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文森,四十歲,即將第一次成為父親。一天,他受邀到伊莉莎白 和皮埃爾(即他的姐姐和姐夫)家裡用晚餐,在那裡他遇到兒時的朋友克勞德。梵尚年輕的妻子安娜經常愛遲到,因此在等她的過程中,大家很開心地聊起了他未來作為父親的生活。但是當被問到是否已經為即將出生的孩子想好名字時,文森的回答令全家陷入一片混亂。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文森 | 派屈克·布魯爾 |
伊莉莎白 | 瓦萊麗·本圭圭 |
皮埃爾 | 查爾斯·貝爾林 |
克勞德 | 吉約姆·德·東克戴克 |
安娜 | Judith El Zein |
弗蘭西絲 | 弗蘭西絲·法比安 |
Livreur pizza | Yaniss Lespert |
Infirmière bracelet | Miren Pradier |
Apollin | Alexis Leprise |
Myrtille | Juliette Levant |
L'obstétricien | Bernard Murat |
職員表
製作人 | Dimitri Rassam、亞歷山大·德·拉·巴特里耶、Patellière、Serge de Poucques、馬修·德拉波特 |
導演 | 亞歷山大·德·拉·巴特里耶、馬修·德拉波特 |
副導演(助理) | Gabrielle Hanne、Eric Pellerin、Joseph Rapp |
編劇 | 馬修·德拉波特、亞歷山大·德·拉·巴特里耶、Patellière |
攝影 | David Ungaro |
配樂 | Jérôme Rebotier |
剪輯 | Célia Lafitedupont |
藝術指導 | Marie Cheminal |
服裝設計 | Anne Schotte |
視覺特效 | Mikael Tanguy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該片中那間巴黎公寓的裝飾是由室內設計師瑪麗·凱米諾設計的。
•該片是兩位導演--亞歷山大·德·拉·巴特里耶和馬修·德拉波特聯合執導的第一部影片。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獲獎方 | 具體情況 |
2013年 | 第38屆法國凱撒獎(最佳男配角) | 吉約姆·德·東克戴克 | 獲獎 |
第38屆法國凱撒獎(最佳女配角) | 瓦萊麗·本圭圭 | 獲獎 | |
第38屆法國凱撒獎(最佳影片) | 《起名風波》 | 提名 | |
第38屆法國凱撒獎(最佳男演員) | 派屈克·布魯爾 | 提名 | |
第38屆法國凱撒獎(最佳改編劇本) | 亞歷山大·德·拉·巴特里耶、馬修·德拉波特 | 提名 | |
2013年 | 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國外展映單元-法國影展) | 《起名風波》 | 提名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影片從2011年8月開始拍攝,製作周期達11周。 《起名風波》改編自同名話劇,合作者馬修·德拉波特和亞歷山大·德·拉·巴特里耶分別負責自己的部分。沒有閃回倒敘,也沒有次要情節。馬修·德拉波特和亞歷山大·德·拉·巴特里耶只是保留住故事的核心部分,以確保其作品的成功,同時特別堅持作品的節奏和自主性。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法國 | 2012年4月25日 | 德國 | 2012年8月2日 |
比利時 | 2012年4月25日 | 希臘 | 2012年8月23日 |
葡萄牙 | 2012年6月28日 | 西班牙 | 2012年9月14日 |
荷蘭 | 2012年7月5日 | 挪威 | 2012年9月21日 |
義大利 | 2012年7月6日 | 巴西 | 2013年1月4日 |
以色列 | 2012年7月12日 | 芬蘭(Season Film Festival) | 2013年4月5日 |
瑞典 | 2012年7月27日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製作公司
TF1 Films Productions[法國] | M6 Films[法國] |
法國第4電視台[法國] | 百代電影公司[法國] |
TF1[法國] | Nexus Factory |
Chapter 2 | M6 |
uFilm | uFund |
Ciné | Fargo Films |
Le Tax Shelter du Gouvernement Fédéral de Belgique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發行公司
百代電影公司[法國] | Lumière |
MTVA | Alternative Films |
Filmtrade - Spentzos Film | Vertigo Média Kft. |
Warner Bros. GmbH[德國] | 華納家庭視頻公司[德國] |
Zon Lusomundo Audiovisuais | uDream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該片被稱為法語版的《殺戮》(羅曼·波蘭斯基的上一部電影),因為影片有80%甚至更多的劇情都發生在一間密閉的屋子裡,關於幾個人爭論吵架的事。片中的幾個角色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或親人,其中有一人即將成為父親。針對孩子取名的問題引出了一連串的爭論與故事,並挖出了一個又一個讓彼此震驚的秘密與謊言。大部分時間都是靠演員之間的對話來推動故事發展,得益於演員優秀的表演與出色的劇本,對話很吸引人,矛盾也非常緊張精彩,得以讓觀眾目不轉睛地一路看下去。 (武漢晚報評)
法國人的幽默向來難以捉摸,不過這次的人物設定和笑料都非常有趣而耐人尋味。加上家庭倫理劇的情節外殼,相信很對中國影迷的胃口 (時光網評)。每個人都見識了他極致完美的角色,並由此認定他罕有的演出是成功的。貫穿始終的狂熱、瘋狂的效果和不間斷的節奏,讓我們真正地一直笑到影片的最後一秒。總而言之,影片從此可以步入無法繞開的經典喜劇之列( 《Excessif》評)。精心推敲琢磨的對話成就了一個完全屬於喜劇的時刻,沒有破壞原作的精彩之處 (《電視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