普遍性的生理現象。上述研究共寫了論文8篇。他超額完成了學位論文的任務,顯示出他年輕時的才華和過人的勤奮。

抓緊時機就地取材開展研究

趙以炳指導科學研究一貫強調要抓緊時機,就地取材去開展工作。1935年趙以炳學成歸國時正值抗日戰爭前夕,華北局勢極不安定,學校準備搬遷,但他仍然抓緊時間,使在國外學習的科研成果儘快在國內生根,開展了電解質對蟾蜍骨胳肌作用的研究,並開始探討肌肉的滲透特性,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後在《中國生理學雜誌》上發表了8篇論文。1938年清華大學由長沙南遷昆明,趙以炳和助手仍不失時機地分別在北平、長沙和昆明測量了一批人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指標,研究了海拔改變對中國人紅細胞等指標的影響。

抗日戰爭末期的趙以炳先生 抗日戰爭末期的趙以炳先生

抗日戰爭初期,趙以炳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當時科研條件十分困難,但他充分利用殘缺的儀器堅持科研工作,把教學、科研開展得十分活躍。他就地取材對滇池盛產的蠑螈進行了一系列皮膚呼吸與肺呼吸的比較研究。證明蠑螈的肺是有效的呼吸器官,可以單獨維持蠑螈的生命,從而推翻了當時某些國外專著中關於蠑螈的肺只是沉浮器官,沒有呼吸作用的結論。

抗日戰爭勝利後,趙以炳返回清華大學任教,同時在北京大學等幾所高等院校兼授生理學。當時清華大學一無所有,他調劑了三校的簡陋儀器,把實驗課和科研都開展起來。他選擇刺蝟為實驗材料,因為這種動物在清華園內不難捕獲,又有漫長的禁食期,不需要多花錢飼養。從1947—1951年,他探討刺蝟冬眠的生理變化和機理,先後寫出關於刺蝟冬眠研究的論文11篇。當時他的助手只有葉甲壬和一位工友。但他們竟能對刺蝟冬眠的體溫調節、呼吸、心血管活動直到生殖周期和實驗繁殖進行了全面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的觀測數據,並提出刺蝟以冬眠和生殖相交替而組成完整的生活年度周期的嶄新觀點。全部工作靠的只是一套紀紋鼓和水銀溫度計等最簡單的生理儀器。有些記錄還是靠通宵不寐,守候在冬眠著的刺蝟旁,精心觀測得到的。趙以炳這方面的研究與當時國際上的冬眠生理學研究是同時起步的,發表的論文都屬於國際上冬眠生理學的早期重要文獻。國外有的學者稱讚它們是冬眠的經典工作,有些結果至今還被冬眠專著所引用。

奠定中國冬眠生理學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30多年來,趙以炳一直堅持對刺蝟冬眠的研究,但這項研究卻遭到了多次衝擊。在這些經歷中,趙以炳表現出了一個科學家對自己所熱愛的科學研究工作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1951年進行思想改造運動時,他的研究被批判為脫離實際的研究,於是,實驗被迫停止了。但揭開冬眠之謎始終是他朝夕思索的問題。1956年教研室在廣泛開展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以抑制的比較生理學作為研究的重點。趙以炳提出了冬眠抑制的課題,恢復了冬眠研究。但工作開始不久就遭到“大躍進”過激浪潮的衝擊。1958年教研室結合臨床實踐的需要,開展了狗的人工低溫生理學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趙以炳觀察到了深低體溫套用在心臟和腦機能所受到的限制,於是他再一次提出是否可聯繫刺蝟冬眠研究探討突破這些限制的途徑。遺憾的是隨之而來的社教運動,又使這些計畫迅速破滅了。儘管未能作出研究結果,但冬眠研究的實踐意義卻日益明確。這是一個對臨床醫學,乃至其他多方面的國家建設實際都有著美好前景的科研項目。趙以炳在報刊上寫文章,到處週遊講學,宣傳冬眠生理研究的意義和現狀,暢想和預言冬眠將用於星際宇航,希望獲得社會的支持,爭取更多的學者參加本領域的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冬眠研究的基地幾乎蕩然無存,他的健康在災難性的折磨中也被摧垮了!

