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子-M運載火箭

質子-M運載火箭

質子-M運載火箭(俄語:Протон-М,或稱為質子-M/和風-M)是俄羅斯質子號運載火箭家族中的最新型號。質子號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是蘇聯-俄羅斯發射大型太空飛行器的主要運載工具。在冷戰結束後,由於能源號火箭的被棄用,質子號實際成為俄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2013年7月2日,俄羅斯一運載三顆“格洛納斯-M”導航衛星的質子-M運載火箭在發射升空後一分鐘內開始墜落並爆炸,事故原因是關鍵的角速度感測器被顛倒安裝。2013年9月30日,載有歐洲通信衛星“阿斯特拉-2E”的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4個發射台,81號和200號發射陣地各2個)成功發射。2014年5月16日凌晨,俄羅斯一攜帶“快車-AM4R”衛星的“質子-M”號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其第三級發動機出現故障,最終導致“質子-M”號運載火箭在大氣層中爆炸。

基本信息

主要參數

外形和質量參數
全長 55米
芯級最大直徑(不含貯箱) 4.1米
芯級最大直徑(含貯箱) 7.4米
整流罩直徑 4.35米
起飛質量 712800千克
起飛推力 9500千牛(海平面)

第四級

名稱 質子KM4(和風-M上面級)
質量 22170千克
不含推進劑質量 2370千克
推進劑質量 19800千克
長度 2.61米
直徑 4.1米
發動機 1台14D30
推進劑 偏二甲肼
單台推力 19.6千牛(真空)
總推力 19.6千牛(真空)
工作時間 3000秒(可多次點火)
比沖 326秒

運載能力

近地軌道 24000千克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7500千克
地球同步軌道 3500~5200千克

研發改進

研製過程

俄羅斯聯邦航天署公布2009年航天發射計畫“質子-M”運載火箭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將“質子號”火箭投入國際市場,結果十分受客戶青睞。1996年4月,“質子號”運載火箭將歐洲的“阿斯特拉1F”衛星發射入軌,完成了第一次商業發射。到2010年1月20日為止,“質子號”已經執行了108次商業發射任務。“質子”運載火箭是蘇聯研製的一個大型運載火箭系列,包含多種型號。質子號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是蘇聯-俄羅斯發射大型太空飛行器的主要運載工具。在冷戰結束後,由於能源號火箭的被棄用,質子號實際成為俄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但質子號使用劇毒的可貯存液體燃料,一旦發射失敗可能對發射場周邊地區造成嚴重污染,所以俄羅斯已決定用新研製的安加拉號(使用液氧/煤油作為推進劑)來取代它。

改進過程

質子-M與以前的質子號火箭相比作了許多改進。它使用了更先進的和風-M上面級,這種新上面級在1999年首次進行了飛行,當時前三級使用的是原有的質子-K箭體;這樣組成的火箭被稱為“質子-K/和風-M”或“質子-KM”。質子-KM可能只是代用品,因為不久就對火箭的前幾級進行了改進,使用了與以前完全不同的箭體結構(可能主要是減輕了前三級的質量)。總共只有70%的技術是從以前的質子號中繼承的。換用新箭體的火箭在2001年首次發射,將一顆銀幕-M通信衛星送入軌道。這種火箭是於2008年俄羅斯從事國際商業發射服務的主力。2007年俄羅斯又發展出了“質子-M增強型”火箭。

成功發射

2013年9月30日,載有歐洲通信衛星“阿斯特拉-2E”的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
搭載衛星的“質子-M”運載火箭於莫斯科時間2013年1時38分(台北時間5時38分)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這是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在2013年7月2日的發射事故後進行的首次發射。
火箭發射升空9分鐘後,搭載衛星“阿斯特拉-2E”的軌道加速器“微風-M”與運載火箭分離,按照計畫飛行路線繼續將衛星推進至預定軌道。據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訊息,衛星預計於莫斯科時間10時50分(台北時間14時50分)抵達預定軌道。
“阿斯特拉-2E”是歐洲通信衛星,屬於歐洲知名衛星運營商SESAstra公司,主要用於轉發模擬數位訊號及電視節目轉播,同時為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用戶提供手機和網路通信服務。

