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主義攝影

超現實主義攝影

超現實主義攝影是興起於20世紀30年代的一種形式主義的攝影流派。這一流派的攝影家認為,用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表現現實世界是古典藝術家早已完成的任務,而現代藝術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討過的那部分人類的“心靈世界”。他們刻意表現的對象是人類的下意識活動,偶然的靈感,心理的變態和夢幻,以剪刀、漿糊、暗房技術作為主要手段,在作品畫面上將影像加以堆砌、拚湊、改組,任意的誇張、變形,創造一種現實和臆想、具體和抽象之間的超現實的“藝術境界”。

起源

超現實主義攝影超現實主義攝影

超現實主義藝術源於法國作家勃勒東(Andre Breton)發表於1924年的《超現實主義宣言》。他在這篇

宣言中寫道:“超現實主義是人類的一種純粹的精神無意識活動。人們可以用無論是口頭、書面還是其他方式來表達思想的這一真實過程——在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又沒有任何美學和道德的成見時的思想之自由活動。”由此可見,這一藝術流派的哲學基礎是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直覺主義和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學說。在他們看來,人的最真實的感覺只能在潛意識和夢幻當中。因此,人類的下意識活動、突發靈感、心理變態和夢幻世界,才是一切藝術馳騁的廣闊天地。

超現實主義攝影家

曼·雷

超現實主義攝影超現實主義攝影

曼·雷(1890-1976,美國)是一位曾參與達達派和超現實主義派藝術活動的不知疲倦的攝影技術試驗家和攝影藝術家。他曾嘗試不用照相機,而是將某些物體直接置於光源和感光材料之間,通過輪廓、陰影的透射製作成照片。後人將這種不用底片的“照片”稱為“曼·雷式照片”或“物影照片”。他還曾利用暗房加工、多次曝光等特技將一些互不關聯的影像或變形、或省略,反邏輯、超常態地錯亂組合在一起,創造一種現實與夢幻、具象與抽象之間的奇特,荒誕而又神秘的,“藝術境界”。畫面充滿著某種象徵性和暗示性,使作品內涵閃爍而不確定。

菲利普·霍爾斯曼

美國超現實主義攝影家菲利普·霍爾斯曼(Philippe Halsman)曾為曼·雷的好友,西班牙著名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拍攝並出版了一本超現實主義攝影集《達利之須》,表現出他的非凡的想像力。其中一幅題為《達利·阿托米卡斯》的照片,其構思受到現代物理學原子理論的啟示,“把所有的東西都據實作為半懸空狀態來描繪”,畫面中的一切,包括達利、貓、水、畫板與椅子都像在失重環境裡那樣飄浮於空中。由此可見,超現實主義攝影是利用攝影藝術的造型特性,將攝影當作畫筆來表現作者的某種理念。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

超現實主義攝影超現實主義攝影

超現實主義攝影還有另一種存在形態,亨利·卡蒂埃—布勒松(Henri Cartier-Bresson)創作的某些作品就是這樣的超現實主義攝影代表。這些作品的畫面雖然是“紀實”的,但只是用來物化攝影家頭腦中瞬間意識運動的藝術符號。其創作趨向於“心理自由化”和純直覺表現,通過自由聯想,自由地、隨意地、鬆散地、不受邏輯支配地進行創作,但又並非完全都是“想像的漫無邊際,感情的無端跳躍,怪誕形象的雜亂堆積”。用亨利·卡蒂埃—布勒松自己的話說就是“要時時刻刻地觀察事物,就像跳舞一樣,在有意識和下意識之間擺動,突然地發現並抓取那些剎那間的、自然出現的、直觀感覺的景物”,“與其說我是個攝影家,不如說我是個蝕刻家或水彩畫家……我是一束等待著時機的神經,在景物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之中。突然拍攝,這是一種自然的快樂,是活動、時間與空間在某一時刻的集結”。

超現實主義攝影的造型手段多種多樣。如比爾·布蘭特(Bill Brandt)的變形、赫伯特.巴耶(Herbert Bayer)的“攝影光塑”和曼.雷的多次曝光等,都各有千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