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管理

所謂貿易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兩種含義: 廣義上,貿易管理指國家採取各種手段和政策對貿易運行實現巨觀調控。 狹義上,貿易管理指對商品流通過程、貿易主體經濟行為及貿易活動的協調、控制、規範和監督。

三個層次

貿易管理的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對商品流通全過程的管理;

第二個層次是對社會貿易活動的管理;

第三個層次是對貿易主體的管理。

二重性

1、貿易管理要受到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反映集體活動的共同要求,遵循管理共同的原則和理論基礎;

2、同時,又要受到生產關係所制約,體現生產資料占有者的利益和要求。

特徵

現代貿易管理必須建立在大市場、大流通、大商業的基礎上,以多層次、多領域的市場體系為目標組織和發展社會商業,擴大地區之間、國際之間的貿易往來,以多種貿易形式、多條流通渠道和最大容量完成商品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的轉移。現代貿易的動空間、多形式和多品種決定了管理的各種新特性。

1、貿易管理的社會性

這一特性的形成主要由三個原因決定,即貿易管理的社會性是由貿易活動過程的社會性、貿易活動制約因素的社會性、貿易活動成果的社會性所共同決定的。

2、貿易管理的複雜性

首先表現為管理對象的複雜性,其次表現為管理過程的複雜性,再次表現為成果的複雜性。

3、貿易管理的動態性

任何一項管理都是在動態中進行,整個市場是一個“五流合一 ”的流動大河,這條“大河”包含著價值運動、商品實體運動(物流)、貨幣運動(資金流)、消費需求運動(購買力流向)和商品信息運動。它們既遵循商品經濟的共同規律,存在著同一運行軌跡,又有自己特定的運動模式、運動方向和運動特點。

4、貿易管理的系統性

管理活動的複雜性和貿易活動的層次性決定了貿易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表現為國內貿易與國際貿易、城市貿易與農村貿易、消費品貿易與生產資料貿易、商品貿易與服務產品貿易的統一。

任務

貿易管理任務是由貿易活動職能和社會性質決定的。它的基本任務是,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總方針和總任務,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為貿易活動創造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加速商品流通,活躍市場,服務生產、服務人民生活,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協調、持續發展。具體任務如下:

1、管理商品流通

通過方針、政策的制定、頒布和執行,國家貫徹其在一定時期內的經濟發展的基本任務,規範商業行為,協調流通過程的各種關係,以保證商品流通的順利進行。 控制商品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保持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這是協調生產與消費的具體表現,是穩定市場、穩定物價的前提條件,也是實行貿易管理的基本目的。國家主要是通過計畫和非計畫手段的綜合運用來完成這一任務的。

2、對商業進行戰略指導

國家重要通過制定貿易主體的商業發展規劃來實現對商業的戰略指導的。

3、規範貿易行為

國家通過制訂商業法規,健全約束機制,明確商與非商的行為、合法經商與非法經商的界限來維護合法經商、保護正當權益。

4、協調貿易主體之間的關係

其目的在於充分發揮各種經濟形式、不同類型公司及企業的優勢,合理配套、協調發展,創造一個平等有序、自由可控的市場環境,促進社會主義統一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5、提高全社會的商業經營素質和管理水平

國家通過對商業教育的規劃、組織和指導來制訂國內外貿易教育發展計畫,以在全社會範圍內培養商業人才,增強市場觀念。

原則

1、市場、流通、商業統一原則

這是現代貿易的特點,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市場、流通、商業三者是一個互相依存、互為條件、互相制約的統一體,共同構成了商品經濟的基礎。三者的協調統一是商品暢通、市場繁榮的基本保證。

2、內貿和外貿統一原則

國內貿易是對外貿易的基礎,而對外貿易又是國內貿易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我國的貿易管理必須逐步轉向內外貿統一,可考慮借鑑世界貿易既有的法典、條例和慣例,從管理內容、形式和方法上促進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

3、市場調節與計畫調節統一原則

兩種經濟調節手段是優勢互補的,現代貿易管理不是以一個機製取代另一個機制,而是充分發揮兩個機制的優勢,以市場調節為主,以計畫調節為輔,實現兩個機制的有機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商品流通的社會效益。

手段

1、行政手段

國家通過行政組織,利用制訂方針、政策和直接下達指令性計畫的手段來實現國家對經濟運行的干預。在貿易管理上,則主要是通過制定內外貿工作的方針政策、制定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發展計畫,對全社會的商品流通加以巨觀的組織、監督、協調和管理。

2、經濟手段

這是按照經濟規律的要求,運用經濟參數的變動來引導企業行為,實現國家的控制和管理。經濟手段的特點是:經濟利益的驅動性、調節作用的靈敏性、縱橫交錯的關聯性、經濟調節的雙重性(事先調節和事後調節)。

3、法律手段

即利用法律形式來規範經濟關係和經濟行為,達到維護正常秩序、保護合法權利的目的。法律手段是完善社會經濟生活調節功能的有力工具,是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得以正常發揮的有效保證。

4、信息手段

這是一種利用經濟信息的傳布來管理經濟的手段,是國家對貿易活動進行巨觀管理的重要形式。國家通過信息的傳播,及時反映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引導企業生產和經濟的方向,貫徹政府的意圖,達到管理的目的。

貿易管理體制

貿易管理體制是國家管理貿易活動的制度和組織形式的總稱,是國家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內容

貿易管理體制包含以下內容:

第一,管理許可權,即中央和地方、內外貿行政主管部門所擁有的權利;

第二,管理職責,即中央和地方貿易管理部門的職責劃分;

第三,管理形式,指的是貿易管理部門對貿易活動進行管理的方式和手段。

建立原則

1、要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必須符合商品流通規律的要求;應賦予企業獨立的商品經營者地位;要有利於國家的巨觀控制和管理。

2、要符合為企業服務的原則

要實行政企分開,正確處理政府職能與企業職責的關係;要確立企業的真正法人地位,擺脫對政府的依賴和附屬物地位;要樹立企業是經濟利益主體的地位;政府要變直接管理為間接調控,給企業充分的經營自主權。

3、要有利於搞活市場

市場是國民經濟的中心,它同任何一個經濟部門都有著密切的聯繫,一活百活,一通百通。政府應根據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為企業貿易活動的開展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秩序良好的市場環境。

4、在繼承我國古代貿易管理思想精華的同時學習西方先進的貿易管理理論

管理是實踐的總結。我國在先秦時期就已經產生了古代商品管理思想,幾千年的演進,已形成了不少體現中華民族文化哲理的各種管理思想和著作。同時,西方的管理理論也以大量的篇幅從不同角度來論證市場、交換和貿易。因此,貿易管理不僅要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的管理思想精華,而且要認真學習和研究西方的管理思想理論,特別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管理思想理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