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贏姓十四氏語最早來自《史記·秦本紀》:“太史公曰: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按:這就是所謂嬴姓十四氏,都是出自伯益。)爾後《通志·氏族略二》云:"黃氏,嬴姓,陸終之後,封於黃,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故城,……。僖十二年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亦嬴姓十四氏之一也。"據《諸暨孝義黃氏族譜》所載,黃氏為嬴姓十四氏之一。嬴姓中東夷來源比較純的只有徐、廉、江、黃、繆。其餘九氏也有來源姬姓等其他姓或賜姓改姓。李氏一支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征,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飢,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但嬴氏十四姓其中沒有李姓,是因為嬴氏祖為伯益(大費),而皋陶(大業)是伯益之父,所以李氏是嬴宗,便不是嬴氏。
分化
“嬴姓十四氏”源於最早從嬴姓分出來的13個氏,這在《史記·秦本紀》中有記載,“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如今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等姓,除了李、趙、馬等外,幾乎單一源於嬴姓。
《河南商報》曾刊發的黃姓,就源自嬴姓。據記載,嬴姓黃氏是陸終之後,被當時的統治者封在黃地(今河南潢川縣一帶)建立黃國,這便是黃姓的起源。如今在潢川縣隆古鄉,仍存留著黃國故城遺址,是河南省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春秋時期諸侯國都城。
【廉氏】【徐氏】
司馬遷《史記·秦本紀》云:“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即伯益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大廉,一個叫若木,啟繼帝位後,沒有忘記伯益之功,大廉就繼承伯益的職位,其兒子就用他的名為姓,大廉就是廉姓的始祖。長子大廉封地於秦。據《元和姓纂》所載,“顓頊孫大廉之後,以王父字為氏,趙有廉頗。”相傳為古帝顓頊孫大廉之後,封伯益次子若木於徐,是徐國之始。嬴若木就成為了徐國的始祖和第一位國君。子孫繁衍,至商時建立了徐國,逐漸成為東夷中最強大的一支,史稱“徐夷”也稱“徐方”、“徐戎”。若木的後代分為四支,分別是徐氏、趙氏、黃氏、馬氏。
【江氏】
伯益下傳幾十代,經夏、商,到西周時有裔孫名元仲。元仲受封於江,並建立了江國(今河南正陽縣塗店附近)。《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周朝將伯益之後分封於江國。春秋時被楚國所滅,子孫以國名為氏。
【趙氏】
「趙」姓出自「嬴」姓,據「唐書」記載,上古東夷族首領伯益的第十三世孫造父。皋陶的十四世孫造父生活於周朝,因為善於馴馬和駕車,深深得到周穆王的寵愛,後來因為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亂中及時駕車帶穆王回京,穆王就賜給他造父趙城(現時山西洪桐)作為封邑,造父的後代子孫以封邑趙城作為趙姓。
【秦氏】
出自「嬴」姓。以國為氏。據《元和姓纂》雲。嬴姓之後,伯益裔孫非子,周孝王封之於秦,隴西秦亭是也。至始皇滅六國,子嬰歸漢,子孫以國為氏。
【谷氏】
出自嬴姓。以地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谷朗碑記》所載,秦人的先知非子,居住於秦谷(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其後分為二支,一支為秦氏,另一支為谷氏。
【繆氏】
出自嬴姓。以諡號為氏。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以謚為氏》所載,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諡號為“繆”(莫六切)。
【梁氏】
出自贏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周平王時。秦仲討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於夏陽梁山(在今陜西省韓城縣南)。春秋時,梁國亡於秦國,其後有梁氏。嬴姓伯益的後裔有個叫非子的人,非常善於養馬。於是周孝王便讓他負責養馬,結果養馬業得到了很大發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給他,被稱為秦嬴。非子的曾孫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討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殺。後秦仲的五個兒子率兵繼續攻打西戎,他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終於打敗西戎,收復了失地。秦仲的小兒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國,稱梁康伯。梁康伯以後的君主稱梁伯。他十分喜歡建造華麗的宮殿,時常大興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紛紛外逃。後來秦穆公滅了梁國,改稱梁地為少梁。亡國後的梁國子孫,大部分逃到了晉國,他們以原來的國名為姓,就是梁氏。
【黃氏】
伯益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賜封,其後裔有封於黃國。南宋學者鄭樵《通志·氏族略》:“黃,嬴姓,陸終之後,受封於黃。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故城在,楚與國也。僖十二年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亦嬴姓十四氏之一也。楚有春申君黃歇。”
【馬氏】
出自「嬴」姓,以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趙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趙國大將趙奢因戰功,受封於馬服(河南邯鄲),稱為馬服君。其後有馬服氏,簡為馬氏。
【葛氏】
出自「嬴」姓。以國名為氏,夏代,有諸侯方國「葛」國,在今河南長葛縣,《孟子.騰文公》載;湯居亳,與葛伯為鄰。其後有葛氏。其注曰:“葛,夏諸侯嬴姓之國。”伯夷的後裔葛伯的封國滅亡後,原居於琅邪郡諸縣之葛氏有一支遷徙至陽都,因陽都已有葛姓,遂稱後遷來的葛姓為諸葛氏。
【費氏】
伯益幫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於大費,他的後代有支以費為姓,如夏桀時去夏歸商的費昌,就是他的後裔;夏啟分封其支子為費,以地為氏。
史籍記載
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