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殂代皰

越俎代庖,成語,指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範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出自《莊子·逍遙遊》。

基本信息


越俎代庖:詞條上的“皰”系錯字,意為:皰疹,一種疾病。成語中應為“庖”,意為:廚師。拼音:yuè zǔ dài páo
成語解釋: 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務範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成語出處: 《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舉例說明: 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傳說上古唐堯、虞舜時代,帝位是“禪讓”相繼的:堯讓位給舜,後來舜又讓位給禹。歷史上稱為“禪讓之世”。
傳說堯讓位給舜前,曾找過許由,因當時堯認為許由是個道德高尚的賢人,所以要把帝位讓給他。可是許由不願接受,他對堯說了一番道理之後,連夜逃到箕山(今河南登封縣東南),在潁水之濱隱居起來。(參看“洗耳恭聽”)
《莊子·逍遙遊》載,當時許由對堯說:“你治理天下,已很好了;而要我來替代你,這不是讓我享受現成的名聲?所謂‘名’,乃‘實’的附屬品;‘實’是主,那么,‘名’是客,也就是讓我作客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我要這么大的天下乾什麼?請你打消原意,我不能替代你。‘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鷦鷯是一種小鳥,它的窩很細緻,是用柔草、麻絲和軟土等做成的蛋形圓囊,在小樹枝上占有限的位置。偃鼠(偃又作鼴),一種大鼠,肚子挺大,但喝水時盡它喝,也不過喝滿它一肚子。——後人比喻只求一個小小的位置便能滿足,就叫“鷦鷯一枝”、“一枝可棲”、“一枝之棲”或“一枝自足”,表示對於安身之所要求不高。
庖人,是負責宰殺三牲(牛羊豬)和辦理酒席的廚子;尸祝,是掌管祭祀儀式和對鬼神祝禱的司祭者。古時,每逢祭祀,庖人先要整治三牲,尸祝要負責把祭器擺好。然後把酒斟在樽中,把殺好的牛羊豬放在俎上,這才開始祭祀儀式。如果庖人不治庖,尸祝終不能超越自己的職務範圍去替代庖人的工作。——後來凡超越本人的職務範圍去管別人的工作,就叫“越俎代庖”或“尸祝代庖”;替代別人的工作,也叫“庖代”或“代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