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理論與編碼[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

資訊理論與編碼[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

《資訊理論與編碼》是由電子工業出版社於2006年7月1日出版的圖書,主編陳運。

出版信息

ISBN:10位[7505378058] 13位[9787505378056]

定價:22.0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統論述香農資訊理論。主要介紹信息的定義、資訊理論的起源、發展及研究內容;香農資訊理論的三個基本概念,即信源熵、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式,以及與這三個概念相對應的三個編碼定理;信源編碼和信道編碼的基本方法等內容。為了便於教學和讀者自學,每章後面都附有習題。 本書不追求高深的數學理論,儘可能以通俗、生動的語言強化物理概念的描述,特別適合於初學者,已掌握工科高等數學和工程數學的讀者都能讀懂本書。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低年級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信息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1

編輯推薦

本書不追求高深的數學理論,儘可能以通俗、生動的語言強化物理概念的描述,特別適合於初學者、已掌握工科高等數學和工程數學的讀者都能讀懂本書。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資訊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1.2 通信系統的模型

習題

第2章 信源與信息熵

2.1 信源的描述與分類

2.1.1 無記憶信源

2.1.2 有記憶信源

2.1.3 馬爾可夫信源

2.2 離散信源熵和互信息

2.2.1 自信息量

2.2.2 離散信源熵

2.2.3 互信息

2.2.4 數據處理中信息的變化

2.2.5 熵的性質

2.3 離散序列信源熵

2.3.1 離散無記憶信源的序列熵

2.3.2 離散有記憶信源的序列熵

2.4 連續信源熵和互信息

2.4.1 幅度連續的單個符號信源熵

2.4.2 波形信源熵

2.4.3 最大熵定理

2.5 冗餘度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 信道與信道容量

3.1 信道的基本概念

3.1.1 信道的分類

3.1.2 信道參數

3.1.3 信道容量的定義

3.2 離散單個符號信道及其容量

3.2.1 無干擾離散信道

3.2.2 對稱DMC信道

3.2.3 準對稱DMC信道

3.2.4 一般DMC信道

3.3 離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

3.4 連續信道及其容量

3.4.1 連續單符號加性信道

3.4.2 多維無記憶加性連續信道

3.4.3 限時限頻限功率的加性高斯白噪聲信道

3.5 信源與信道的匹配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 信息率失真函式

4.1 平均失真和信息率失真函式

4.1.1 失真函式

4.1.2 平均失真

4.1.3 信息率失真函式R(D)

4.1.4 信息率失真函式的性質

4.1.5 信息率失真函式與信道容量的比較

4.2 離散信源和連續信源的R(D)計算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信源編碼

5.1 編碼的定義

5.2 無失真信源編碼

5.2.1 定長編碼定理

5.2.2 變長編碼定理

5.2.3 最佳變長編碼

5.3 限失真信源編碼定理

5.4 常用信源編碼方法簡介

5.4.1 遊程編碼

5.4.2 算術編碼

5.4.3 矢量量化

5.4.4 預測編碼

5.4.5 變換編碼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信道編碼

第7章 加密編碼

附錄 本書所用符號及含義

部分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