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賀蘭山國家自然保護區

賀蘭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平原西側。面積6.1萬公頃。1982年建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乾旱風沙區水源林及生態系統、地質剖面等。賀蘭山為一南北向山地,最高峰3556米。山地植被垂直分異明顯,海拔1900~2900米分布密集的青海雲杉林,生長發育良好,是乾旱地區的森林基地。

基本信息

簡介

賀蘭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寧夏回族自治銀川平原西側。

級別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成立時間

1982年自治區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

概況

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地處賀蘭山的中段東側,並以山脊為界與西側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區內自然環境

(圖)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複雜多樣,生物多樣性比較豐富,植被垂直分帶明顯,是我國中溫帶半乾旱—乾旱地區山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高等植物有655種, 其中國家保護植物有沙冬青等6種;陸棲脊椎動物有13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林麝蘭馬雞等16種。該保護區的建立對研究半旱地區植被發展、演替及恢復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描述

面積6.1萬公頃。1982年建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乾旱風沙區水源林生態系統地質剖面等。賀蘭山為一

(圖)煙霧繚繞的賀蘭山煙霧繚繞的賀蘭山

南北向山地,最高峰3556米。山地植被垂直分異明顯,海拔1900~2900米分布密集的青海雲杉林,生長發育良好,是乾旱地區的森林基地。保護區坐落在北溫帶草原向荒漠過渡地帶,山勢呈西南東北走向,中部峰巒重疊,溝谷狹窄,地形險要,兩端坡緩而乾旱,海拔在1400~3500米之間,主峰位於蘇峪口北部的俄勃疙瘩,海拔3556米。它阻隔了騰格里沙漠東移和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成為北疆的屏障(圖1)平均溫-0.9℃,年降水量420毫米,並隨海拔上升而遞增。無霜期129天。土壤垂直分布明顯:山麓~2000米為山地灰鈣土;2000~2600米為普通山地灰褐土;2600~3100米為中性山地灰褐土,31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土。

賀蘭山位於銀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之間,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南北長約250公里,東西寬約20-40公里,海拔一般為2000-3000米,主峰俄博疙瘩位於主分水嶺西側的內蒙古境內,海拔3556.1米。習慣上把賀蘭山分作南、中、北三段,三關口以南為南段,三關口至大武口間為中段,大武口以北為北段。這次植物考察的範圍約當北緯38度21分-39度22分,東經105度44分-106度42分,介於三關口至柳條溝之間,即包括賀蘭山的中段和北段,長約140餘公里,東西兩側包括山前洪積扇平原在內,平均寬約40公里,面積接近6000平方公里。

賀蘭山隆起於中生代晚期的燕山運動,此後,一直到新生代老第三紀,經受了長期地剝蝕與夷平,成為海拔不甚高大

(圖)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門票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門票

的準平原。當時賀蘭山及其周圍廣大地區在盛行信風控制下,炎熱帶乾旱,屬於亞熱帶氣候。新第三紀期間,由於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賀蘭山及其周圍高大山系和高原強烈上升,古地中海消退,從而改變了以前行星風系環流形勢,轉由季風環流所控制。但是,由季風帶來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大陸腹地,降水量很少,同時氣溫有所下降,大陸性氣候進一步強化,賀蘭山也深受其影響,氣候乾寒。更新世末冰川逐漸消退,氣候趨於變暖,自然景觀也變得與現代大致相同。在賀蘭山及其周圍地區,由於上述地質歷史與氣候環境的變遷,對其植物區系的發生與演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賀蘭山是一座地質歷史比較古老的山地,地層發育比較齊全,自古生界至第四系大都完備,僅缺失晚奧陶世一早石炭世的沉積。前寒武紀的太古界和上元古界片麻岩與石曲岩均有出露,見於柳條溝、大武口溝等處。下古生界寒武系的石岩、砂岩、頁岩發育良好,分布普遍。上古生界則以石炭與二迭系地層同等發育為特點,見於石炭井、呼魯斯太、蘇峪口、石咀山等地,以各種砂岩為主,為本山區主要產煤地層之一。白堊系和第三系地層都不發育。在山前地帶和山間低土廣泛分布著第四系沖積洪積物、風積物和山麓堆積物等。

