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符號說在20世紀的主要代表為德國的F·彭迪生與K·艾思德。1908年,彭迪生出版《貨幣的本質》一書,將貨幣作為一種取得財貨的證書。他把現代經濟看作是一個為人人而勞動、靠人人而消費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內,每個人都向共同體提供勞務,同時也向共同體要求相對等值的勞務,以保證生產與消費之間的個人均衡。為此,需要有一種維繫共同體並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工具。這種工具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能以一般所公認的價值單位來計算價值; 二是需要一種票券,用以表示這種價值單位,且作為已提供勞務及其價值的證明。貨幣就是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又同時滿足上述兩個條件的工具。貨幣既是一種已向共同體提供勞務的價值證明,又是一種據以向共同體索取回報的權利憑證。至於用金還是用紙來充當這個證書則是無關緊要的,因而貨幣又是一個價值的抽象單位。1920年,艾思德出版《貨幣之魂》一書,也把現代的經濟稱為用貨幣購買以實現社會生產物分配的支付共同體。他認為,貨幣就是此支付共同體用於對社會生產物分配的一種能力、一種手段與一種尺度。貨幣對社會生產物具有的分享能力,是對社會成員有貢獻於社會生產物給予的一種報酬。以貨幣來進行支付就是這種分享能力從一人轉移於他人所使用的手段,因而貨幣又是分享社會生產物的手段。同時,由於貨幣是支付手段,而支付手段又表示著價值單位,因而社會成員分享社會生產物的能力又為價值單位所測計,所以價值單位就是分享社會生產物的尺度,亦即貨幣是分享社會生產物的尺度。
相關詞條
-
符號貨幣
符號貨幣(Token Money)是自身價值與其代表的價值差距甚大,乃至自身價值為零的貨幣。
概述: 概述 -
貨幣數量說
貨幣數量說關於闡述貨幣流通數量與商品價格一般水平兩者之間關係的一種資產階級貨幣學說。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它是西方經濟學中最流行的一種貨幣學說。
貨幣數量說 主要內容和實質 -
貨幣[一種關於交換權的契約]
貨幣 CCY(Currency)是購買貨物、保存財富的媒介,實際是財產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
基本含義 本質 經濟影響 發行 簡史 -
貨幣學派
貨幣學是研究貨幣促進經濟成長、社會發展規律的學說,貨幣發行的價值總量,不能大於商品價值總量,否則會引起物價全面上漲,又稱貨幣學派,亦稱“貨幣主義”。是西...
產生背景 基本觀點 學派理論 學派主張 理論特點 -
貨幣
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它反映的是個體與社會...
基本含義 本質 經濟影響 發行 簡史 -
貨幣數量論
貨幣數量論是一種用流通中的貨幣數量的變動來說明商品價格變動的貨幣理論。在李嘉圖以前,休謨曾被認為是這個理論的代表者。李嘉圖始終堅持勞動價值論,並把這一原...
簡介 理論內容 歷史證據 代表作 早期理論 -
超主權貨幣
超主權儲備貨幣說白了就是結束美元的統治時代,結束全球給美國買單的命運。
背景 周小川《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 目的 可行性 評價 -
貨幣哲學
席美爾以一種獨特的文化視角,對貨幣進行了深入、透徹的現代性分析。闡釋了西方發達社會與貨幣相聯繫的經濟現象和社會現象。作為選譯作品,本書主要闡述貨幣在人們...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
符號經濟
符號經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彼德·德魯克(Peter Drucker)於1986年提出來的,他將經濟系統分為兩種,即實物經濟和符號經濟。所謂符號經...
符號經濟概述 符號經濟與消費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