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唇竹葉青

白唇竹葉青

白唇竹葉青(學名:Tryptelytrops albolabris)頭部呈三角形,頸細,形似烙鐵。頭頂具細鱗,吻側有頰窩。上頜僅具白唇竹葉青管牙,有劇毒。體背鮮綠色,有不明顯的黑橫帶;腹部黃白色。體最外側自頸達尾部有一條白紋;上唇黃白色。鼻間鱗大;鼻鱗與頰窩間一般無鱗片。主要分布於東亞及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白唇竹葉青以夜晚活動為主,主要以小型哺乳動物(老鼠)、蜥蜴和蛙類(斑腿樹蛙)為食。其中小型哺乳動物占70%,蛙類占23%。食物貧乏的時候會食用同類幼體。白唇竹葉青有冬眠習性。冬眠期由大雪至驚蟄,5月份出洞。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白唇竹葉青白唇竹葉青

白唇竹葉青屬於毒性蛇,體長60—75厘米,尾長14—18厘米,體重約60克,頭呈三角形,其頂部為青綠色,瞳孔垂直,呈紅形態特徵色。頸部明顯,體背為草綠色,有時有黑斑紋,且兩黑斑紋之間有小白點,最外側的背鱗中央為白色,自頸部以後連線起開形成一條白色縱線;有的在白色縱線之下伴有一條紅色縱線;有的有雙條白線,再加紅線,亦有少數個體為全綠色,腹面為淡黃綠色,各腹鱗的後緣為淡白色,尾端呈焦紅色。

白唇竹葉青的外表酷似赤尾竹葉青,但本種尾部紅色紋路並沒有環繞整個尾部,另外本種也沒有赤尾竹葉青的白色側線。此種類與福建相近,區別在於本種鼻鱗與第一枚上唇鱗完全癒合或僅有極短的鱗溝;鼻間鱗較大,顯著區別於頭背其他鱗片,彼此相切或偶有隔一枚小鱗者。白唇竹葉青與別種竹葉青蛇的區別主要在於它的背部與腹部之間有一條白線,雄性比較明顯,這條白線一直延伸到其嘴巴的下側,使之看起來唇部是白色。

白唇竹葉青的上唇鱗10—13枚,眶上鱗間有10—13枚小鱗。背鱗21—21—15行或19—19—17行,起棱;腹鱗147—168枚,雄性147—162枚,雌性150—167枚;肛鱗1枚,尾下鱗41—73對,雄性55—73對,雌性41—66對。

生活習性

白唇竹葉青白唇竹葉青

白唇竹葉青捕食鼠類蜥蜴、蛙、蝌蚪類。日夜都活動,夜間活躍。有攻擊習性,受驚時體前部抬起,頸擴展,發“呼呼”聲。其中小型哺乳動物占70%,蛙類占23%。食物貧乏的時候會食用同類幼體。白唇竹葉青有冬眠習性。冬眠期由大雪至驚蟄,5月份出洞。

白唇竹葉青食慾較強,食量也大,通常先咬死,然後吞食。嘴可隨食物的大小而變化,遇到較大食物時,下頜縮短變寬,成為緊緊包住食物的薄膜。竹葉青蛇常從動物的頭部開始吞食,吞食小鳥則從頭頂開始,鳥喙彎向鳥頸,不會刺傷蛇的口腔或食管。吞食速度與食物大小有關,小白鼠5—6分鐘即可吞食小白鼠,較大的鳥則需要15—18分鐘。

白唇竹葉青的消化系統非常厲害,有些在吞食食物的同時就開始消化,還會把骨頭吐出來。竹葉青蛇的消化要靠在地上爬行,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來摩擦。竹葉青蛇的毒液實際上是蛇的消化液,能溶解被咬動物的身體,所以表現出毒性。竹葉青蛇消化食物很慢,每吃一次要經過5—6天才能消化完畢,但消化高峰多在食後22—50小時。如果吃得多,消化時間還要長些。

