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賽馬鎮隸屬遼寧省鳳城市,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鄉,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414
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朱家、雙嶺、獐毛、玄羊、北岔路、岔溝、赫家窯、長山頭、南廟、北廟、乾溝、賽馬、東甸、幸福、溫洞、紅石、武勝、由家、涼水19個村委會,是遼寧省小城鎮建設中心鎮,地處遼東半島內陸邊緣,位於鳳城市北部,西部和北部與鋼都本溪市接壤,是丹東市的北大門,鎮轄區山丘居多,屬北溫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度適宜。全年無霜期137天,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32℃,年平均氣溫6℃,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mm。資源豐富,氣候宜人,自然風光優美。和尚帽子、樓山自然動物保護區設境內。
鎮區總面積413.8平方公里,其中:鎮中心規劃區面積2平方公里,占全鎮總面積的0.5%;
地形地貌
賽馬鎮的河流和街道的配置顯得確實神奇。兩條美麗的溪河從鎮的左右流過,在鎮尾相交形成了一個“Y”字;鎮上街道有多條,但幾條主街的布局則形成了一個“H”字。這“Y”字是
漢語拼音中“有”字的字母,這“H”字呢,恰又是漢語拼音中“福”字的諧音,這河流與街形相加,就奇妙地說明賽馬鎮是“有福”之地。鎮邊有一座山,名叫白石岩,是武勝縣為數不多用“海拔”貫名的高山。這山上岩石說來也奇怪,在無陽光照射時,顏色與周圍山岩一樣,在陽光直照時,一些有斜面的岩石就顯為白色,就與周圍山岩明顯不同。所以,人們就將此山稱為“白石岩”。夏日晴朗的夜晚,站在山頂,競能看到五十公里以外的武勝縣城和合川市的燈火!更令人稱奇的是,白石岩的形狀就像一部巨大的警車,山頂上古人修建的山寨的城牆,一半長滿了青苔和梭草,顯得碧綠可愛,另一半是石牆的原本色紫紅色,這半紅半綠的城牆,正好成為了“警車”上的“警燈”。
有了這固定而無畏的“保護神”,難怪這方土地如此熱騰,難怪這方生靈如此昌盛。鎮的南北還有兩處奇妙的自然景觀。北是“石筍”,南是“穿岩”。北邊的石筍,是因在山崖邊如竹筍般地長出兩根巨大的石柱而得名。稍矮稍小的石筍高約20米,“身材”苗條,猶如一個曲線明顯的女性。稍高稍壯的石筍高約25米,酷似一健壯男子,故地方百姓又將此稱為“石公石母”。南邊的岩更是奇特,一座山石被“天公”在正中鑿了個近百米的半圓大洞,從這邊可直看那邊!遠處望去,穿岩既像一座宏偉的石拱橋,又像一座巨大的山門。這雖不如張家界的“天門”那樣險隘和聞名,但只要一比較,穿岩則更規則標準,更雄姿帥氣!“石筍”和“穿岩”在民間令人神往的傳說實在是太多太多,假如你到了這裡,不光聽這此寓言,就是這奇景,也不得不讓你駐目細品,半個小時之內你絕對不會挪動腳步。
人文自然
賽馬鎮無名山古剎,也不是宗教發源地,但這裡的神壇廟宇則特別地多。東有新觀音、西
有尼姑庵、北有石筍寺,南有大穿岩,光街鎮上,就有“川主廟”,“禹王宮”,“魯班廟”三座廟宇。
在賽馬鎮這怪圈內,氣候現象與縣內其它地方也相不同。如,每年乾旱的天數和次數都比其它地方多,旱情更嚴重,有時政府不得不出動消防車、灑水車給這裡送水,以幫助當地人畜渡過難關;每年陰雨持續天數也比其它地方得多,特別是在深秋時,多日的連綿雨把道路泡得如膠泥一般,你若不經意地踩下去,冰冷的泥漿會反射進你的褲管,有時可噴到大腿以上,讓你無比苦惱。這裡的農諺說得與其它地方不相同,如:白石岩三天霧,十天活路不消做,其它地方則說:三個霧罩晴九天。又如:東撐太陽西撐雨。夜晚颳風天晴起,其它地方則說:東撐(雨)不等黑,晚撐(晴)半個月。還如:雲往東邊行,大雨淋死人,其它地方則說:雲走東,一切空,去走西,雨淒淒等等,雖然與書上和其它地方的農諺意義完全相反,但在這裡卻是非常靈驗的。
