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是他逝世後留下的遺稿。它原定以“古代調式的宗教歌曲”開始,以“酒神的盛宴”結束。這首第十號只有後人整理完的一個樂章。
在二十世紀8O年代之前,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 ” 被人們認為是幻想的傳說中的作品 , 許多人不相信它的存在。人們只知道貝多芬創作了九部交響曲,從來沒有想到過還會有 “第十交響曲”。多年以來,這一直是一個迷,人們沒有發現任何的樂譜手稿,或是有關貝多芬 “ 第十交響曲”的材料 。直到1977年,著名的貝多芬研究者——彭波-溫特爾稱:貝多芬雖然沒有寫出“第十交響曲”,但是據他的研究,貝多芬曾經構想過要寫一部新的交響曲 ( 即 “ 第十交響曲” ) 。
在這之後,有兩篇關於貝多芬 “ 第十交響曲”的論文發表了,一篇是布賴登勒的,另一篇是貝多芬手稿研究專家庫伯的。在他們的論文中提供了貝多芬在 l 8 1 2 年至 l 8 2 5 年間關於 “ 第十交響曲”的許多重要草稿 ,並且認為是可以肯定的不容置疑的。由此說明貝多芬“ 第十交響曲”不再是幻想的了,而是確定存在的。 人們發現了在貝多芬去世前八天的一封信,也就是l827年3月l 8日,在這封信里貝多芬提到一個新的交響曲早已起草。還有他的朋友卡爾-赫茲聲稱曾親耳聽到貝多芬用鋼琴彈奏了完整的第一樂章。我們可以認為卡爾-赫茲是個可靠的證人 ,因為在貝多芬的最後十八個月里 ,他與貝多芬有著十分密切的交往。
貝多芬對於這首新的交響曲投入了相當的精力,在草稿的某一頁上,他寫到這是一首新的交響曲 ( 這當然是在完成第九交響曲之後) 。貝多芬的這些草稿不像他的其他未完成作品 的草稿那樣凌亂,不易辨認,而是比較完整,其中有一段音樂長達約二百五十小節。卡爾 -赫茲也對他所聽到的那個不同尋常的樂章作了如下的描述 :首先以降E大調輕柔的開始, 緊接著就是有力的 C小調快板樂段 。這和我們現在聽到的“ 第十交響曲”的曲調是相吻合的。
庫伯是在研究貝多芬手稿的時候偶然發現了這個交響曲的草稿的, 這個草稿並不是一個完整的交響曲,而是第一樂章的大部分。後來庫伯續完了這個樂章.貝多芬的這部交響曲雖然沒有完成,但仍然有著許多意義。首先 ,它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如果貝多芬創作了上百部的完整的交響曲,即使有一部未完成, 人們可能也不會太在意它是否完成, 或是能否演奏。 然而貝多芬只有九部交響曲,並且這九部交響曲是他所有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貝多芬有沒有創作“ 第十交響曲”?他的 “ 第十交響曲”到底是什麼樣的? 便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其次,他的這部交響曲已有比較完整的雛形,如果貝多芬只寫了幾個音符 ,那么別人試圖要去完成它也是荒謬的。庫伯仔細研究了貝多芬這部作品的草稿,發現其第一樂章已包含了足夠的基礎材料 ,而無需再加入新的主題 。
關於貝多芬創作“ 第十交響曲”的構思,可以追溯到l8l2 年,那個時候,他正在從事第七交響曲和 第八交響曲的創作,並且打算創作另一部新的交響曲。他總共寫了十幾篇草稿 ,其中有三段是 D小調 ,這有 第九交響曲的跡象,但最長的一段是降E大調,很像是“第十交響曲”,當時的那個草稿有許多部分是降E大調和 C小調的。這些草稿與後來的“ 第十交響曲”在調式、節拍、情緒 、風格上有著許多共同點。在那些草稿的底部 ,還有關於後面樂章的構想,這些都和 “ 第十交響曲”有許多聯繫。
從貝多芬的那組草稿中看出,貝多芬創作“ 第十交響曲”的計畫似乎是在l8l5年底中斷了。在以後的幾年中他確實也想繼續創作它, 但當他開始致力於下一部新的交響曲,即第九交響曲的時候 ,他便停止了“ 第十交響曲”的創作 ,這時候正是1815 年底。到了1817年, 英國倫敦愛樂曾請求貝多芬寫兩部新的交響曲,他回信表示願意為他們寫作。1819 年,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他說交響曲已經寫了一部分了。到了1 8 2 0 年,有人拜訪他的時候 ,也發現他正從事著這部交響曲的創作。這些我們可以從貝多芬的談話錄里得知,《第九交響曲》的草稿也是這時期寫的。另外“ 第十交響曲”的手稿有一部分還發現於 1 8 1 8 年的零散的譜稿中。