由上述各類比較古老的地層為主構成的賀蘭山,受構造運動的影響和乾燥剝蝕及流水侵蝕,使山勢陡峭,石骨嶙剛,東西兩側不對稱,以及形成嶺谷相間排列等複雜地形,給植物提供了多種多樣的生存環境,這是本山區植物種類比較豐富的原因之一。山地東側由於銀川平原斷陷和賀蘭山上升,山麓到山頂的相對高差達2100米,山坡陡峻短狹,溝谷深切,地面比較破碎,有呈東西向或西北-東南向溝谷30餘條,主要有榆樹溝、甘溝、黃旗溝、蘇峪口溝、賀蘭溝、插旗溝、大水溝、汝箕溝、大風溝、龜頭溝、大武口溝、柳條溝等,概屬黃河水系的外流區。這些溝谷大都為間歇性山間河流,或上游常年有流水而中下游呈乾谷狀態,因此山谷底部乾燥,植物並不茂密,與濕潤地區山間河谷迥然不同。山地西側面臨廣漠的阿拉善高原,山麓至頂峰相對高度為1500-2000米,坡面緩長,有呈東西向和東南-西北向溝谷20餘條,主要有峽子溝、黃渠溝、冰溝、雪嶺子溝、鎮木關溝、寬溝、哈拉烏南、北溝、正溝等,屬於內流區。東西兩側的河流都很短小,水量少,流速急,屬夏雨補給類型。夏季常有山洪瀑發,造成一定的危害。由於賀蘭山東西兩側溝谷眾多,將山地切割成大致為東西延伸的嶺脊與溝谷相間排列的地形,陰坡比陽坡溫度稍低,而濕度較高,土層較厚,致使植物種類與其所形成的植物群落類型具有明顯的坡向差異。

賀蘭山深居我國大陸內部,屹立於廣闊乾旱的草原與荒漠中,具有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這裡受強大的蒙古冷高壓控制,時間長達5個月之久,天氣多晴朗、乾燥和嚴寒,盛行西北風。春季增溫較快,並常有寒潮侵襲,乍寒乍暖,天氣不甚穩定,並多大風。夏季由於地面增溫比海洋迅速,蒙古高氣壓向西北撤退,東南季風乘勢而入,但因距離海洋較遠,濕潤氣流至此已成為強弩之末,降水量很少,天氣晴燥炎熱,午後常有雷陣雨發生。秋季,地面逐漸冷卻,大陸高氣壓系統重新加強,西北風復占優勢,天氣晴朗,但為時甚短,10月初始見霜降,很快進入冬季。

在各種氣候要素中,水分和熱量是影響植物生存與分布的重要因素。賀蘭山所在地區的水勢條件首先以東側山前地帶為例,從南部永寧向北到石咀山,儘管海拔高度逐漸降低,年平均氣溫仍隨緯度增高而降低,由8.6攝氏度逐漸下降到8.2攝氏度。最低月(1月)平均氣溫南部高於北部,最高月(7月)平均氣溫與此相反,極端最低與最高氣溫也有類似的變化趨勢,這就使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分別高於13攝氏度和31攝氏度,並且北部均大於南部。

年平均降水量以銀川較高,為202.8毫米,石咀山最低,為183.3毫米,由南向北逐漸減少。降水的季節分配也不均勻,集中於七至九月,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而以七八月最多。雨熱同步出現,有利於植物生長,出現冬枯夏榮的自然景象。

賀蘭山西側巴彥浩特海拔1560米,位於雨影區,年平均溫度與年平均降水量都低於東側相同高度的地方,尤以降水量為著,例如位於東側海拔1400米的蘇峪口年降水量為287.2毫米,比巴彥浩特還多70餘毫米。表明山地西側比東側氣候更加乾燥寒冷。

上述氣候要素變化狀況反映了賀蘭山低山區及其周圍地區氣溫變化劇烈,乾旱少雨,氣候大陸性表現十分明顯,尤以山地西側和北段突出,故使地面植物稀疏,種類貧乏,旱生化程度高,並多有荒漠植物生長。

