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過程
資中被稱作木偶之鄉,資中木偶戲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早在清代末年光緒年間,就活躍著‘金泰班’、‘萬祥班’等十多支木偶戲班。最初木偶表演大都使用“精木偶”,也叫手掌木偶,只有茶杯大小,全部都是梨木雕刻,重量一般在一斤到兩斤左右。
1986年,胡海從500多人中脫穎而出,成為進入木偶團學習的15個幸運兒之一,可隨著觀眾的流失,演員有些青黃不接,最困難的時候,只有6個人可以操作木偶。不少進入劇團工作的同事陸續離開,沒法演大戲,就只好去小劇場搞小演出,支撐整個劇團活下來。
這段經歷,成為胡海的寶貴財富:“當時我們操作木偶的技巧明顯提高了,木偶變臉也從3張變到10多張。”
2007年,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被批准為四川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讓這個古老的劇種重新活了過來。”胡海說,縣財政每年都撥出專款讓木偶劇團下鄉、進學校,“基本能保證我們的正常運轉。”
劇團還對傳統表演進行了創新:讓沒有生命力的木偶與演員同時表演。“這樣能增強觀眾和演員間的互動,也更容易調動觀眾的情緒,當然也更考驗表演者的感染力。”
為了不斷提高演員水平和演出質量,2008年胡海引進了10名優秀的年輕演員,目前正在上海戲劇學院木偶表演與造型專業就讀的唐雯婧,就是胡海培養的傳人。
目前,木偶劇團每年至少演出300餘場,曾出訪日本、俄羅斯、美國等多個國家。海外市場已經成為木偶劇團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胡海說,今年是中日友好年,所以下半年劇團應該會受邀到日本訪問演出。2012年3月27日,該劇團還將啟程奔赴香港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商業演出。
相關新聞
四川資中縣木偶劇團3名演員27日出發赴港參加4月至5月的公益演出。香港市民可近距離地欣賞和了解來自西南內陸的木偶絕技《變臉》。
此次資中木偶赴港演出是受香港中國文化藝術傳播公司邀請,旨在弘揚傳統文化,讓香港市民近距離地欣賞和了解傳統木偶之絕技。能變臉、吐火的資中木偶將與四川川劇院的藝術家一同登上舞台,給香港市民帶來“人偶同台同變”的驚世之作。此次赴港演出是資中木偶首次亮相香港。
主要成就
1975年,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調演和匯演,獲省文化廳表彰。
1990年,與日本東京木偶團進行藝術交流,獲得好評。
1992年,參加全國木偶皮影戲匯演,獲文化部金猴杯獎。
1995年,赴哈薩克斯坦進行藝術交流演出,獲該國頒發的表演藝術最高榮譽獎,7名演員獲最佳功勳演員獎。
1997年,在第五屆中國藝術博覽會展演中獲銀牌獎。
2001年,加入國際藝術聯合會,5名人員被批准為國際木偶藝術聯合會會員。
2005年,參加西影廠40集木偶連續劇《妖馬伍》的拍攝,載譽而歸。
2006年7月,中央電視台對劇團藝術發展作專題報導;11月成功參加“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展演演出。
2007年3月,資中中型杖頭木偶製作工藝被批准為四川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月成功參加“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博覽會”展示、展演;7月5日與韓國友好訪問團進行國際藝術友好演出,受到高度讚揚。
2007年12月,應邀參加河南電視台“完美婚禮”元旦特別節目的成功錄製。
2008年4月,參加“金獅獎全國第二屆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藝大賽”,榮獲三獎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