賽馬鎮這個不大的圈子,既不是高原氣候,也不是喀什特地貌,為何氣候這樣特別,為何許多表象與其它地方相反,這個謎至今未解開。不知是何時起,也不知是什麼原因,當地人說話個別字詞的發音既奇怪又特別,如:把“人”說成“倫”,把“肉”說成“漏”,把“燃”說成“蘭”,把“熱”說成“勒”,把“豬”說成“拘”,把“場”說成“堂”,把“船”說成“全”等等。倘若把這些土話連起來給你說:你這個倫,坐全趕堂嘛,回來把火燒蘭,把拘漏勒起吃嘛。你搞不懂,即便你是武勝人也搞不懂。其實他說的是:你這個人,坐船去趕場,回家後把火燒燃,把豬肉熱起吃。所以,到了這裡,你最好找個土翻譯。
交通
轄區交通幹線四通八達,省級公路張(家堡)莊(河)線、鐵(嶺)長(甸)線在賽馬交接。距沈丹公路、瀋丹鐵路43公里,距鳳城市110公里,丹東機場178公里、丹東港口193公里,距瀋陽市213公里、桃仙機場203公里。
人口
下轄12個建制村,119個村民組,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戶數8918戶,總人口315
88人,其中:農業人口27867人。城鎮規劃區戶數2455戶,規劃區內人口11853人。是鳳城市北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以煤炭業、建材業、旅遊業和商貿服務業為主導產業,年產值達267000萬元。
經濟發展
賽馬鎮不算大鎮重鎮,歷史上也從無高官要員誕生,但這裡發生的很多經濟事件,不但影響到周邊鄉鎮,而且在省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文革”剛結束,“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思想仍在盛行時,賽馬鎮十足的資本主義色彩的“馬路市場”就盛況空前了。
馬路市場
就是在當時,由於執行嚴格的計畫經濟,許多與人們生活十分相關的商品是不允許私下進行交易的,一些人就不進入場鎮,在場鎮兩頭的公路上偷偷地擺攤設點,做自由買賣的生意。每逢趕場天,賽馬鎮兩頭公路就會形成長達兩公里的自由市場,比街鎮裡的市場火爆得多。馬路市場有當時屬“違禁”買賣的布票糧票、紅糖白糖、麻餅麵餅、黃豆綠豆、豬油臘肉等等,雖然“群專”(當時的民眾專政大軍組織稱為“群專”)每場都要進行搜捕打擊,繳沒數百斤商品,但不管怎樣卡壓,“馬路市場”在賽馬鎮一直是紅紅火火。
木料市場
在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口號剛提出時,賽馬鎮的木料市場在全省都有名了。當時在賽馬鎮國小外百餘畝大的操場上,橫七堅八地擺滿了大小不同、規格各異的木料。每月的木料交易金額競多達200萬元!。賽馬鎮周邊數百里無森林,相鄰各縣也無木料批發市場,若多的木料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這怪現象不但登上了當時省內當家的《四川日報》,而且至今仍讓人難究其因。這裡活躍的經濟帶動著物流,又挪動著人流,從面使賽馬鎮的交通也顯得十分特別。雖然只有一條武(勝)蓬(溪)公路穿鎮而過,但以這裡為起點和終點的班車,每天就有直接發往重慶、南充、遂寧、武勝、蓬溪等數十個班次。加上路過小鎮抵達綿陽、成都、合川、廣安等地的班車,賽馬鎮目前已成為了武勝縣的沒設汽車站的第二大汽車站。賽馬鎮的經濟怪事還很多,如:是全縣做私菸人數最多的地方,人稱武勝“第二大菸草公司”;又如:驚動全省、全國的數千萬“高息詐欺大案”也出在這小小的賽馬鎮。
