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方言
廣義的紹興方言包括紹興市所轄3區2市1縣及其臨近地區
的方言;狹義的紹興方言則僅指紹興縣“東頭埭”土語。東頭埭與西頭埭相對,前者為舊會稽縣屬地,後者為舊山陰縣屬地。
紹興方言通過越劇、紹劇、蓮花落等戲曲形式和名家作品以及客居外地的紹籍鄉人,傳播於國內外。五六十年代,嵊州(當時稱嵊縣)話曾作為浙江人民廣播電台對農村廣播用語。
語音
紹興方言屬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在吳語各方言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紹興
標準紹興方言有聲母29個,韻母55個,聲調8個。
其同其他吳語方言語音一樣有一整套完整的全濁聲母,然而紹興話無舌尖後音;不分尖團,無兒化;韻尾有n但無辨字作用;聲調保留古四聲,各分陰陽;凡此形成紹興話發音響亮、清晰;吐字質樸、沉實;連讀和諧、協律;聲、韻、調排列嚴整等諸多特色。紹興方言語音中,文讀和白話音差別大,而白話音中保留著不少中原古音。[1]
聽感
初到紹興聽人講話好似“聽歌”,滿耳的“越劇曲調”煞是好聽。然越劇語音是經過加工後的語音,其文讀較多,一批字音從國語,入聲不明顯,與紹興話日常口語差別較大。
語言演變
對於紹興方言的前生--越諺,越諺作為一種方言,除了方言的一般意義以外,還有它的特殊價值。因為這種方言淵源古老,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另外,這種方言的發展過程也相當複雜,這個地區最早流行的方言是古越語,早在史前,隨著越人的遷徙流散,這種方言就傳播到國內不少地區以及海
外,包括日本等地。
對於現在的紹興方言(廣義的紹興方言包括紹興市所轄3區2市1縣及其臨近地區的方言;狹義的紹興方言則僅指紹興縣“東頭埭”土語。東頭埭與西頭埭相對,前者為舊會稽縣屬地,後者為舊山陰縣屬地。紹興城區所使用方言以東頭埭土語為主,雜以西頭埭土語,其語音在個別字上至今仍存差異。)來說,紹興方言屬吳語系太湖片臨紹小片,在吳語系中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紹興方言通過越劇、紹劇、蓮花落等戲曲形式和魯迅、周作人等名家作品以及客居外地的紹籍鄉人,傳播於國內外。五六十年代,嵊州(當時稱嵊縣)話曾作為浙江人民廣播電台對農村廣播用語。
語言研究
紹興方言的研究歷史比較悠久。
紹興方言的研究
清代,主要有康熙年間毛奇齡《越語肯綮錄》、乾隆年間茹敦和《越言釋》和光緒年間范寅《越諺》,其中尤以《越諺》為“分類考釋派”代表作。此外,當時紹興方誌也已記錄一些紹興方言詞語。
以現代語言學方法表述紹興方言,始於20年代末趙元任編撰的《現代吳語研究》。該書記錄了紹興縣、諸暨縣王家井、嵊縣太平、崇仁4個點的語音材料、少量詞語和語法例句。
1959年,王福堂發表《紹興話記音》,比較系統地介紹紹興縣東頭埭土語的語音和一些特殊的語法現象。浙江省部分高等院校對紹興地區方言作過幾次普查,成果匯於《浙江方言分區》、《浙江方言詞》以及紹興市民間文學集成辦公室編的《紹興市諺語卷》。
其後,錢乃榮對《現代吳語研究》中幾個點進行跟蹤調查,並補充嵊縣城關鎮、諸暨城關鎮的方言材料,著成《當代吳語研究》。此外,尚有若干零星研究論文,如錢曾怡《嵊縣長樂話語法三則》等。
語言特點
語音同一
紹興方言內部比較一致,運用方言通話基本無障礙。(文中所列縣名指
紹興方言
各縣城關鎮、紹興指越城區)※ 1.古鹹、山兩攝今讀鼻化韻母,是為紹興方言最顯著的特點。如:
漢 字 | 紹 興 | 上 虞 | 嵊 州 | 新 昌 | 諸 暨 |
