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貧困陷阱”,通常地講是指這樣一種情況,處於貧困狀態的個人、家庭、群體、區域等主體或單元由於貧困而不斷地再生產出貧困,長期處於貧困的惡性循環中而不能自拔。一旦掉進這種“貧困陷阱”,要想從裡邊跳出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20世紀50年代有三位經濟學家揭示了“貧困陷阱”的產生根源:
(1)納克斯(Nurkse)於1953年提出“貧困惡性循環”(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理論;
(2)納爾遜(Nelson)於1956年提出“低水平均衡陷阱”(low-level equilibrium trap)理論;
(3)繆爾達爾與1957年提出“循環積累因果關係”理論。
這些理論認為開發中國家總是陷入低收入和貧困的累積性惡性循環之中,用納克斯的話說:“一國窮是因為它窮”(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
“貧困陷阱”為什麼能夠相對地把人鎖定在貧困中,其基本原理是這樣的:因為你窮,你就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引起人力資本的退化;因為你窮,你就缺少物質資本的投入,許多賺錢的機會因而與你無緣;因為你窮,就限制了你的活動範圍和自由,因而使你游離於主流社會之外而日益邊緣化;因為你窮,就可能影響你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從而一蹶不振而荒度人生。
相關詞條
-
如何突破貧困陷阱
如何突破貧困陷阱是基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藏區發展研究課題組一項歷時5年的研究而出版的書籍,作者為王洛林、朱玲,2010年出版。
內容簡介 目錄 -
西部大開發中“貧困陷阱”問題的經濟計量模型及實證研究
中國經濟《西部大開發中“貧困陷阱”問題的經濟計量模型及實證研究》在對經濟成長理論與模型方法總結梳理的基礎上,對相關計量模型加以適當改進,用以從不同角度研...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
如何突破貧困陷阱:滇青甘農牧藏區案例研究
重量: 299 g內容簡介《如何突破貧困陷阱:滇青甘農牧藏區案例研究...,在實施減貧和發展計畫中,這些地區已經發生哪些有助於窮人突破貧困陷阱和阻斷貧窮代際傳遞的制度創新?《如何突破貧困陷阱:滇青甘農牧藏區案例研究》旨...
-
比較優勢陷阱
所謂“比較優勢陷阱”是指一國(尤其是開發中國家)完全按照比較優勢,生產並出口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則在與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經濟已開發國家的...
簡介 兩種類型 形成原因 現實意義 優勢 -
《偷天陷阱》
《偷天陷阱》,是一部美國電影,又名《將計就計》。《偷天陷阱》是一部關於臥底與反臥底的“貓鼠斗”影片。該片劇情跌宕起伏,人物背景錯綜複雜,讓人在緊張、刺激...
故事梗概 主角簡介 影片內容 作品賞析 精彩對白 -
拉美陷阱
“拉美陷阱”,即20世紀70年代,拉美國家的貧富不均兩極分化,城市化失衡造成環境惡化、失業人口較多、公共服務不足現象。過度城市化不僅沒有推動拉美經濟持續...
由來 表現 啟示 總結 -
可行能力視角下城市貧困與反貧困研究
二、貧困的發展研究 二、可行能力 二、可行能力與貧困
圖書信息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目錄 -
公民社會陷阱
中國社會學的產生 當代中國社會政策的發展 中國社會變革的特點
編輯本段後記 編輯本段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