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佬

赤佬

赤佬,吳語辭彙,上海和蘇南出現頻率較高。上海話和蘇州話讀作tsheh lau、 無錫話讀作:tshah lau, 貶義詞。“赤佬”原本對明朝軍隊中士兵(兵戶)的稱呼(貶義)。漢語中“赤”指紅色的意思,“佬”一般在南方方言中是指社會地位不高的男性。“赤佬”即穿紅色衣服的男人。明朝屬火德、尚紅色,所以士兵的衣服是都是紅色。明代採用衛所,兵戶半兵半農,打仗時一個軍戶出一個兵,和平時期當農民,並且是世襲的身份不可轉換的。因此當兵這種職業倍受蔑視,被認為社會地位及其低下而且世代沒有前途。

基本信息

詞語來源

赤佬一詞來源於廣東。清鹹豐四年,廣東紅巾軍起義。這時,鶴山縣許多農民參加紅巾軍,無分土客,同心戮力打擊階級敵人。他們很快就攻下鶴山城。當時,客家地主高三的幼子被殺,他不惜傾家泄憤,與秀才張寶銘推出武舉馬從龍為領袖,募集客家壯丁與紅巾軍為敵。這支地主武裝,後來協助清兵收復了縣城,並在江門、長沙等戰鬥中得勝,擒殺了鶴山紅巾軍領袖大鯉魚、何困仔等。以後傳至上海,民國後,共黨起,4.12事變後赤佬一詞流傳更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