1978年中國知識分子迎來了明朗的春天。趙以炳了解到國際冬眠生理學的進展迅速,而我國冬眠研究雖然起步較早,但由於長期停滯已經遠遠落後。他十分感慨。但深信冬眠研究終將有用於國家建設。北京大學是我國唯一的冬眠研究單位,他感到自己雖然年老體弱,但肩負重任。1979年他組織了新的冬眠科研組,招收了比較生理學研究生,親自講授冬眠生理學課程,提出了新的科研計畫,得到教育部的支持,列為重點課題。從此,一支由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和研究生十多人組成的冬眠科研隊伍,迅速地成長起來;冬眠實驗室也逐步用現代化技術設備武裝起來,冬眠的機理研究也較深入地開展起來了。同時還擴大了與國際冬眠生理學界的交流聯繫,標誌著我國的科研成果已踏上國際冬眠研究的學術舞台。這每一步進展與成就都與他的精心設計和具體指導分不開。有些工作甚至是他在病榻上完成的,反映出他獻身於祖國科學事業的忘我精神。

重視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

趙以炳為培養年輕一代生理學工作者做出了重要貢獻。1952年他被調到北京大學任教授兼人體及動物生理學教研室主任後,就致力於創建國內第一個綜合性大學的生理學專業,對全國綜合性大學生理學的教學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他十分重視生理學基礎課的教學,從1946年到1956年,他親自講授這門基礎課達19遍之多。他歷來主張講課要精練扼要,不要只是單純傳授具體知識,重在啟發學生思考理解,提高自學能力。

他十分重視提高教學質量,數十年來隨著生理學的進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1953年他編寫的《人體及動物生理學》成為教育部推薦的全國綜合性大學交流教材。結合學科的發展,1958年和1966年他曾兩次重新改寫再版此書(1966年版未及發行)。1979年他又接受了教育部的委託,為綜合性大學主編了《基礎生理學》教科書。“文化大革命”以後,雖然他的健康狀況很差,仍然關心生理學基礎課的改革,提出了改進理科生理教學的建議。他認為理科生理學教學的方向任務應該與醫學院校的生理學教學有所區別。綜合性大學和師範院校理科的生物系應面向整個生物界或動物界。在教學中應以哺乳動物的器官生理學為主,比較動物進化過程中生理功能的演變和不同生態環境條件下生理功能的適應性變化,既要有傳統的比較生理學和生態生理學的內容,也要討論各種動物生理功能的普遍規律,即普通生理學和細胞生理學的內容。他認為綜合性大學的生理學科研應以細胞生理學和比較生理學為主,以開發我國豐富的動物資源為己任,應反映出中國動物生理學的特色。這些都顯示出他對祖國教育和科學事業的深切關心。

趙以炳十分關心青年生理學者的培養和成長。50年代他在研究巴甫洛夫學說,指導研究生和青年教師進行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學習和實驗研究方面做了許多工作。著有《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基礎》教科書並主編有關雜誌。與此同時,他還接受了由全國各校先後派來的大批進修教師。他要求進修教師參加教學,獨立進行科研,他親自聽他們講課,還要求他們定期匯報科研工作的進展情況,並進行指導。

他對研究生和青年教師既嚴格要求,又耐心指導。他誨人不倦的態度使學生深受感動。這些研究生和進修教師現在分布在全國許多大學和科研單位,已成為具有獨立教學和科研能力的骨幹力量。在時隔幾十年之後,他們還念念不忘趙以炳對他們的教導和幫助。