生長繁殖

白唇竹葉青是卵胎生,7—8月產仔,每產7—8條,最高可產14條。剛出生的小蛇就有毒牙,也能傷人。

棲息環境

白唇竹葉青白唇竹葉青

白唇竹葉青一般棲息於有 草或矮灌木叢的平原,丘陵低海拔900—1,000m地區,山間盆地的雜草或藻木叢中,住宅附近。

分布範圍

白唇竹葉青分布範圍白唇竹葉青分布範圍

中國國內:分布於福建(福州周邊的幾個縣都有分布,包括福州市的郊區)、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香港和澳門等地方。

中國之外:分布於尼泊爾、印度東北部、泰國、緬甸、越南、寮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中部和夏威夷島等地方。

亞種分化

白唇竹葉青(3個亞種)
白唇竹葉青指名亞種 Trimeresurus albolabris albolabris 孟加拉國、高棉、中國(福建、廣東、海南、香港、江西、廣西、貴州和雲南)、印度(阿薩姆邦和尼科巴群島)、印尼(蘇門答臘、邦加島)、寮國、緬甸、泰國和越南。
白唇竹葉青印尼亞種 Trimeresurus albolabris insularis 印尼的巴厘島、松巴哇、,科莫多和弗洛雷斯
白唇竹葉青克什米爾亞種 Trimeresurus albolabris septentrionalis 印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和尼泊爾

種群現狀

白唇竹葉青的物種數量較多,但是在蘇門答臘島較為罕見。在緬甸物種數量最多。

白唇竹葉青的物種數量趨勢較穩定。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註:白唇竹葉青全部圖片網址

藥用價值

【藥材名】白唇竹葉青

【名稱考證】竹葉青、青竹蛇、青竹標(《中國藥用動物志》)

【藥用部位】白唇竹葉青的全體。

【性味歸經】辛,溫。入肺、肝二經。

【功效分類】祛風濕藥

白唇竹葉青白唇竹葉青

【功效主治】祛風除濕、治痹症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4,5克。酒劑適量。

【資源分布】分布我國 浙江蒼南縣、平陽縣、分水頭、雲南、貴州、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島、廣西、香港等地。

【化學成分】①膽汁含膽酸、脫氧膽酸。②蛇毒含5個以上二酯酶(diesterase),包括核糖核酸酶(ribon-clease),脫氧核糖酸酶(deoxyribonuclease),磷酸(酯)酶(phosphatase),5一核苷酸酶(5一nucleotidase),蛋白水解酶(protenase)。含二種出血性成分HR1及HR2,溶解纖維蛋白成分及抑制血小板凝集成分。③肉含蛋白蛋及多種胺基酸。

白唇竹葉青蛇毒5-核苷酸酶對血小板聚集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

【功效分類】祛風濕藥

【相關藥材】窄竹葉柴胡竹葉山姜毛竹葉椒山竹葉青大苞水竹葉闊葉水竹葉慈竹葉淡竹葉南天竹葉

【民間療法】 將活蛇頭部去除泡酒、10天藥效最好

毒液毒性

白唇竹葉青以血循毒為主,毒性一般,極少會發生致命事件,其每次的排毒量為28mg左右。但是,如果在被咬傷後傷口處理不當,則會發生危險,能引起傷口劇痛,水腫,漸至皮下出現紫斑,最後導致心臟衰竭死亡。

相關詞條

圓斑蝰 灰藍刻扁尾海蛇 尖吻蝮 雙紋蛇 古巴林蛇
原矛頭蝮 白眉蝮 蝮蛇 環紋蛇 溫泉蛇

世界上最恐怖的十種毒蛇

在馬達加斯加島上,有一種當地人叫“拉塔那”的蛇,其顏色能隨時變化:當它游到青草叢裡,全身變成青綠色;盤纏在枯木或岩石上時,全身變成褐黑色;置身於紅色土壤中,顏色又變得和土色一樣。這種蛇頭小身肥,樣子雖醜,但喜歡捕食各種害蟲和老鼠。
變色蛇 | 葡萄樹蛇 | 白唇竹葉青 | 魔鬼蛇 | 澳洲幽靈 太攀蛇 | 沙漠測行蛇 | 喜瑪拉雅白頭蛇 | 樹眼鏡蛇 | 赤尾青竹絲[毒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