賀蘭山地區的氣候不僅在水平空間上有如此明顯的差別,更由於山地聳立,相對高差大,使水熱狀況及其它環境因素的垂直差異更加顯著。在海拔較高處,氣溫雖低,降水量卻大大地增加,這種濕而較冷的氣候有利於耐寒的中生植物生長,出現了面積較大的針葉林、中生灌叢和亞高山草甸,植物種類豐富,生長密度大,群落覆蓋度高。因此,從山麓到山頂,沿著逐漸變化的環境梯度,植物種類、區系成分與植被類型呈現出明顯的垂直分異現象。

土壤是陸地植物生存的重要基地和營養蓄庫。賀蘭山的土壤類型較多,並隨海拔高度和植被類型的變化有規律地分布著。灰鈣土為在荒漠草原生物氣候條件下形成的一類地帶性土壤,分布海拔1900米以下低山區及山前洪積扇地帶,尤以北部地區為廣。其中分布於山麓及洪積扇上部的為普通灰鈣土,分布於1400-1900米的山地陰坡和半陰坡的為山地灰鈣土。灰鈣土分布地段,環境乾旱,土體乾燥,土層瘠薄,含有較多的碎石,一般厚約20-40厘米。植物稀疏,以短花針茅、刺葉柄棘豆、錦雞兒、蒙古扁桃、灰榆等為常見。山地灰褐土分布於三關口至汝箕溝間山地兩側海拔1900-3100米的陰坡針葉林下,土層厚約60-100厘米,最厚可達150厘米,壤質,含有機質較高,結構良好。由於降水量不同,1900-2350米的油松林、山楊林、虎榛子灌叢下為山地普通灰褐土,呈微鹼性反應,含水量舟低;2350-3100米青海雲杉林下為山地淋溶灰褐土,表面有1-2厘米苔蘚層,以下為30-50厘米的有機質層,呈中性反應,比較濕潤。3100米以上亞高山灌叢與草甸植被下發育著山地草甸土,土層厚約30-60厘米,表層土壤中植物根系密集,含有機質較高,土體濕潤,呈中性反應。此外,在山地北段和中段陡峻的陽坡分布著粗骨土,為石塊和薄層表土混合而成的幼年土壤,剖面發育很弱,層次分化不明顯,有機質含量很低,植物生長稀疏。在西側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地荒漠帶發育著淡棕鈣土。

植物資源

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690種,植物區系組成不僅豐富,具有明顯的過渡性,而且分布有顯著的規律性。

(1)1900米以下為山地灌叢林,有蒙古植物區系的蒙古扁桃、沙冬青、蒙古蕕等。

(圖)青海雲杉青海雲杉

(2)2000~2400米主要成分為華北區系植物,如油松、虎榛子、矮衛矛等。

(3)2500米以上為青藏高原區系植物,如青海雲杉、高山、柳類(圖2)。

保護區植被從下向上垂直分布序列為:

(1)海拔1500米以下為山麓草原化荒漠帶

(2)海拔2000~2400米為油松、山楊混交林,有時有青海雲杉、白樺、杜松、山柳等樹種混入。

(3)海拔2400~3000米為青海雲杉純林(圖3)。

(4)海拔3000~3500米為亞高山灌叢草甸帶。

森林中青海雲杉林占林區面積一半以上。

賀蘭山特有種和特有變種10種,如斑子麻黃、賀蘭山棘豆、單小葉棘豆、賀蘭山麥瓶草;特有變種,賀蘭山稀花紫蓮、賀蘭山翠雀花、紫紅花大萼鐵線蓮、大葉細裂槭賀蘭山丁香等。此外,賀蘭山也是模式標本產地,從這裡採集、命名的植物模式標本有33種。

本區有國家級保護植物沙冬青、野大豆、蒙古扁桃、賀蘭山丁香、四合木、黃芪等。

通過考察結果表明:

1、賀蘭山具有典型的溫帶乾旱、半乾旱山地植被景觀。

明晰的森林植被類型,垂直空間變化的序列,顯示出典型溫帶乾旱、半乾旱山地的特殊植被景觀,是我國西北地區較少有的自然歷史“本底”。它是研究我國西北山地森林生態系統、植被更新與演替等的一個保留較完整的天然科研基地。