愛國求實的思想風範

趙以炳先生與夫人黃玉秀女士合影 趙以炳先生與夫人黃玉秀女士合影

趙以炳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老一輩科學家。1948年底清華園解放前夕,趙以炳拒絕了美國親友提供的全家赴美的機票(他夫人黃玉秀女士原是美籍華裔,全家都在美國),毅然留下來和全校師生一起迎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38年來趙以炳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科學研究中自覺地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對科學研究的社會效益,有比較深刻而全面的認識。他不贊成對基礎研究做不合乎實際的否定;他反對把實驗材料和政治思想傾向生拉硬扯在一起的錯誤做法;他不贊成用行政力量片面地拔高一種學術觀點,貶低另一種學術觀點。他剛正不阿,敢于堅持真理,對當時的一些錯誤傾向直言不諱,批評錯誤論點,堅決維護基礎研究,包括冬眠生理學的意義和價值。他為他的學生們在這方面能獲得比較正確的認識,曾經付出過沉重的代價。他十分欣喜在晚年又迎來祖國科學的春天,他雖長年臥病,但仍然十分關心教師成長、研究生的培養和冬眠科研的進展,他時時銘記在心的就是對祖國的科學事業以及對學生的歷史責任。他臨終前曾對主任醫師說:“現在十三大開過了,全國形勢很好,我的最後一個研究生的學習也安排好了,我的子女也都在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幾方面我都放心了,我做人的任務也完成了……”他的思想品德和他的業績給學生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簡歷

趙以炳 趙以炳

1909年3月3日 生於江西省南昌縣老廈村。

1923—1929年 北平清華學堂留美預備班畢業。

1929—1931年 美國芝加哥大學生理學系畢業,獲理學士學位。

1931—1934年 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

1935—1937年 任清華大學專任講師。

1937—1940年 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1940—1946年 任中正醫學院教授。

1946—1952年 任清華大學教授,兼北京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燕京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院生理學教授。

1952—1987年 任北京大學生物系教授兼生理教研室主任。

1987年12月26日 病逝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Chao I.Action of electrolytes on the dorsal median nerve of the Limulusheart.Biological Bulletin,1933(64):358—382.

2 Chao I.Paradox phenomena in the cardiac ganglion of Limulus polyphemus.Biological Bulletin,1934(66):102—114.

3 Chao I.The influence of neutral sodium-salt solutions on chemicalstimulation.Am J physiology,1934(109):550—560.

4 Chao I.The cold stimul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neutral sodium-salt solutions on the cold stimulation.Am J physiology,1934(109):561—568.

5 Chao I.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 and the rhythmic activity of thenerve cells in the ganglion of the Limulus heart.Biol Bull,1935(68):69—73.

6 Chao I.Action of electrolytes 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skeletal muscle.J Cell and Physiol,1935,6(1):1—19.

7 Chao I.Action of calciumandcurare on muscle contraction and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Chinese J Physiol,1936(10):545—546.

8 Chao I.Osmotic pressure and muscular contraction.Chinese J Physiol,1936(10):547—558.

9 Chao I.Influence of electrolyte content on muscular contractility,irritability and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Chinese J Physiol,1937(11):237—246.

10 Chao I,Chen K T.Osmotic properties of isolated amphibian skeletal muscle.Chinese J Physiol,1937(11):253—270.

11 Chao I.Reaction of amphibian skeletal muscle to calcium ion and theionization of calcium citrate.Chinese J Physiol,1937(12):101—107.

12 Chao I.Action of the chlorides of the alkali earth metals on muscularcontraction.Chinese J Physiol,1939(14):449—455.

13 Chao I,Wang Chinchun,Lin Tsung Min.Notes on certain physi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rog and the toad.Chinese J Exp Biol,1940(1):339—344.

14 Chu Tsung Lin,Chin Ta Hsun,ChaoI.The red cell count of normal male and female subjects in Kunming.Chinese J Exp Biol,1940(1):345—348.

15 Chen Keng Tao,ChaoI.Determination of the surface area of salamander.Chinese J Exp Biol,1940(1):349—352.

16 Chao I,Chang Yu Tuan,Chen Ken Tao.Water regulation in the salamander.Sci Rep Nat Tsing Hua Univ,B,1947(3):75—87.

17 Chao I,Shang Chin Er.Studies on the respiration of the salamander.Ⅲ.Oxygen consumption by the cutaneous respiration and the asphyxiation point.Sci Rep Nat Tsing Hua Univ, B,1947(3):106—113.