南 | nØ?2 | nØ?2 | n???2 | n???2 | n[?2 |
店 | ti?5 | ti?5 | ti?5 | tiY5 | tiY5 |
官 | kuØ?1 | kuØ?1 | ku???1 | ku???1 | ku[?1 |
勸 | t?iØ?5 | t?yØ?5 | t?y???5 | t?y???5 | t?i[?5 |
諸暨一部分鹹、山攝字或讀開口韻,但至少在50年代,這些字亦讀鼻化韻。
※ 2.蟹開一咍韻和蟹合一灰韻的幫系和端系今韻母相同。
漢 字 | 紹 興 | 上 虞 | 嵊 州 | 新 昌 | 諸 暨 |
胎 | t'el | t'el | t'El | ts'εl | t'El |
推 | t'el | t'el | t'El | ts'εl | t'El |
猜 | ts'el | ts'el | ts'El | ts'εl | ts'El |
催 | ts'el | ts'el | ts'El | ts'εl | ts'El |
※ 3.“歪”字讀零聲母。
※ 4.見系二等開口的白讀今韻母為o。
漢字 | 紹興 | 上虞 | 嵊州 | 新昌 | 諸暨 |
疤 | po1 | po1 | po1 | po5 | po1 |
嫁 | ko5 | ko5 | ko5 | ko5 | ko5 |
辭彙同一
※ 1.“妻子”稱“老嬤”。“奶奶”稱“娘娘”。
※ 2.“老頭子”稱“老太公”。“男孩”叫“小官人”。?
※ 3.“中午”叫“晏晝”,“午飯”叫“晏飯”。
※ 4.“自己”一般是單音節形式:“自”。
※ 5.“雞蛋”一般叫“雞子”。
※ 6.“拿”叫“馱”。
紹興地區的兒化韻不發達,兒尾詞在浙江吳語中最少。
內部差異
總述
紹興境內南山北海,俗謂“十里不同音”,城鄉語音差別很大,即使是城裡口音,也因年齡、文化、經歷和受國語影響,個別字音有些差異是勢所難免。
紹興方言內部在語音、辭彙、語法等方面均有差異。相對而言,上虞話與紹興話較接近,新昌話與紹興話相差較大。方言普查材料表明,新昌話在辭彙上更接近南部吳語。
紹興城區所使用方言以東頭埭土語為主,雜以西頭埭土語,其語音在個別字上至今仍存差異。
語音差異
項 目 | 紹 興 | 上 虞 | 嵊 州 | 新 昌 | 諸 暨 |
曉匣喻母合口韻與非敖奉徽相同 | + | + | + | - | + |
遇合三逢知章組讀y | + | + | - | - | + |
果假攝合流 | + | + | + | - | - |
流攝讀後高元音 | + | + | - | - | - |
“周”讀ts母 | + | + | - | - | + |
張≠章=莊 | + | + | + | - | + |
“是”的韻母 | e | e | e | ? | ? |
聲調數 | 8 | 6 | 8 | 8 | 7 |
說明:表中“+”號表“可”,“-”號表“不可”。
語法差異
項 目 | 紹 興 | 上 虞 | 嵊 州 | 新 昌 | 諸 暨 |
人客 | + | + | + | - | - |
好好兒走 | 叫 | 叫 | 介 | 介 | 叫 |
吃碗添 | - | - | + | + | + |
辭彙差異
國語 | 紹 興 | 上 虞 | 嵊 州 | 新 昌 | 諸 暨 |
人 | 人 | 人 | 儂 | 儂 | 人 |
吃 | 吃 | 吃 | 吃(缺、斜、食) | 食 | 吃 |
洗 | 淴 | 淨/汏/淴 | 淴 | 洗 | 淴 |
臉 | 臉 | 面 | 臉 | 面 | 臉 |
沒有 | 嘸有 | 嘸有 | 嘸沒 | 嘸沒 | 嘸沒 |
我 | 我 | 我 | 我 | 我(ge) | 我 |
你 | 儂 | 儂 | 儂(爾n) | 爾(n) | 爾(n) |
我們 | 伢(nga) | 伢 | 伢 | 伢 | 伢班 |
你們 | 倷(na) | 倷 | 倷 | 倷 | 奈班 |
?