發射事故

2013年

質子-M運載火箭質子-M運載火箭
2013年7月2日發射的質子-M火箭,是SES通訊公司發射衛星。“SES-6”號通訊衛星重量為6噸,由Astrium公司在Eurostar300衛星基礎上製造的。這種通訊衛星將取代NSS-806衛星,並將保障美國境內數位電視信號的傳輸。
首次發射時間
據聯邦航天署介紹,火箭在莫斯科時間2012年10月14日12時37分(台北時間16時37分)在拜科努爾發射場順利發射升空,預計衛星在22時07分(台北時間15日2時07分)進入軌道。
該次發射原定在2012年8月23日進行,但由於“質子-M”火箭在此前的發射任務中表現不穩定而被推遲。
二次發射時間
2012年10月14日莫斯科時間12時37分(台北時間16時37分)運載美國通信衛星Intelsat-23的俄羅斯“質子-M”火箭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
發射失敗
據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訊息稱,火箭發射之初並沒有發生任何狀況,然而火箭升空後就開始失去穩定性並偏離了預定軌跡。之後火箭發生偏轉且開始下降,並最終爆炸。
該運載火箭內裝有500噸燃料,而爆炸會致使燃料中的有毒物質侵害周圍大氣層及土壤,因此,爆炸發生後,當地有關部門立即開展了清理工作。
截止2013年07月02日,該事故發生的具體原因尚未確定,仍需進一步細緻的分析及鑑定。根據初步調查結果顯示,火箭發生爆炸的原因與火箭內部某個零件出故障有關。
此次質子-M運載火箭爆炸事故已經是俄羅斯聯邦航天局2013年所造成的第二次事故。2013年4月,俄羅斯進步M-19M貨運飛船曾在進入軌道後出現故障,影響一系列工作順利進行。
該機構將為改進“質子-M”運載火箭及其“微風-M”加速器發起競標,其契約價值為1.15億盧布(約合370萬美元)。火箭攜帶的三顆格洛納斯衛星在爆炸中全部損失,這三顆衛星升入預定軌道後將會服務於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這將給俄羅斯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造成嚴重打擊。暫時沒有人員傷亡。
俄羅斯航天局於2013年7月18日稱,7月2日俄羅斯“質子”火箭的爆炸事故,可能是由於火箭第一級上的角速度感測器安裝錯誤所致,安裝錯誤可能使得火箭發射後偏離軌道,左右晃動,然後水平飛行,解體並爆炸。
俄羅斯航天局稱,調查委員會經過深入調查發現火箭比預定時間提前0.4秒發射,但這應該不是發射失敗的主要原因。經過調查,俄羅斯方面確定爆炸的罪魁禍首是關鍵的角速度感測器被顛倒安裝。感測器上有箭頭指示朝上安裝,但多個感測器卻顯示是箭頭朝下,導致飛行控制系統接收了錯誤的位置信息,並試圖“糾正”火箭位置,於是它轉變方向朝下飛行,結果墜地爆炸。調查員通過對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碎片的搜查,也發現了數個感測器被倒置安裝的證據。
2014年
2014年5月16日,俄羅斯一攜帶“快車-AM4R”衛星的“質子-M”號運載火箭在大氣層中爆炸。
據俄聯邦航天局發言人稱,該“質子-M”號運載火箭攜帶“快車-AM4R”衛星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火箭在升至距地面161米處時偏離軌道,其第三級發動機出現故障,最終導致“質子-M”號運載火箭在大氣層中爆炸。
該發言人稱:“火箭的一些小碎片可能會墜落到地球上,具體墜落區域還未能確定。”也有訊息稱,“質子-M”運載火箭與“快車-AM4R”碎片衛星可能落在俄阿爾泰地區或太平洋水域。俄航天署署長奧斯塔片科向俄新社透露,搭載快車AM4R衛星的“質子-M”號運載火箭在中國上空大氣層高處發生故障,沒有殘骸墜入地面,沒有給第三方人員造成損失。
俄羅斯將成立專門委員會調查事故原因。據訊息人士透露,“質子-M”號火箭從拜科努爾進行的所有發射都將暫停,其中最近一次發射應於2014年7月15日進行。
俄質子M火箭發射失敗由第三級發動機引起
2014年5月16日,凌晨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發射失敗的原因是第三級火箭的發動機停止工作。
奧斯塔片科表示,事故發生後火箭、加速器及搭載的衛星已在大氣層中全部燃燒,俄方並未發現有碎片墜落地面。俄羅斯已成立專門委員會調查事故原因,預計將於6月中旬前得出最終結論。
俄聯邦航天署原計畫2014年還將發射兩枚“質子-M”運載火箭,但在此次事故原因查明前發射將不會進行。
俄羅斯一枚帶有“微風-M”加速器的“質子-M”運載火箭16日凌晨發射數分鐘後發生故障,當時火箭位於距地面160公里高空,飛行速度為每秒鐘7公里。事故發生時火箭加速器與所攜帶的Express-AM4R通信衛星尚未與火箭分離,因此衛星並未入軌,與火箭一同燒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