18 Chao I,Yeh C J.Hibernation of the hedgehog.I.Body temperature regulation.Chin J P hysiol,1950(17):343—378.

19 Chao I,Yeh C J.Hibernation of the hedgehog.Ⅱ.Respiratory patterns.Chin J Physiol,1950(17):379—390.

20 Chao I,Yeh C J.Temperature and activity of the excied perfused heart of the hedgehog.Chin J Physiol,1951(18):17—30.

21 Chao I,Zhao M,Wei J et al.Cardiac transmembrane potentials inground squirrel at freezing temperatures(Abstract No.138.21)1983.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V.XV:52,1983,XXIXth Congress,Sydney,Australia,Aug 28 to Sept3,1983.

22 Liu B,Zhao M,Chao I.Effect of cold on transmembrane potentialsincardiac cells of the hedgehog.J therm Biol,1987,12(2):77—80.

23 Чжао Ибин.Впияние измемений Функционапъного состояния корыголовного Mозганавн ешнесекреторную Фун кциюподжелудочнойжелезыина всасывание в тонком кишечнике.Проблемы физиологии централънойнервной системы,AHCCCP,1957,591—598.

24 趙以炳,葉甲壬.刺蝟冬眠的人工改變.Ⅱ.在冬眠季節用高溫防止冬眠的出現.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55(1):135—142.

25 趙以炳,葉甲壬.雌刺蝟的生殖與其周期性活動.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56(2):367—376.

26 蘇沃洛夫,趙以炳.北京大學人體及動物生理學教研室1954—1956在人和動物高級神經活動生理方向的綜合研究報告.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56(2):517—543.

27 北京大學生物學系人體及動物生理學教研室(趙以炳執筆).狗從體溫極低狀態的恢復.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59,5(1):99—102.

28 北京大學生物學系人體及動物生理學教研室.20℃以下低體溫及低體溫性臨床死亡對狗的高級神經活動的影響.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60,6(2):211—215.

29 蔡益鵬,孫久榮,趙以炳等.刺蝟的皮肌及其神經支配.動物學報,1982,28(3):226—232.

30 趙以炳.人體及動物生理學.北京大學推薦交流講義.北京:高教部教材編審處,1953.

31 趙以炳.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基礎.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32 趙以炳.《生理學》第二、四章.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

33 趙以炳主編.基礎生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4 趙以炳.編者的話.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雜誌譯叢,1955年第1號.

35 趙以炳.關於培養研究生的經驗.北京大學1954—1955學年教學經驗討論會文集,1955.

嘔心瀝血,精益求精

——紀念已故北京大學生物學系趙以炳教授

作者:朱軍、張天來

趙以炳教授簡介

編者按:本文是1963年光明日報記者朱軍、張天來採訪趙以炳教授寫成的文章《一位認真負責的教研室主任》,後因故未能發表。該文清樣由趙老師的學生陳守良教授珍藏多年,在2003年、2007年又進行了補正。經陳老師同意把本文刊載在《北大教學促進通訊》上,並由本刊編輯部進行了適當修改,作為內部交流與學習之用。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北京大學老一輩教育家(工作者)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團結互助的大家風範。從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北大精神與傳統的形成和延續,今天仍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生理學家趙以炳教授,擔任北京大學生物學系動物生理學教研室主任,十多年來,工作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對教研室的建設花費了不少心血。1953年動物生理學教研室剛剛建立的時候,只有四位教師和一位工友,十年後的現在,教研室已有一位教授、七位講師、五位助教和幾位實驗員與工友,還有三位研究生。從這個教研室還調走了四位講師和幾名幹部支援兄弟教研室和教學行政單位。十年前,有的專門組課是請校外專家來兼課的。現在,一門基礎課、五門專門組課早已由自己的教師擔任,質量逐步提高。趙以炳教授對教研室的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趙以炳教授要求教師嚴格執行教學計畫。每學期開學前他都要審查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他親自擔負一門基礎課和兩門專門組課的講授,並指導另外三門專門組課及實驗課的教學。他的講課,嚴肅認真,精益求精,不但是本教研室教師學習的榜樣,在全校也為人稱道。趙先生十幾年來很重視師資培養工作。他抓教師進修計畫的制訂和執行,定期檢查。這個教研室的師資培養工作,在全校也是非常好的。在科學研究方面,他指導幾位教師和研究生正在進行冬眠生理的研究工作。另外兩個研究小組的工作,他也經常給予指導,教研室的學術活動比較活躍。趙先生平日把這些工作有條不紊地組織起來,抓的很細緻。他經常和教師們交換意見,並向上級反映情況,爭取支持和幫助。教研室內,青老教師之間很團結。