國語 | 紹 興 | 上 虞 | 嵊 州 | 新 昌 | 諸 暨 |
誰 | 何誰 | 何誰 | 何(哪)儂 | 哪儂 | 何個 |
這 | 搿 | 搿 | 搿 | 搿 | 搿 |
那 | 夯 | 夯 | 篷 還 | 蒙 | 每 |
什麼 | 啥西 | 啥西 | 何西 | 什介 | 阿怎 |
哪裡 | 何里 | 何里 | 哪裡(哪塊) | 哪se | 何里 |
一條席 | 張 | 床 | 領 | 領 | 領 |
語言辭彙
1.革老倌
這個人
2.納格套:阿澤嘎個
怎么樣
3.早起頭;早唔槓頭
早上
4.上卯子
上一次
5.革頭,夯頭
這裡,那裡
6.夜頭(ya de)
晚上
7.所西 阿澤
什麼
8.牙牙
爺爺
9.搞七廿三
弄不清
10.拆空;空對對
做毫無意義的事情
12.泡煞句(ju)
燙死的鬼;也是指說話直言直語,沒有奸計的人
13.年來年去,年事業
搞來搞去,搞什麼
14.千煞煞
妖嬈,女人過份愛打扮
16.捏撮;套咋
調皮搗蛋
17.喪反;縮興
索性
18.木佬佬(莫嘮嘮)/誒得(dei)得(dei)
非常多
19.腳踝頭
膝蓋
20.罪過人
可憐
21.再來過
重新
25.發笑;滑稽
好笑
26.有趣煞哉;搭果撒啊
得意忘形了
27.海馬屁打仗;胖天
小題大作,吹牛
28.海偉
神氣
29.促老頭;鬼(jv)
鬼
30.挖腳底板
揭短
32、嗨了斤;哈了頭(翔命興哈了頭)
下了一跳的語氣助詞(嚇了一大跳)
33、真當要竭狗
無奈
34、咋納格以;早啊澤嘎辦
這怎么辦
35、烏輪毛糟
亂七八糟
36、顛記顛記
興奮的樣子
37、瑟嗯倒落
不講理,做錯事時常用來批評
38、欸桑寧
小伙子
39、老姆古;餒咔寧
指已結婚的婦女,女人,後者一般指自己的妻子
40、索贏勾思
偷偷摸摸,躲躲閃閃,很猥瑣的樣子
41、呃劉子
混混
紹興方言4級 一.單詞釋義
1.個佬倌
A.老飼養員B.離休幹部C.老公D.這個人
2.那個套
A.設個圈套B.編織口袋C.打個結D.怎么樣
3.早幹頭
A.一種新式髮型B.乾棗樣的頭C.筍乾嫩頭D.早上
4.上毛子
A.上茅房B.頭髮C.上毛的兒子D.上一次
5.一豆,夯豆
A.一個豆,再種一個豆B.這裡一把,那裡一把C.阿里巴巴的兒子D.這裡,那裡
6.牙頭
A.牙齒的頭B.笑掉牙C.酸倒牙D.晚上
7.搜西
A.死了B.拉稀C.摜東西D.什麼
8.牙牙
A.牙齒B.丫丫C.鴨子D.爺爺
9.搞七廿三
A.三和七的哥赫巴德猜想B.乘法口訣C.拎不清
10.拆空
A.拆違B.拆白黨C.坐吃山空D.吃得空
11.渡頭
A.碼頭B.地名C.盒子D.白痴
12.泡煞句
A.燙死的鬼B.鍾馗的號C.節能燈泡D.性急的人
13.粘來粘去
A.修棕梆的B.彈棉花的C.綁綁線D.東拉西扯
14.牽殺殺
A.一種攀緣植物B.園藝師C.殺人犯D.發嗲
15.頭世人
A.上世紀的人B.第一個死的人C.找死D.傻瓜
16.捏撮
A.異性按摩B.揉麵粉C.吃螺螄D.調皮搗蛋
17.喪反
A.沒辦法B.遺失藥方C.長方形D.索性
18.木佬佬
A.木匠B.看林者C.森林公園D.非常多19.腳踝頭
A.芭蕾舞B.下跪C.剪腳指甲D.膝蓋
20.罪過寧想
A.犯罪動機B.懺悔C.你想乾什麼D.可憐相
21.再來古