2、植物種類相對豐富,區系成分多樣,具有多種經濟植物。同時也是一個天然的種質資源寶庫。

賀蘭山現有野生植物690種,隸屬80科、324屬。其中種子植物占絕大部分,共678種,占我國種子植物總數的2.8%。在較多的植物種類中,擁有很多經濟植物,僅藥用植物就有310餘種,其它諸如牧草、防沙、治沙、油料等植物,均不在少數。通過對賀蘭山植物區系的分析,可知其組成複雜,屬的分布類型多樣,而且是多種區系的匯集地。就屬的分布區類型而言,在我國15個分布區類型、31個變型中,賀蘭山就占有14個類型、13個變型。在各種類型中以各種溫帶分布類型比例最多,地中海區分布類型次之。從而決定了賀蘭山植物區系的溫帶性質和兼具地中海區系的色彩,同時也反映出該區系的廣泛聯繫性和複雜分布類型的過渡特點。按照我國植物區系的分區,賀蘭山位於泛北極植物區、亞洲荒漠植物亞區、中亞東部地區的西南蒙古地區,從賀蘭山基帶的植物區系組成上分析,基本上與這一亞地區是吻合的。但因山嶽地帶的特殊性,致使賀蘭山植物區系除了占優勢的蒙古成分外,又有華北、青藏等多種成分出現,使其成為一個多種區系成分的匯集地。值得注意的是從區系成分上看,蒙古成分雖占據主要地位,但由於生態環境支配地位的主要是青藏和華北成分,如青海雲杉、油松、灰榆、山楊、虎榛子、杜松等,它們占據了賀蘭山森林植物群落的廣闊面積和最大優勢度,幾乎占總面積的50%以上。

3、具有自己獨特的植物類群。

通過調查和研究,賀蘭山沒有特有科、特有屬,僅有10個特有種,7個特有變種。它們是處於具備特殊自然條件的賀蘭山山體內,受複雜多變、差異懸殊的地體因素和特定的宇宙因素作用的產物。儘管賀蘭山特有成分數量還不算多,但就有限的山體範圍而言,足以反映出該地區的特殊性。但是,據此我們還無法表明它在我國植物發生上的地位和意義,卻可以看出賀蘭山植物區系正在朝著一種具有自身獨特性的方向發展。

4、急待保護的稀有、珍貴、瀕危植物。

據統計,現在僅高等植物每年要絕滅約二百多種,尚有10-20%的植物正瀕於絕滅,而每毀滅一種植物,就有賴以該種植物生存的10-30種動物隨之消失的可能。農業的發展,迫切要求良種選育,往往對植物單一性狀的選擇,如豐產或抗倒伏等,而造成許多基因的流失。當今基因工程飛越發展,如果不保存好這些原始材料,就會失去許多產生新的物種的可能。

保護好植物資源對研究植物分類學、分布學、區系學有著深遠的意義。特別是許多孑遺植物,似乎僅是一些歷史的片斷,但它們多少能反映植物進化過程中比較完整的環鏈,如銀杏所具有的遊動性精子,不僅反映了祖先受精過程對水的依賴性,而且也將種子植物與孢子植物之間的關係得到連線。

由於人類活動日益頻繁,尤以濫代林木和過渡的放牧,致使很多地區自然植被受到嚴重破壞,一些上關的植物分布區逐漸縮小或瀕於絕滅。所以對面臨瀕危、稀有、珍貴的植物必須進行必要的保護,使其得以拯救、保存和繁生。調查

(圖)沙冬青沙冬青

結果表明,賀蘭山現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5種,即:沙冬青 (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Cheng f.) 、野大豆 (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蒙古扁桃 (Prunus mongolica Maxim.)、羽葉丁香(Syringapinnatifolia Hemsl.) 、四合木 (Tetraena mongonlica Maxim.) 。

除上述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外,通過調查,還有許多植物在賀蘭山分布極為局限且數量稀少,如不加以保護,在本山大有絕跡的可能。這些植物為:小葉朴 (Celtis bungeana Bl.) 、松潘叉子柏 (Sabina vulagaris Antome var. erectopatens Cheng et L. K. Fu)、花葉海棠 (Malus transitoria (Batal.) Schneid.) 、西北沼委陵菜 (Comarum salesovianum .(Steph.) Aschers. Et Graebn.)、青楊 (Populus cathayana Rehd.) 、文冠果 (Xanthoceras sorbifolia Bge) 、黃花忍冬 (Lonicera chrysantha Turcz. Et Ledeb.)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霸王 (Zygophyllum xanthoxylum (Bge.) Maxim.) 、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Pall.) Less.) 、凹舌蘭(Coeloglossum viride (Linn.) Hartm.) 、荊條 (Vitex chinensis Mill.)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毛山楂(Crataegus maximowiczii Schneid.) 、稠李 (Pruns padus Linn. Var. pubescens Regel ettiling) 。