教研室作為學校的一個教學組織,它的工作雖然包括幾個方面,但最基本的也是最終的目的是要把教學搞好,提高教學質量。多少年來,趙以炳教授把住這一環。他自己站在教學第一線,承擔著教研室內最重的擔子:一門全系的共同基礎理論課,兩門專門組課。在教課中,他堅定地貫徹各項教學原則和要求,認真備課和閱讀文獻,以自己對待教學任務的嚴肅態度為教研室樹立榜樣。

為了教好一門課

《動物生理學》這門課,趙以炳教授教了不知多少年了。而近年來,他對這門課程作了較大的改進,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我們訪問的教師和學生,對此一致給予高度的評價。北京大學自然科學處副處長陳守良,解放初聽過趙先生這門課,去年重聽,感到很興奮,他一直堅持聽完。他向記者談到這件事時說道,趙先生講這門課有了深刻的變化。有一位六年級的同學也對我們說,他前幾年聽過這門課程,本來不想再聽了,但是他同班的一位同學聽了第一課,回來高興得不得了,說趙先生講得好極了,於是他也去聽了。他聽了一次,回來又一宣傳,另一同學也去聽了。三位六年級同學,重新聽一次基礎課,不是由於過去學得不好,而是趙先生這次改進教學吸引了他們。

變化在哪裡,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精神,介紹各種不同學派的學術見解。比如,在高級神經活動這一部分,趙以炳教授著重介紹了巴甫洛夫學說,同時也介紹了其他學派的學術見解,比如對生理學專家傅騰(美)、謝林頓(英)、藩菲爾德(加)、馬貢(法)、維津斯基(蘇)等人的科學工作成果,都有了適當的介紹。這樣,就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領域,促進不同角度的思考。

第二,趙以炳教授的講授中,較好的貫徹了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如講甲狀腺生理部分時,他講明:早在公元前四世紀,《黃帝內經》一書里就有“海藻治癭”之說,這癭可能就是甲狀腺引起的疾病;接著,他又詳細地介紹了各國科學家對甲狀腺所作的實驗與臨床觀察,最後歸納說明,現在人們對甲狀腺機能的認識能夠這樣完整清楚,是從生活實踐,醫學實踐中得來的。趙先生在把生理學與醫學、畜牧的關係指出來了,又進而說明生理學如何為醫學、畜牧業服務。

最後一個特點是,增加了現代生理學當中已有定論的新成就,刪去了一些陳舊的重複的內容,認真貫徹了“少而精”的教學原則。學生在課堂上,聽到了現代生理學的新成就。趙先生這次在必要的地方不被原有的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所拘束,減少了一些重複之處。例如,消化系統有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等部分。過去的講授中,每一部分都要講運動機能、分泌機能、吸收機能,比如胃的這三種機能,小腸的這三種機能。現在,趙先生把消化道分成四個大問題來講授,即(一)消化道的運動機能;(二)消化道的分泌機能;(三)消化道的吸收機能;(四)消化過程的整體性和中樞控制。結果是減少了重複,反而提高了質量,學生反映很好。

