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原理與開發

資料庫原理與開發

資料庫原理與開發,屬21世紀高等學校計算機規劃教材。

基本信息

資料庫原理與開發

資料庫原理與開發

叢書名: 21世紀高等學校計算機規劃教材

作 者: 趙明現,單世民,趙鳳強編著

出 版 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8-1

字 數: 371000

版 次: 1

頁 數: 218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115181060

包 裝: 平裝

分類: 圖書 >> 計算機/網路 >> 資料庫 >> 資料庫理論

定價:¥24.00

編輯推薦

本書是作者在總結多年資料庫系統開發經驗以及資料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所編寫的。本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篇,由第1章至第6章組成,介紹資料庫系統以及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原理知識,內容包括資料庫系統概述、關係資料庫理論、關係模型數據操作標準語言、資料庫的物理存儲、資料庫設計和關係資料庫管理系統;第二部分是套用篇,由第7章至第10章組成,內容包括SQL Server 2005套用基礎、存儲過程及觸發器、資料庫安全性管理和數據恢復與數據轉移;第三部分是實戰篇,由第11章和第12章組成,介紹了資料庫的各種訪問接口及其實現,並通過一個實際項目——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實現,從需求分析、資料庫設計到程式設計與實現完整地介紹了資料庫系統的開發方法。 本書附錄A部分給出了一個具體的套用領域—物流管理領域的實際業務過程;附錄B給出了系統資料庫的邏輯結構,供大家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篇 基礎篇

第1章 資料庫系統概述

1.1 數據管理的形成和發展

1.2 資料庫系統的基本概念

1.2.1 信息及信息模型

1.2.2 數據及數據模型

1.2.3 資料庫、資料庫管理系統及資料庫系統

1.3 資料庫系統結構

1.3.1 資料庫系統物理結構

1.3.2 資料庫系統的外部結構

1.4 資料庫開發人員及研究領域

1.4.1 資料庫開發人員

1.4.2 資料庫研究領域

1.5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 關係資料庫理論

2.1 關係模型數據結構

2.1.1 關係的定義

2.1.2 關係的形式化表示

2.2 關係數據結構的規範化

2.2.1 規範化理論基本概念

2.2.2 範式

2.3 關係模型的數據操作原理

2.3.1 關係操作概述

2.3.2 關係代數

2.3.3關係演算

2.4 關係的完整性

2.5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 關係模型數據操作標準語言

3.1 SQL概述

3.2 數據定義

3.2.1 定義、刪除與修改基本表

3.2.2 定義與刪除視圖

3.2.3 建立與刪除索引

3.3 數據查詢

3.3.1 單表查詢

3.3.2 多表查詢

3.3.3 嵌套查詢

3.3.4 集合查詢

3.3.5 視圖查詢

3.3.6 查詢語句小結

3.4 數據更新

3.4.1 數據插入

3.4.2 修改數據

3.4.3 刪除數據

3.4.4 視圖更新

3.5 數據許可權控制

3.5.1 定義許可權

3.5.2 收回許可權

3.6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 資料庫的物理存儲

4.1 存儲設備

4.1.1 外部存儲器

4.1.2 數據處理方式

4.2 數據存儲方式

4.2.1 數據檔案

4.2.2 索引

4.3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資料庫設計

5.1 資料庫設計概述

5.1.1 資料庫設計的方法及特點

5.1.2 資料庫設計的基本步驟

5.2 需求分析

5.2.1 需求分析的任務

5.2.2 需求分析的方法

5.3 概念結構設計

5.3.1 概念結構設計策略

5.3.2 局部E-R模型設計

5.3.3 全局E-R模型設計

5.3.4 精化概念模型

5.4 邏輯結構設計

5.4.1 概念模型向關係模型轉換

5.4.2 精化數據模型

5.4.3 設計外模式

5.5 物理結構設計

5.5.1 確定存取方法

5.5.2 確定資料庫的存儲結構

5.5.3 評價物理結構

5.6 資料庫的實施和維護7

5.6.1 數據載入和應用程式的編制

5.6.2 資料庫的試運行

5.6.3 資料庫的運行和維護

5.7 資料庫設計實例

5.7.1 需求分析

5.7.2 概念結構設計

5.7.3 邏輯結構設計

5.7.4 物理結構設計

5.8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關係資料庫管理系統

6.1 事務

6.2資料庫恢復技術

6.2.1 故障的種類

6.2.2 資料庫轉儲

6.2.3 日誌檔案

6.2.4 恢復策略

6.3 並發控制

6.3.1 並發控制概述

6.3.2 封鎖

6.3.3 封鎖協定

6.3.4 死鎖

6.3.5 並發調度的可串列性

6.3.6兩段鎖協定

6.3.7 多粒度封鎖

6.3.8意向鎖

6.4 資料庫安全性

6.4.1 資料庫安全性概述

6.4.2 資料庫安全性控制

6.5 關係系統的查詢最佳化

6.6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篇 套用篇

第7章 SQL Server 2005套用基礎

7.1 SQL Server 2005概述

7.2 SQL Server 2005版本介紹

7.3 SQL Server 2005 簡潔版安裝

7.4 SQL Server 2005 常用工具使用

7.4.1 配置管理器(SQL Server Configuration Manager)