動物資源

賀蘭山陸棲脊椎動物有135種,其中獸類42種,鳥類81種,爬行類8種,兩棲類4種。

珍貴稀有動物共14種,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有馬鹿金錢豹黑鸛藍馬雞、石貂、胡兀鷲兔猻等。經濟動物

(圖)藍馬雞藍馬雞

有80種,毛皮動物10種如石貂、赤狐等,革用(羽用)動物13種,肉用12種,藥用35種。有害動物18種。

保護意義

1、賀蘭山高峻的山勢、茂密的密林,能削弱和阻擋西北寒流及流沙的侵襲,對保護水源有一定作用。

2、匯集了青藏、華北、蒙古三大植物區系,是具有很高價值的科學研究基地。

3、賀蘭山發現的冰磧層,證明7億年前賀蘭山曾遭受過寒流侵襲。

4、賀蘭山的磷礦是由一類小甲殼動物群“三葉蟲”出現成礦的,說明寒武紀這裡是一片海洋。

5、保護區的小滾鐘口一帶林木蒼翠,溪水涓涓,是賀蘭山著名的風景區和避暑地。這裡還保留了一些古代建築的廟宇,如:小洞天、興隆寺、老君堂等。還保留了不同年代的民族岩畫。

現狀

歷史上,沿山各山山口就已形成了農家村舍,他們祖祖輩輩居住在這裡,經濟來源除靠少量的農耕外,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牧業的收入和山地自然資源,如煤、礦藏、木材、以及各種藥物、蘑菇、野果、野蔬、飛禽、走獸等。因此,在制定保護區的境界時,應考慮到當地民眾的合理利益,但也不能因為照顧民眾某些眼下的暫短利益而忽視境界劃分的基本原則。這裡值得提及的是關於在賀蘭山中放牧的問題,特別是在較乾旱的年份,或者是冬季缺飼季節里,賀蘭山常被作為大量家畜的渡荒場所。每經一次,山體植被嚴重遭受破壞,而且恢復緩慢,稍經恢復又遭破壞,如此已成惡性循環。從現今賀蘭山低中山植被來看,總的情況是沙化、荒化程度仍在不斷增強、林線上升、草地退化,許多植被因長期受牲畜的啃食,體態發生明顯變化,灌、草成為墊狀姿態,一些喬木樹種灌化且成“小老頭”狀。實質這是一種違背自然規律、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效益的不當作為,應引起有關部門注意,並給予合理妥善的解決。

近代,賀蘭山又遷入和新建成許多工廠、礦區,這些工礦企業所擁有的人數甚至超過當地周圍的居民數,他們各種生活活動、生產活動,如頻繁的運輸車輛、機器的轟隆聲、開山築路的爆破聲、多種因素致使環境污染等,這都直接關係到境界範圍制定的正確與否問題。

根據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的性質、經營方向,遵從上述區劃的原則和等級,結合區內不同區域所包含的物種豐富程度及自然景觀完整性的差異,以及進行科學實驗的需要,具體區劃如下:

1、核心保護區:保護的對象是以保存完整、且富有代表性的自然垂直景觀為主體,是整個保護區的重點保護地帶。其範圍宜以沙鍋洲和主峰俄勃疙瘩為中心,東坡至賀蘭溝及插旗溝山前洪積扇;西坡至哈拉烏溝及北哈拉烏溝山前地帶;南以蘇峪溝和賀蘭溝之間的山脊以及西側哈拉烏溝和下嶺南溝之間的山脊為界;北以插旗溝和大小溝所夾的山脊以及西側北哈拉烏溝與廟前渠溝所夾的山脊為界。總面積約為600平方公里,占自然保護區全部面積的20%左右。區內包括東、西兩坡具有原始特徵的油松林帶、青海雲杉林帶以及其內的青海雲杉-山楊林、青海雲杉-苔蘚林、青海雲杉-鬼箭錦雞兒林等;還有山頂的亞高山灌叢和草甸;同時也包括陽坡的灰榆疏林草原帶、小葉金露梅亞高山灌叢逞;低山地區的山地草原,山麓荒漠草原帶及山前草原荒漠帶等完整的生態系列。