轄區農村各業興旺,共有耕地3.67萬畝,森林復蓋率85%,有林面積45萬畝,林木蓄積量202萬立方米。各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農副業生產,現已形成幾村一品、一村一品或幾品的經濟板塊。其中北廟村、東甸村、紅石村林蛙較多,東甸村、溫洞村、紅石村、幸福村、雙嶺村林下參較多,北廟村、雙嶺村肉食雞養殖較多,雙嶺村、賽馬村保護地蔬菜生產較多,東甸村冷水魚養殖較多,赫家窯村的絨山羊養殖較多。
鎮內工業基礎雄厚,其中建材業在省內起步早、發展快,建材生產工藝比較先進,產業工人技術熟練,產品在遼寧省有很高的知名度。鎮政府堅持以項目為中心,大力發展地方工業,現已形成煤炭、建材為主的兩大主導產業,現有企業1299家,其中骨幹企業10家。
城市建設
城鎮建設初具規模,鎮內基本形成了6萬平方米的商貿區,1個大型全封閉市場,構成了繁華的商飲服務區。水、電、電話、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配套,文化娛樂場所齊全。國家在鎮內設立了國中、國小、幼稚園等教育機構。賽馬鎮文明程度較高,賽馬鎮鎮黨委和政府以創建省級文明單位為契機,廣泛開展各種健康向上的活動,取得了較好效果。鎮黨委和政府正乘改革開放之風,沐浴“小城鎮、大戰略”之陽光,為將資源、區位、產業諸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努力營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主要景區
蒲石河自然風景區位於鳳城市賽馬鎮境內,該景區總面積為60.1平方公里,森
林面積4318.7公頃,森林復蓋率達97%。整個景區山勢連綿起伏,山間雲霧繚繞,春天漫山遍野的木蘭花和映山紅盛開於青山河畔,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秋天蒲石河山間崖畔一簇簇、一片片楓葉更是如火如荼。景區共有自然景點32處,其中主要景點有青水坊、鴛鴦湖、和尚帽、蛇地、蝴蝶谷、大小石湖、土湖、七十二道湖、還有當年金日成、楊靖宇抗聯隊伍活動的遺址紅軍洞等。景區距本溪水洞45公里,關門山森林公園30公里,湯溝旅遊度假村27公里,距寬甸天華山森林公園40公里,形成了以本溪、賽馬、寬甸一條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旅遊帶,供遊客沿路旅遊休閒觀光。1999年12月4日經遼寧省林業廳正式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1998年11月由遼寧省規劃設計院進行總體規劃,初步預算總投資3000萬元,每年遊人按20萬人次,門票按30元/人,年收入在600百萬左右,投資回收期為5年。
發展前景
鎮內工業基礎雄厚,其中建材業在省內起步早、發展快,建材生產工藝比較先進,產業工人技術熟練,產品在遼寧省有很高的知名度。鎮政府堅持以項目為中心,大力發展地方工業,現已形成煤炭、建材為主的兩大主導產業,現有企業1299家,其中骨幹企業10家。
城鎮建設初具規模,鎮內基本形成了6萬平方米的商貿區,1個大型全封閉市場,構成了繁華的商飲服務區。水、電、電話、有線電視等基礎設施配套,文化娛樂場所齊全。國家在鎮內設立了國中、國小、幼稚園等教育機構。
賽馬鎮文明程度較高,近年來,鎮黨委和政府以創建省級文明單位為契機,廣泛開展各種健康向上的活動,取得了較好效果。
目前,鎮黨委和政府正乘改革開放之風,沐浴“小城鎮、大戰略”之陽光,為將資源、區位、產業諸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努力營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