貝多芬的那些談話錄是被一個叫Gustave Notablne的人發現並且發表。在貝多芬的草稿中曾寫到:慢板,在一種古老的方式中,一首交響性的歌曲出現了。這或許是為第二樂章定的基調。貝多芬對自己作品完成的時間估計,或者說承諾過於樂觀 。如弦樂四重奏作品1 3 0號,他說將在十天左右完成,而事實上卻經歷了三個月。關於他的這部作品,他也曾說過,他已基本寫好 ,然而事實上他只是寫了一個樂章的基本內容。此外,貝多芬的 “ 第十交響曲”中有許多曲調和其他作品中的音調有著相似。在 “ 第十”的草稿 中有一段小步舞曲還被用在其他樂曲中,並且已在 1 8 2 2 年演出過。像這種變動在貝多芬的創作中很多見。
我們可以從貝多芬這部 “ 第十”的草稿中看出,他是極力想完成它的,他的這部交響曲大約有 3 5 0小節,其中2 5 0 小節是第一樂章的。他斷斷續續的寫作從 1 8 1 2年一直持續到 1 8 2 7 年,然而他卻在 1 8 2 4年先完成了 第九交響曲 。儘管貝多芬最終沒有完成他的“第十交響曲” ,但他為此傾注了不少的心血。我們可以說是死亡阻止了他的創作,因為就在他去世前的八天還提到了這部作品。
從這部交響曲的音響中,我們可以聽到貝多芬的聲音好象變了,就如同一個老人經歷了一生的鬥爭、磨難,特別是經歷了像第九交響曲中所表現的為全人類的光明和幸福而奮鬥終身的那種精神。在這裡,貝多芬仿佛要一種休息、一種調節,或者是一種靈魂的安息,好象是在尋找那種莫扎特式的恬靜、安詳。但是 貝多芬畢竟還是貝多芬,在音樂沒有進行多久,他又掀起了一個個亢奮的音浪。
貝多芬最終到底要追求一種怎樣的藝術境界?有人說勃拉姆斯繼承了貝多芬,並且發展了他。但也許晚年的貝多芬要走另一條路了。我們知道在貝多芬的作品中充滿著鬥爭性和哲理性, 以及對人類命運的苦難經歷的搏擊與反抗精神,這些因素與內容無疑都是貝多芬音樂中的主要精髓。然而在貝多芬的音樂中還有著另一種重要的寓意,那就是對人類光明未來和美好生活的渴求和無限期盼。 這兩種因素在貝多芬一生的創作中始終貫穿如一的, 應該說是他的音樂創作中最偉大的思想內容。
貝多芬這部“ 第十交響曲”中,即表現出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又表現出了那種英雄的搏擊精神。目前,這部作品的雷射唱片已經出版發行,一個是由莫里斯 ( Morris)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奏版本 , 另一個是由韋萊 (Weller ) 指揮伯明罕交響樂團的版本。前不久,還在美國得以公演,受到聽眾的熱烈歡迎。 現在貝多芬的這部作品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
貝多芬第十交響曲之真偽
聽說過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嗎?反正我欣賞過這部作品。熟悉音樂的人恐怕要問,不是說貝多芬只有九部交響曲嗎?何來的第十呢?其實,這也正是我急於想要知道的問題。
不瞞您說,我手頭就實實在在有一張貝多芬的《第十交響曲》cd盤(見上圖),是英國chandos音樂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當然,我這張是盜版盤,是我在街面兒上偶然買到的。需要聲明的是,我本人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盜版,關於盜版話題,此文暫不做討論,這裡只說音樂。這部交響曲只有一個樂章,外包裝上用英文註明了樂曲為第一樂章,由緩慢地慢板、輕快地快板和緩慢地慢板三部分組成,是著名奧地利指揮家瓦爾特·韋勒指揮,英國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演奏的。