此區內包括賀蘭溝口、插旗溝口兩個較大的居民點。對此可劃出足夠的農耕和放牧範圍,或納入保護區有關設施內,以保護區工作人員對待,不歸於核心區之內。

2、緩衝地帶區:南以蘇峪溝至高山氣象站的溝底以及西側下嶺南溝溝底為界,北以大水溝中溝溝底與西側廟前渠子溝溝底和主脊相連為界。東西兩側離開核心保護區範圍各向前移動1公里處為界,圍繞核心區一圈為緩衝區,面積約為150平方公里,占全自然保護區面積的5%左右。

3、實驗區(相對保護區):緩衝區以外,整個保護區境界以內全屬實驗區。根據區內情況又可劃分為:自然資源控制區:包括海拔1800米以上各處林區。此區內地勢高亢、溝狹坡陡、河谷中巨石壘壘。通行困難。區內主要是油松林及青海雲杉林,在山溝中生長著多種雜灌木,局部地方為山地草甸。陽坡為杜松灰榆疏林、小葉金露梅灌叢。整個區內植物種類豐富,包含有多種經濟植物。在保持生態系統反饋能力範圍內,可容許民眾進入,進行定量的副業生產活動,但對其中所有的保護點、保護場等仍屬於絕對保護之列。

該區內根據今後的實際需要情況,可安排多種科學實驗活動,如設高山植物下移馴化栽培點、動物馴殖場、火燒跡地植被恢復觀察站、特種經濟植物種植場、青海雲杉採種林、森林撫育試驗站等。森林及草原植被恢復區:1800米以下淺低山地帶及山前部分地帶,包括陽坡灰榆疏林草原帶的下部、陰坡山溝內的雜藻木林,山地草原帶及部分山麓荒漠草原或草原荒漠帶。面積約為2250平方公里,占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的75%。此區內人類活動頻繁,長期過度放牧的結果,使森林植被殘敗,林線逐年上升,草原退化,荒漠成分的數量增多,環境旱化,水土流失嚴重,此區也是山洪泛濫最嚴重的地方。在保護區的指導下,周圍民眾可以從事有限的副業生產;對荒山、荒地進行人工植樹種草;在規定區域內適度合理放牧,進行林牧之間關係的研究,也可引種或馴化優良牧草;防止水土流失的試驗場;旱生經濟植物的引種馴化;園林苗圃、果林、蠶桑;動物養殖等科學實驗和多種經營活動,對處於該區內的保護點、保護場、風景區、古文物遺蹟等仍應列為絕對保護之列。

對此區域內的居民點、工廠、礦區、機關單位等都應限定在所需要的範圍之內。不能隨意進入保護區境界之內,更不容許進行有損保護區的一切活動。

賀蘭山具有保存完好的天然風貌,從山勢來看群峰林立,山巒重疊,懸崖峭壁,峽谷溝澗;從植被覆蓋情況所見各異;低中山地帶,植被雖較稀疏,然而山溝、陽坡、陰坡各處面貌不一。由山口隨海拔逐漸地升高,可謂移步成景,氣象萬千,雖給人一種荒涼、乾燥的感覺,但這一種景觀顯示出了與眾不同的塞外風光,尤其是山前地帶廣闊的荒漠草原,散布廣,精神煥發的快感;中山及亞高山地帶,鬱鬱蔥蔥,林海一片,風起松濤吼,雲落繞山腰,林間鳥嗚蟬吟,谷中溪流潺潺。踏步幽林小徑,落英繽紛,芳草鮮美,山青水秀,使遊客沉醉於詩情畫意之中,登高山,足下松濤滾滾,白雲繚繞,極目環眺,天地交垠,綠洲盈盈,“黃龍”安臥,草甸鮮嫩翠綠,花兒朵朵,尤如鋪下一張無邊無際的花毯,呈現出一幅早春的美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