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歷史地名]

赤壁[歷史地名]

赤壁之戰的古戰場,位於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赤壁”二字位於赤壁磯頭臨江懸岩,南距市區38公里。《湖北通志》載:赤壁山臨江磯頭有‘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

赤壁溯源

相傳漢高祖劉邦是赤帝之子下凡,他斬蛇起義定下漢朝四百年基業,雖是沿襲秦制,卻在地名命名上自有一套規矩。當時這個規矩就是以陰陽五行、二十八宿定方位。以“赤”色為上乘。漢高祖六年治沙羡縣,縣令梅赤就著手調查境內山川河流,發現許多無名地名,於是就按朝廷旨意命一批地名。當時,朝廷以陰陽五行之金、木、水、火、土加以擴大推演,以天人相應,將星空與地面配合,將二十八宿對準地面九州,各有所指,分出星野。按星野,沙羡當屬東南朱雀的翼、軫之間。

那么一個小方城內,如何以五行、星宿命名呢?梅縣令於是拜訪陸水南岸修持百年的老道長駱文聰,他上知天文,下窮地理。道長擺開羅盤、八卦,推演一番後,描了地形,標註了名號,中央一山屬金,名曰金紫山,五行以金為首。金紫山之東為蒼龍之象,取其坑,“坑為疏廟,主疾”,取其名曰:“石坑”。南為朱雀之象,取其柳,“柳為鳥注,主草木”,在金紫山之南取了地名“柳林”。西為白虎之象,取其“奎”、“觜”,稱“奎曰封豸,為溝瀆”,“觜為虎道”,於是在金紫山之西取了地名為“奎觜”。北乃玄武之象,取其壁,“玄武之壁也”,取了個地名為;“赤壁”,四方的四個地名各距金紫山六十里,就這樣,“赤壁”的地名就出現了。漢高祖崇尚赤色,除了“赤壁”外,駱道長又取了幾個帶赤字的地名,如赤博林、赤博林湖、赤岡畈、赤馬港等。梅縣令就根據老道長的這幅帛子圖,定了縣境內的重要地名。就這樣,“赤壁”一名載入了歷史史冊,僅《三國志》一書就有五十多處提到赤壁。其後代史籍、方誌更是屢屢出現,這不能不說是梅縣令和駱道長的一大功勞呢。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地圖 赤壁之戰地圖

(主詞條: 赤壁之戰 )

戰爭時間: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今為湖北省荊州市),欲一統南北。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併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占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並在樊城大練水陸軍。勞師、水土不服、短於水戰等弱點,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孫權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

曹操乘勝取江陵後,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本部兵,鎮守漢川(今江漢平原)。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聲稱要決戰吳地。冬,親統軍順長江水陸並進。

孫劉聯軍在夏口部署後,溯江迎擊曹軍,遇於赤壁。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鬥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赤壁[歷史地名] 赤壁[歷史地名]

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於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周瑜鑒於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讚許。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後帶船數十艘出發,前面10艘滿載浸油的乾柴草,以布遮掩,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並系輕快小艇於船後,順東南風駛向烏林。接近對岸時,戒備鬆懈的曹軍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此時,黃蓋下令點燃柴草,各自換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邊營屯。聯軍乘勢攻擊,曹軍傷亡慘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敗局,下令燒余船,引軍退走。

聯軍水陸並進,追擊曹軍。曹操引軍離開江岸,取捷逕往江陵,經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並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圍甘寧。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後還軍渡江屯北岸,繼續與曹仁對峙。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後,溯漢水欲迂迴曹仁後方。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戰後,劉備乘勝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荊州牧,奠定了壯大發展、進據益州的基礎。曹操吸取失敗教訓,大興水軍,進控江淮,與孫權對峙。孫權為抗曹,繼續與劉備聯盟,任其在荊州發展。三國鼎立格局逐漸形成。

赤壁[歷史地名] 赤壁[歷史地名]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周瑜題字

赤壁[歷史地名] 赤壁[歷史地名]