樂曲聽上去確實延續了貝多芬音樂的一貫風格,具有較強的英雄性、史詩性,但其力度似乎不及第三《英雄》和第五《命運》。它的曲式結構也不像傳統交響曲第一樂章所採用的奏鳴曲式。樂曲的序奏是一串有力的和弦,我把它理解成一種與命運抗爭到底的堅定信念。接著,雙簧管、長笛和圓號模進前行,演奏出寧靜、委婉的鏇律,弦樂聲部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了沉思般的主題,音樂變得生動而抒情。但好景不長,一陣雷霆般的樂隊全奏,打破了眼前的平靜,音樂驟然匯入到了氣勢磅礴的強大音流中。黑暗與光明在較量,命運在奮力抗爭。這一樂段,最能體現貝多芬不屈不撓英雄般的音樂性格,使人不由想起“貝三”的第一樂章和“貝七”的第四樂章。音樂的第三部分再現了第一部分寧靜的主題鏇律,樂曲呈現出澄明、祥和的樂思,大有田園牧歌式的風格。木管樂器與圓號一問一答,即象一對情侶的切切私語,又如同飽經劫難的好友在互訴衷腸。音樂深摯感人,引人入勝……
關於“貝十”,我翻閱了不少音樂資料,遺憾的是並沒有找到所謂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的影子。哥德施密特所著的《德國音樂》中提到,貝多芬生前曾寫過一首《戰爭交響曲》(又名《威靈頓在維多利亞的勝利》),後人也常常把這首樂曲當成交響詩。《戰爭交響曲》不可能就是《第十交響曲》,因為這部作品幾乎於《第七交響曲》同時創作完成,即1813年到1814年間。而在這之後,貝多芬還完成了《第八交響曲》和著名的《第九合唱交響曲》(歡樂頌)。從時間上推算不合常理。另外,《戰爭交響曲》中據說採用了機械的噪音來模仿真實的槍炮轟鳴聲,以烘托戰爭的氣氛。而我聽到的這張盜版“貝十”並沒有類似槍炮聲的樂句。當然,這首單樂章“貝十”是不完整的,不排除遺失的或未被發現的其它樂章中有以上的樂段。
著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在《貝多芬傳》中,提到了貝多芬曾計畫創作《第十交響曲》。雖說只是一筆而過,但該注釋中有貝多芬寫給友人莫希爾斯的信。信中這樣說:“初稿全部寫成的一部交響曲和一首前奏曲放在我的書桌上。”“這部交響曲的特點是引進歌唱,或者用在終止,或從柔板插入……歌唱的歌詞用希臘神話或宗教頌歌,用酒神慶祝的形式。”貝多芬還說,要在《第十交響曲》中,把現代世界和古代世界調和起來。從這裡不難看出,這部交響曲構思宏偉,其規模應該超過“貝九”。
為了弄清“貝十”的究竟,我諮詢過某音樂雜誌和中央音樂學院,但也沒問出個結果。後來,我在電話中特意請教了著名西方音樂理論家黃曉河先生。他對我提到的貝多芬《第十交響曲》,也感到很驚訝。他認為,我那盤cd不大可能是真正的《第十交響曲》,有可能是貝多芬未被發現的早期作品,或者是別人的模仿作品,他本人也不好下結論。
想不到從專家那裡也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這“貝十”到底是真是假呢?我期待著音樂高人揭開謎底。按傳統說法,貝多芬完成第九交響曲後便離世了,但是後人們對於第十交響曲的存在與否的爭論從未停歇,而貝多芬留下手稿數量之巨,也為後人揭開這部未完成作品的全貌造成了困難。
綜觀那些關於貝多芬手稿的線索,大多數草稿都是一些單行書寫的沒有聲部記號,沒有調號音符,和一些難以理解和領悟的潦草的書寫符號,就算是破解了也很難解釋清楚。而這些草稿數量之巨大也使研究工作變得複雜。目前,有8000多頁的樂譜流散在各地,很多的樂譜中還夾雜著別的作品。實際上,直到20世紀60年代,只有極少數的學者研究過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的第一手資料。
在20世紀60年代及以後的歲月中,對貝多芬手稿的研究更加系統化。這部第十交響曲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雖然它可能不完整,甚至可能有的部分是對原作者的意圖的完全誤解,但一旦音樂響起,你會發現,那音樂背後的是貝多芬本人,這一刻感動會戰勝懷疑。
其版本可選:1.莫里斯(Morris)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版,Pickwik,CD編號911。2.韋萊(Weller)指揮伯明罕交響樂團版,Chandos,CD編號CHAN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