這裡我們還要介紹一件為許多教授所稱道的事情。為了解決《動物生理學》和《組織學》的重複問題,整整一個學期趙先生同鄺宇寬講師一起,去聽一位青年講師講的《組織學》,從第一課到最後一課,而且堂堂作筆記,有幾次因公缺課,他借來鄺宇寬的筆記,自己補上。聽完後,再細心地研究在生理學課程中少講什麼不講什麼?比如組織學中前邊講了感覺器官的結構,他在生理學當中,就不再重述組織學所講的內容,而著重講感覺器官的生理機能。這樣就配合得很好。從今年秋天開始趙先生又與鄺宇寬一道在聽《生物化學》,之後還準備聽《生物物理學》。我們也曾問過趙先生,為了各門課程配合得好,看看有關課程的教學大綱還不夠嗎?他說只看教學大綱是不行的,大綱只規定了要講那些內容,但教師到底講多少講多深是不知道的。所以真正要配合得好,還是得聽課。

《動物生理學》的實驗課同樣地也作了較大的改進。實驗課的學時、項目都增加了,編出了初步的實驗指導書。為了加強教師的基本技能訓練,他指定實驗水平較高的劉次元講師指導實驗課教師的備課活動。最近一次測驗證明,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已得到了加強。

良好的教學效果是怎樣取得的

作為教研室主任,趙以炳教授抓緊基礎課的教學,付出了多年辛苦的勞動。趙先生1935年從國外留學回來以後就擔任生理學的教學,到現在已二十幾年,對這門課程的內容可以說已經爛熟了。但是,為了重新組織這門課程內容,近年來趙先生經常工作到深夜,趕寫教學大綱,準備講稿。這個教研室的同志們說,趙先生近年來如饑似渴地學習。他閱讀了大量文獻,注意世界各國生理學的新成就,其中包括一本有一千一百多頁的《醫學生理學和生理物學》。從這些文獻中,學習與了解到生理學五十年代的進展,為重新組織更新教學準備了條件。

培養年青人

“趙先生真心誠意地想把我們年青人培養起來”

我們訪問過的一些教師和研究生,都能說出趙先生對自己有過怎樣的指導和幫助。有一位教師說:“趙先生真心誠意地想把我們年青人培養起來。”

趙以炳教授,作為教研室主任,他對於每一位教師的培養和提高都有比較長遠的打算和安排。對他們原來的基礎如何,需要作什麼進修和提高,都了如指掌一清二楚。只要進過趙先生教研室門的人,不論是教師、研究生還是外校進修教師,他都會為你立一份檔案,其中詳細地記載著他們從進入大學以來的歷次考試成績;他們每學期的工作計畫和總結、他們與趙先生談話的記錄,趙先生聽他們講課的記錄,他們的科學研究工作小結、論文報告或者文獻綜述……這些書面材料幫助趙先生對每個不同情況的人進行有計畫地培養提高。當他每次同教師或研究生研討學術問題,或者幫助他們制訂進修計畫的時候,趙先生都事先翻閱這些材料,談話後,把主要內容記錄下來歸入檔案。有人也許把這種作法看作是增加了負擔,但是趙以炳教授卻認為,一個人的腦子有限,不能什麼東西都牢記不忘,這種辦法正是幫助了自己記憶很多東西。正是因為他對教研室每一個成員的業務情況了解得比較清楚,所以對每個人的指導和幫助是比較切合實際的。

趙先生對開課教師要求很嚴格。

1954年,趙以炳開出專門組課,《一般神經生理學》,周培愛幫他輔導和帶實驗。這門學時不多的課,他要周培愛輔導了三次,使周培愛在三年中補了有關的基礎知識,深刻地掌握了這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才交給周培愛去開。後來,周培愛被調到其他教研室,本來已經輔導過這門課的青年教師劉錦榮是可以接下來的,但是,趙先生還是先自己接了下來。

趙先生找劉錦榮作了一次語重心長的談話。老先生對年青人說,“現在你上講堂,可以,可是會把你壓得喘不過氣。你要趁年青的時候,把數理化基礎打好,搞搞實驗。我身體還可以,課由我來頂。”年青人很受感動。這門課程的教學需要良好的數理化基礎,加之近代實驗是用無線電示波器描記神經與肌肉組織的,所以還要掌握無線電的知識。在趙以炳教授的指導下,劉錦榮從1961年到現在,以兩年的時間跟物理系的學生一起聽完了五、六百學時的《高等數學》,不久還要聽物理方面的課程。趙先生還根據這門學科英文文獻很多,而劉錦榮的英文水平較差的情況,給他開了一個書目,使他通過大量閱讀和適當翻譯來提高英文的水平。同時,他還指導劉錦榮參加一定的科學研究工作。