7.4.2 數據管理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Express)

7.4.3 查詢分析器(SQL ServerQuery Analyzer)

7.5 本章小結

習題

第8章 存儲過程及觸發器

8.1 存儲過程

8.1.1 創建存儲過程

8.1.2 刪除存儲過程

8.1.3 存儲過程的嵌套

8.1.4 存儲過程實例

8.2 觸發器

8.2.1 創建DML觸發器

8.2.2 創建DDL觸發器

8.2.3 獲取觸發器的信息

8.2.4 觸發器實例

8.3 本章小結

習題

第9章 資料庫安全性管理

9.1 SQL Server 的安全性機制

9.2 登錄和用戶

9.2.1 登錄身份驗證模式及其設定

9.2.2 創建登錄

9.2.3 創建用戶

9.3 許可權管理

9.3.1 伺服器許可權

9.3.2 資料庫對象許可權

9.3.3 資料庫許可權

9.4 角色管理

9.4.1 固定伺服器角色

9.4.2資料庫角色

9.5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0章 數據恢復與數據轉移

10.1 資料庫的備份與還原概述

10.2 恢復模式

10.3 資料庫備份

10.3.1 使用SSMS進行完整備份

10.3.2 使用SSMS進行完整差異備

10.4 資料庫還原

10.4.1 還原完整備份示例

10.4.2 還原完整差異備份

10.5 資料庫的導出與導入

10.5.1 資料庫表數據導出

10.5.2 資料庫表數據導入

10.6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篇 實戰篇

第11章 資料庫訪問

11.1 數據訪問接口概述

11.2 ODBC數據訪問

11.2.1 ODBC體系結構

11.2.2 建立ODBC數據源

11.3OLE DB數據訪問

11.4 ADO資料庫訪問

11.5 JDBC數據訪問

11.6 ADO.NET數據訪問

11.7 本章小結

習題

第12章 .NET 2005與SQL Server 2005資料庫系統開發實例

12.1 圖書館管理的需求分析

12.2 資料庫的設計與實現

12.3 套用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2.3.1 界面設計

12.3.2 工程創建與代碼編寫

12.4 本章小結

習題

附錄A 某物流公司業務介紹

A.1 某物流公司組織結構

A.2 人員崗位職責

A.3 倉庫業務管理

A.4 配送業務管理

A.5 單據流轉管理

A.6 與財務往來業務

附錄B 某物流系統資料庫邏輯結構

參考文獻

書摘

第1章 資料庫系統概述

當今,隨著信息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對信息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管理信息系統(MIS)、企業資源最佳化(ERP)系統、決策支持系統(DSS)等的套用,都是以資料庫為核心建立起來的上層套用,信息資源已成為寶貴的物質財富,建立一個滿足需求、性能卓越、穩定性高並且行之有效的資料庫套用系統已成為一個團體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資料庫技術得到前所未有的廣泛套用,越來越多新的套用領域採用資料庫技術管理數據。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資料庫的建設規模、安全性和穩定性已成為衡量這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因此資料庫技術已經成為計算機技術的重要分支,資料庫課程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信息管理專業的重要課程。

計算機的套用大大提高了人類工作的效率,人類發展電子化與信息化的過程,實質上是將現實世界轉化成機器世界,也就是虛擬世界的過程。人類在計算機上以數據的形式描述現實世界,資料庫技術就是研究如何科學地將描述現實世界的數據管理組織起來,為人們提供可共享的、安全的、可靠的數據。資料庫系統就是套用資料庫技術對現實世界進行管理的計算機系統。

1.1 數據管理的形成和發展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人們藉助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研製計算機的初衷是利用它進行複雜的科學計算。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其套用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在套用需求的推動下,在計算機硬體、軟體發展的基礎上,數據管理技術經歷了人工管理、檔案系統管理、資料庫管理系統管理3個階段。

1. 人工管理階段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前,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當時外存只有紙帶、卡片、磁帶,沒有磁碟等直接存取的存儲設備;沒有作業系統和管理數據的軟體。

人工管理數據具有如下特點。

(1)數據不能被大量保存。

當時計算機主要用於數學計算,程式需要的數據量不是很大,一般通過紙帶載人數據,不需要將數據長期保存,並且當時的硬體狀況也不允許大量數據的存儲。

(2)數據不具有獨立性。

數據需要由計算程式自己定義,沒有相應的數據管理軟體系統。程式設計師需要通過程式定義數據的邏輯結構、物理結構,包括存儲結構、存取方法、輸入方式等。如果數據發生變化必須修改計算程式,數據不具有獨立性。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