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根據原材料分尖尾螺:又稱馬蹄螺,是自古就被用來製作紐扣的一種白色系卷貝,現在絕大多數的奧世奇貝殼紐扣都是使用這種貝殼加工而成的。
鮑魚貝:這種貝殼的扣面凹凸不平,背面有細絲狀的斜紋,表面顏色呈現珠光色貝殼的厚度薄但是質地卻很堅硬,這是奧世奇獨有開發的一種貝殼紐扣,市場並不多見。
珠母貝: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海域中,一般有黑蝶貝、白蝶貝、企鵝貝的、淡水珍珠貝等。珠母貝的殼質地堅硬,近似圓形或者是方向,殼表面通常有灰白色、黃褐色、綠褐色等,但內部卻透露出美麗的珍珠光澤。
馬氏貝:英文名Japanesepearloyster,目前主要在日本進行養殖。馬氏貝的殼光澤透亮、紋理細膩,特別適合與手套和靴子配合。
按紐扣大小分:6.5#、8#、9#、10#、11.5#、13#、15#、18#、21#、25#、28#等,使用換標公式:直徑=型號*0.635mm,我們就可以知道任何一顆紐扣的直徑大小了。(註:一般不適用於異形扣)
根據單位L(lignes,此詞源自法語):由1L=0.625mm,1”(英寸)=25.4mm,我們可以進行換算,如:
12L=7.5mm=0.295”/14L=8.75mm=0.344”/16L=10mm=0.393”
製作過程
貝殼紐扣的製作不同於樹脂紐扣,他主要是要經過選貝、沖剪、磨光、摳槽、打孔、車面、磨光漂白七道工序。早期製作貝殼紐扣的機械的動力來源是通過腳踏帶動皮帶輪的轉動,現在這已經都是用機械化完全代替了,但是對於一些傳統的紐扣工廠奧世奇,在製作貝殼紐扣時還是使用半手工工藝,可以保持貝殼的天然光澤和韻味。在奧世奇浙江工廠,貝殼紐扣生產過程如下:
選貝:根據紐扣大小和要求選取不同的貝殼,但貝殼的利用率其實並不高。
沖剪:又被稱作取坯,是指製作最初的紐扣毛坯。
磨光:將紐扣毛坯平面放在砂輪上均勻磨平。
扣槽:將紐扣中間扣去一部分,使紐扣有下凹的造型。
打孔:根據不同需要打上不同的孔,一般有兩眼和四眼的。
(這樣一個貝殼紐扣其實已經基本成型,但隨著時代進步,人們對紐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要讓紐扣變得更加完美則要進行以下步驟。)
車面:使得貝殼的花紋更加美觀。
磨光漂白:將經過以上工序的貝殼紐扣燙煮一遍,再將其放入轉桶中和水一起轉動摩擦,以此進行拋光和漂白。
這樣一顆精美的貝殼紐扣就已經完成了。
由於貝殼是來自於大自然之物,所以它從裡到外都散發出高雅、誘人的氣息。與此同時,人們又常常把貝殼和珍珠給聯繫起來,因此能在,則略顯高貴。但是,不同品種的貝殼又各有其獨特的性質,了解不同貝殼的特性將能更加準確的使用這些貝殼紐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