趙以炳教授自己講授《動物生理學》這門基礎課已經二十多年。現在準備接替他開這門課的是1953畢業的鄺宇寬講師。現在就這樣交給鄺宇寬,問題當然也是不大的。但是這位老先生對這門生物學系的共同基礎課程絲毫不肯馬虎,從1961年秋天起,對這門課程的內容作了較大的變動,實驗也增加了好多個。去年,又接受教育部修訂這門課程的大綱和編寫這門課程教材的任務。他的計畫是:在經過兩三年的實踐,修訂好大綱;編寫出新的教材、實驗指導書;有一套完整的教具等等,並且鄺宇寬切實地掌握好這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之後,再把這個重擔交給鄺宇寬。

趙以炳教授也幫助鄺宇寬制訂了進修計畫。從1963年秋天起,鄺宇寬第二次聽趙先生的這門課程,並且擔任這門課程的實驗課和輔導。她同時開始讀一本百萬字的外文參考書,這是趙先生指定的。她還同趙先生一起去聽《生物化學》,去年他們一道聽過《組織學》,明年還計畫聽《生物物理學》。這些課程對動物生理學來說是基礎。

悉心指導青年教師教學工作

對於已經開課的教師,趙以炳教授都要去聽課,進行檢查。這一制度已經堅持多年了,有時候事先同教師說一下,有時不打招呼就去聽了。他可不是一般地聽聽,他認真得很,詳細記錄著每一部分所用的時間,每個問題講解的是過於詳細還是過於簡略,事後找教師交談。

有三位講師同我們談到,趙先生通過聽課,給了他們很大的幫助。

蔡益鵬講師說,“趙先生聽課,每次都會發現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如有些內容不是主要的,而我卻講得多;原來舉一個例子就夠了的地方,而我往往舉了三個例子,等等。我過去常爭學時,總是說學時不夠用,經過趙先生的多次聽課,我已在逐步解決這個問題。”

劉次元講師是教研室內年資最長,教學經驗也較為豐富的一位老講師。但是,他的課趙先生也是要聽的。在我們訪問趙先生的時候,趙先生從他的檔案中,拿出他聽劉次元講課的記錄。我們看到,從1957年劉次元第一次開《血液循環生理學》到1962年,趙先生共聽了六次。

劉次元過去講課有一個毛病,就是不肯精確地計算時間。趙先生去聽課,給他作了精確的計算,每一部分用了多少分鐘。一總結,問題出來了:不該多講的,講得過多;應該好好講的,反而講得很簡單。一次一次地算細帳,幫助劉次元克服了這個缺點。

近幾年,提出加強基本技能訓練以後,趙以炳教授要求青年教師鍛鍊好實驗技能。他自己有時去檢查實驗課。經常找負責實驗室的鄺宇寬匯報工作,指出哪些實驗不合規格,哪些儀器怎么改建。

上學期,有一次用兔子作消化道運動的實驗,輔導實驗課的教師和實驗員在示教:把兔子的肚皮切開,觀看兔子的胃腸道運動,找出幾條與胃腸道活動有關的神經,然後用電刺激神經。在刺激後,有的活動加強了,有的就不動了。通過這個實驗,來看神經對胃腸道運動的影響。但是,在作實驗之前,沒有找到固定動物的支架,用的電極是不能絕緣的普通刺激電極,結果通電後兔子亂蹦亂跳,幾個人又按腿,又揪耳朵,和兔子鬥了好大一會。趙以炳看到這種情形,當場沒有說什麼,事後提出了嚴肅的批評:“你們的示教給學生留下什麼印象,實驗操作規格是這樣不嚴肅。”他教育青年教師不要為了省事,影響基本技能訓練。他還親自找實驗員研究改建儀器設備。現在這種現象在動物生理學實驗室是看不到了。