A.咖啡的名字B.一個老師的名字C.歷史人物D.重新
22.豆地主
A.姓都的地主B.一打三反運動C.欺侮弱小D.流行的撲克遊戲
23.板板XXXXX
A.板=8B.四平八穩C.七巧板D.魔方E.古板
24.放血
A.賣血的B.扭痧C.殺人D.宰客
25.發靨
A.章光101B.黃瓜洗面乳C.發酵粉D.好笑
26.有趣得煞
A.死得有趣B.患得患失C.有得有失D.得意忘形
27.海馬屁打十仗
A.海馬放的屁B.海洋戰爭C.某一品牌的深海魚油D.小題大作
28.海威
A.海明威的呢稱B.高大C.颱風D.神氣
29.粗老頭
A.一個叫粗的老頭B.頭很粗的老頭C.說粗話的老頭D.鬼
30.挖腳底板
A.五豐冷飲之一種B.修雞眼C.香港腳D.揭短
31、豆嗲嗲
A.豆在發嗲B.爹爹C.豆的爹爹D.神經有幾根搭住的
32、黑個
A.嘿嘿B.黑的C.一個黑的東西D.下了一跳的語氣助詞
33、針當要結狗
A.一跟針B.針插狗C.一隻要吃針的狗D.無奈
34、則那個移
A.怎么移動B.左右移動C.折一下再移動D.怎么辦辦
35、烏輪毛糟
A.一艘有毛的烏蓬船B.酒糟長毛了C.黑色的輪船D.亂七八糟
36、顛雞顛雞
A.一隻發顛的雞B.肯德雞用的雞C.賣當勞的頭牌雞D.興奮的樣子
二、成語釋義
l、眼花落花,貓拖醬瓜
A、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人比醬瓜瘦。B、有隻貓兒,在水一方,拖著醬瓜。C、挑得眼花,像根醬瓜。D、挑花了眼。
2、阿龍阿龍、兩頭塌空
A、阿龍是個大光頭B、龍年豆腐腦工程C、阿龍阿龍,長著兩頭D、兩頭落空
3、阿興阿黃,半斤八兩
A、早產雙胞胎B、又腥又黃,稱不像樣C、阿興阿黃,討價還價D、一樣的貨色
4、頭頂陸地,腳踏滑(核)兒
A、變雜技B、練輕功C、花樣溜冰D、蒙在鼓裡又猶豫不決
5、時務敦敦走,屁股插笤帚
A、公務繁忙,插著掃帚擋駕B、屁股上插掃帚——裝象C、騎著掃帚的巫婆走穴忙D、對人不恭敬
6、狗屁倒灶
A、太空梭專用灶具B、狗放屁把爐灶熏翻了C、超級狗屁轟天炮D、極其吝嗇
語音變異
語音變異包括音位和音位組合的時候,由於相互影響,或者由於說話時快慢、高低、強弱的不同而發生的某種臨時性共時變化,也包括由於歷史的演變而產生的歷時變化。語音變異在每個方言中都存在,但情況不盡相同,很能夠體現方言的個性。紹興地處北部吳語區,紹興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與其他方言相比,紹興方言中的否定副詞“勿”音變現象特別突出,本文試對此進行描述分析,同時探討產生原因。文中方言詞語能考出本字的用本字,考不出本字的以同音字代替,茲不一一註明。
常規合音
紹興方言中有常規合音字八個,其中三個是由“勿”加上動詞或形容詞合成的:11fe41。由“勿ve?2”和“會[e11] ”縮合而成,後接動詞,表示“不會、不肯、不可能”等意義。
1、衣裳(勿+會)穿哉。伊手痛他因為手痛不會穿衣服了。
2、伊(勿+會)來咯。他不可能來的。介遠咯路(這么遠的路)21[fo41]。由“勿[ve?2] ”和“用[y11] ”縮合而成,後接名詞或動詞,表示所指事物或行為不需要。
3、伊(勿+用)去。他不用去。
