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采利烏斯,J.J.

貝采利烏斯,J.J.

1815~1832年,任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外科醫學院的化學教授。 1808年選入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1818~1832年,任終身秘書。 ③在有機化學方面,貝采利烏斯在1806年最早提出“有機化學”這個名稱。

貝采利烏斯,J.J.

正文

貝采利烏斯,J.J.瑞典化學家。1779年 8月20日生於東約特蘭省的林雪平,1848年8月7日卒於斯德哥爾摩。1796年入烏普薩拉大學醫學系學習,180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後任斯德哥爾摩醫學院醫學、植物學和藥物學助理教授,1807年任教授。1815~1832年,任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外科醫學院的化學教授。1808年選入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1818~1832年,任終身秘書。他的研究工作涉及許多領域:
①在發展原子論方面,貝采利烏斯認為,為了確立原子學說首先應以最大的精確度測出儘可能多的元素的原子量。1814年他發表了包含41種元素的原子量表,1818年增加到45種元素,1826年增加到50種元素。後一張表實際上同現在的數值一樣(除了鹼金屬和銀的數值是現代數值的2倍)。他發現了幾種新元素:鈰(1803)、 硒(1817)、釷(1828)。他還提出了新的元素符號體系,沿用至今。
②在電化學方面,貝采利烏斯1814年提出了電化二元論:化合物都是由兩種電性質不同(即帶正電荷和負電荷)的組分構成的,開創了對分子中各原子間相互關係的探索。在研究金屬和非金屬的特性,以及解釋無機化合物性質和製備過程方面獲得成功。
③在有機化學方面,貝采利烏斯在1806年最早提出“有機化學”這個名稱。他發現了外消旋酒石酸,並由於它與酒石酸有相同的化學組成,但有不同的物理性質而認識到同分異構現象,並命名。1835年他發現了催化作用,並命名。
④在分析化學方面,他創始了重量分析。他最早分離出矽(1810)、鉭(1824)和鋯(1824);詳盡地研究了碲的化合物(1834)和稀有金屬(釩、鉬、鎢等)的化合物。他大大改進了分析方法(使用橡皮管、水浴、乾燥器、洗瓶、濾紙、吹管分析)和燃燒分析方法(1814)。
貝采利烏斯著有《化學教程》(2卷,1808~1812)和《電的化學作用和化學比例理論》(1814)。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