學過趙先生課的一些同志,對於他的考題,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就是難答,倒不是考題有多深奧,而是你只有對基礎理論掌握的很好,才能答得出來。而且每次考試題目不一樣。趙先生在同輔導教師研究考試題目的時候,常常要輔導教師當面回答這些題目。你答得好,他非常滿意,答一半就不叫答了;你答得不對,他從旁啟發、誘導,步步深入,使你自己找到答案。

一般的教研室、教學小組討論教學的會議上,很少見到有提問的。1962年的秋天以來,在教學小組會議上,除了研究教學外,趙先生每次都要提些問題,來考考青年教師和研究生。“你談談這一章我是怎樣設計的?串連它的紅線是什麼?”這是為了使大家掌握他的教學經驗。有時候請一位青年教師對講課當中的一個新的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這是為了督促大家對課程的新內容掌握得更好些。

教師們撰寫的科學論文、翻譯的文稿,趙以炳教授從來都是字斟句酌,認真修改。

有一位講師在同我們談話的時候,拿出趙先生修改過的一些譯稿給我們看。他說:“趙先生讓我參加一部大型教科書的翻譯工作,他叫我先翻出兩三千字,給他看看。不是他不信任我,而是他對工作負責。你看,這是他改的,很細緻。原來有的句子怎么翻也不像中文,他一改,就改得很清爽。”這位講師說,趙先生的這種幫助,對他們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

對研究生嚴格要求,耐心指導

趙以炳教授現在指導著三個研究生。他對研究生要求很嚴格,指導很熱情,很耐心。他要求研究生過好三關:基礎、外文、畢業論文,其中對於基礎要求特別嚴格。

趙先生每兩周為研究生答疑和質疑一次,除非是特別難的問題他給予解答,一般的問題,他都要一步一步地反問研究生,直到回答不上來。他給研究生指定參考書,叫他們自己去查。他特別注意要研究生抓住基本內容,一發現鑽牛角尖,就往回拉。

一位研究生向我們談起這樣一件事:有一個心臟方面的經典實驗,證明在離體的條件下,心臟收縮的力量大小和心肌長度成正比。她對這一實驗發生了疑問,在一次答疑的時候,她問趙先生:“在整體內,心臟不能擴大和縮小,為什麼運動的時候能夠改變收縮的大小?”趙先生的回答是:“你要先搞清楚這一實驗是在什麼條件做的,怎么做的。你還不知道它是圓的,不能追問它為什麼是圓的。到底是這個實驗有問題,還是你自己沒搞清楚?”導師要她自己再去查查書。這個還有些粗心大意的年青人,為這個問題看了幾本書。後來她發現,原來這個實驗是在離體的條件下做的,而在整體內心臟運動的規律如何,是另外一碼事。

從此以後,這位研究生學習上更踏實了。

在研究工作上,趙以炳教授要求研究生一切都要自己動手,其中包括動物房的清潔衛生工作,給動物煮食物,餵動物,動物病了要會治療……有的研究生感到是負擔,趙先生說這是必要的鍛鍊。

研究生在實驗上遇到了困難,他不只是聽聽匯報,出出主意,而是到實驗室里親自察看。邵作華在作“冬眠對刺蝟高級神經活動的影響”這個題目時,其中有一個實驗,在給了刺蝟燈光和音響的刺激以後,預計它應從裡面迅速跑出來。可是刺蝟偏偏不著急,好半天還蹲在那兒,或者跑起來也慢悠悠地。這可急壞了邵作華。趙先生來到實驗室里很快地給她指出原因是:實驗室光線太亮,而實驗中作為刺激的燈光強度不夠,音響的信號頻率太高,給刺蝟搞得很緊張。邵作華把實驗中發出燈光刺激的燈泡換了個大瓦數的,音響換成蟲子的叫聲,刺蝟一下子變得“聽話”了,一給信號,它就迅速跑了出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