4、東西(勿+用)鈔票,白送。東西不要錢,白送。31[fi41]。由“勿[ve?2]”和“要[i33]”縮合而成,否定副詞,後接動詞,表示制止或不願做某事。
5、伊(勿+要)去。他不願去。
6、偌(勿+要)去。你不要去。這幾個合音字在音節組合上基本符合一般的合音原則,新合成的音節與前一個字的聲母相近,取後一個字的韻母,與一般方言中合音字不同的是,聲調並沒有取兩個音節其中一個音節的聲調,陽入調的“勿”無論與陰去調的“要”結合,還是與陽去調的“用、會”結合,一律變讀為11fe41。
紹興方言中的陰平調41。又由於調值的影響,合音音節濁音清化。在用法上,這三個合音詞都已經退不回原式去了,也就是在紹興方言中它們的原式“勿+會”“勿+用”“勿+要”都已經不能使用,這也是比較特殊的。三個合音詞中的前一個在清末范寅的《越諺》中有記載,後兩個沒有記載,應該是後起的。
非常規合音
紹興方言中“勿[ve?2]”與“可[k’o335]”結合在快速語流中常常合音為“勿要[k’o41]”,在祈使句中,要求、命令對方不要乾某事可以用“勿+可”,但口語中更多的是用單獨一個“勿+可”來表示否定的“不要”之意。例如:
7、坐東,“勿+可”走開。坐在這裡,不要離開。
8、偌“勿+可”,實葛套。你不要這樣子
9、背後“勿+可”話別人的破話。背後別說人家的壞話的合音情況比較特殊,在新合成的音節中,“勿[ve?2]”的聲韻調均未出現,“勿+可”獨立成句時念“[k’o41]”,與合成前的“可[k’o335]”聲韻相同,只是聲調不同,變為陰平調。合音詞“勿可”獨立成句的情況不多,大多數情況是與其他詞語組合在一起用,與其他音節組合時“勿+可”遵循的是陰上聲在前的成詞變調模式,紹興方言中“勿可去陽入+陰上+陰去→下入+陰上+陰平”與“去”後兩音節變調相同。而“可去陰平+陰去→陰上+陰平陰上+陰去→陰去+超平”不同,遵循的是不成詞二字組變調,可以看出“勿”是以影響後音節變調這種形式存在於新的合音音節中的,這是非常特殊的一種合音。合音後的新音節“”與“可”語音非常相近,聲母韻母相同,語義上一個表示肯定一個表示否定,在平常交際中為什麼不會混淆呢?主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兩者在分布上一般不在相同的語義環境下出現。紹興方言口語中的“勿可”意思不是國語里的“不可以”,而是“不要”,通常用在祈使句中,要求別人不要做什麼。方言口語中“勿可”的對應格式不是“可”,例如:
10、偌(勿+可)哭。你不要哭。 偌哭夠哉。你哭吧。
11、偌(勿+可)吃。你不要吃。 偌吃東。你吃吧。
12、偌(勿+可)唱。你不要唱。 偌唱夠哉,你唱吧。
第二、雖然很少說,但表示肯定的“可”從理論上講可以用在帶書面語色彩的口語中,兩聲調區別明顯。
13、偌(勿+可)去。你不要去。[no?2〗[k’o335][t’i41]
14、(勿+可)去。[no?2][k’o33][t’i55]偌你可以去前一句“去”的變調模式是成詞兩字組的變調模式:陰上+陰去→陰上+陰平;而後一個“可去”則是不成詞兩字組的變調模式:陰上+陰去→陰去+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