相傳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孫、劉聯軍藉助風勢,動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萬兵馬,東吳和劉備的軍隊乘勝追擊,直到南郡,曹操率殘部北歸鄴城。周瑜大軍高奏凱歌,回軍赤壁,在那大帥部樓船上舉行得勝宴會,把酒慶功,酒醉之餘,拔劍起舞,邊舞邊歌曰:“臨赤壁兮,敗曹公,安漢室兮,定江東,此山水兮,千古頌,刻二字兮,紀戰功。”歌罷,提劍在懸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這一劍刻過萬重山,據說江西廬山有反寫“赤壁”字樣。

地點爭議

赤壁之戰發生地點及爭議:赤壁市赤壁山數百年來,歷史學界對於“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問題多有討論,諸說並起,被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鍾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現當代觀點來看,爭論的焦點在蒲圻說和嘉魚說之間,而歷史學出版物和已發現文物證據更偏向於蒲圻說。

歷代詩賦

(1)《赤壁》(作者: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2)《 短歌行 》—— 曹操

青青子衿,幽幽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3)《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4)《 滿江紅 赤壁懷古》 戴復古 (宋)

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想當時、周郎年少,氣吞區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覽遺蹤,勝讀史書言語。幾度東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問道傍、楊柳為誰春,搖金縷。

(5)《 赤壁歌送別 》 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6)詠赤壁—— 王周 (唐)

帳前斫案決大計,赤壁火船燒戰旗。

若使曹瞞忠漢室,周郎焉敢破王師。

(7)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蒼梧。

帝子留遺憾,曹分屈壯圖。

(8)過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橫岸瞰大江,周瑜於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勢,可嘆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吳,皇天未肯遂共圖。

水軍八十萬東下,赤壁山前一火無。

(9)古戰場赤壁感懷 明 ·方逢時

危磯絕峭倚清江,人道曹劉舊戰場。

往事已隨寒浪滅,遺蹤惟有暮山長。

雲霞尚帶當年赤,蘆荻空餘落日黃。

欲吊英雄千古憾,漁歌聲里又斜陽。

(10)赤壁山 ——明 ·龍仁夫

踣呂摧袁虎視眈,阿瞞氣勢展江南。

磯頭一霎東風轉,天下江山自此三。

(11) 赤壁石刻 元 ·朱楨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無窮。

峭壁窮峙江流東,

當年麈戰乘東風。

百萬北走無曹公,

鼎立已成煙焰中。

大書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郎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還英雄。

(12)登赤壁山 ——明·魏 裳

江南江北晝陰陰,指點前朝感慨深。

夾岸寒濤喧赤壁,空原野燒隔烏林。

山種已沒三分跡,天地仍含百戰心。

擊楫中流回首處,荒煙滿樹夕陽沉。

(13)拜縑—— 明·任喬年

先生羽扇獨從容,百萬魔消一劍風。

欲識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14)赤壁懷古 ——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載空舟。

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

(15)握瑾懷瑜——楊易

巴丘琴殤魂慰兄,羽扇美酒兩相擁。

義會總角舉秣陵,佳配霓裳笑江東。

水觸三江破樓船,火燒赤壁隳艨艟。

問天再借五百年,兩分天下與爭雄!

(16)赤壁——趙翼

依然形勝扼荊襄,赤壁山前故壘長。

烏鵲南飛無魏地,大江東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分三國,一片山河百戰場。

今日經過已陳跡,月明漁父唱滄浪。

赤壁賦 (前)——蘇軾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

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詩,歌窈(yǎo)窕(tiǎo)之章。少(shǎo) 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dǒu )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píng) 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蘭槳,擊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niǎo),不絕如縷。舞幽壑(hè)之潛(qián)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蘇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liáo),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zhú)艫(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釃(shī)酒臨江,橫槊(shuò)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qiáo)於江渚(zhǔ)之上,侶魚蝦而友麋(mí)鹿,駕一葉之扁(piān)舟,舉匏(páo)樽(zūn)以相屬(zhǔ)。寄蜉(fú)蝣(yóu)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須臾(yú),羨長江之無窮。挾(xié)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fú)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zhǎng)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zhǎn)更(據文意應讀一聲)酌 (zhuó)。餚(yáo)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赤壁賦 (後)——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gāo)。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餚(yáo),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chán )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qiú)龍,攀棲(qī)鶻(gú)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gǎo)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pián)躚(xiān),過臨皋(gāo)之下,揖(yī )予而言曰:“赤壁之遊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chóu)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wù )。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