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嶺古城

走馬嶺古城是迄今為止長江流域能夠確認的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原始社會晚期城址之一。 在城內發現有面積達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面積在30~50平方米的多分間式中型房子和面積在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 走馬嶺屈家嶺文化古城是迄今為止長江流域能夠確認的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原始社會晚期城址之一。

走馬嶺古城是迄今為止長江流域能夠確認的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原始社會晚期城址之一。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馬嶺古城位子石首市焦山河走馬嶺村。城址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東西最大長度370米,南北最大寬度300米,城牆周長約1200米,面積7.8萬平方米,現存城牆最高處約5米,牆基寬25~37米,頂部寬10~20米,城牆上有5處缺口,有些缺口兩側的城牆頂部還存在土台。城垣自上而下以黃、褐、灰白粘土夯築。在東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兩端分別築有城門。在城內發現有面積達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面積在30~50平方米的多分間式中型房子和面積在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土城垣包含物多為屈家嶺文化早期的陶器殘片,且被屈家嶺文化晚期灰坑和墓葬所疊壓,由此推斷該城始築於屈家嶺文化早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馬嶺,因三國名將關羽曾在此策馬揚鞭而得名。就在這裡發現了距今5000年以前新石器時代的古城,是目前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大、保存最完好、城牆最高、城牆坡度最大的古城堡;為我國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古城之一,使之成為文物考古界關注的熱點。走馬嶺古城雖歷經五十多個世紀的風雨滄桑,但依然保存其原貌。城址為不規則圖形,粘土夯築,周長1200M,四個缺口為四個城門,四角各有一制高點,形同城堡,最高點距地面8M,缺口兩邊的土垣對稱,當地民眾稱呼為“蛾子山、鈔帽山、硯盤山”。土垣外,環繞護城河,遺址面積達20萬平方米,城內遺址5萬平方米,東升(原焦山河)走馬嶺古代文化遺址是長江流域遠古燦爛文化的一大傑作。
走馬嶺古城遺址總面積20萬平方米。1990年磚瓦廠生產取土時發現,1990~1992年先後進行了3次發掘,揭露面積1700平方米。古城址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最大長度370米,南北最大寬度300米。城垣自上而下以黃、褐、灰白粘土夯築,依低山丘陵自然地形而蜿蜒,基寬25~37米,頂寬10~20米,夯層厚10~20厘米。在東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兩端分別築有城門。其中西垣南門與上津湖相通,似為水門。在城內發現有面積達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面積在30~50平方米的多分間式中型房子和面積在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土城垣包含物多為屈家嶺文化早期的陶器殘片,且被屈家嶺文化晚期灰坑和墓葬所疊壓,由此推斷該城始築於屈家嶺文化早期。屈家嶺文化晚期就基本失去了城的功能,至石家河文化中期終被廢棄。走馬嶺屈家嶺文化古城是迄今為止長江流域能夠確認的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原始社會晚期城址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