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中國漢字]

貂[中國漢字]
貂[中國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形聲。字從豸,從召,召亦聲。“召”意為“引導”、“呼喚”。“豸”指“長脊獸”。“豸”與“召”聯合起來表示“一種可以藉助其留下的特殊氣味追蹤到它並獲取其皮毛的動物”。 本義:可以藉助它的分泌物的特殊氣味追蹤並捕獲的毛皮動物。

部首筆畫

部外筆畫:5 總筆畫:12

五筆86:EEVK 五筆98:EVKG 倉頡:BHSHR 鄭碼:PQYJ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8C82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豸召

漢字部件分解: 豸刀口

筆順編號: 344353353251

筆順讀寫: 撇,點,點,撇,折,撇,撇,橫折,撇,豎,橫折,橫

例句:

1.而且這都是事實。我的祖父是一貂!

And it's all true. My grandfather was a ferret!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貂

貂

diāoㄉㄧㄠˉ

◎ 哺乳動物的一屬。種類很多,毛皮黃黑色或帶紫色,是很珍貴的衣料,我國東北特產之一。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diau1 [梅州腔] diau1 [陸豐腔] diau1 [台灣四縣腔] diau1 [東莞腔] diau1 [客英字典] diau1 [寶安腔] diau1 [客語拼音字彙] diau1

◎ 粵語:diu1

漢英互譯

◎貂

ermine,marten, sable, mink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貂diāo

〈名〉

(1) (形聲。從豸(zhì),召聲。本義:哺乳動物。又稱“貂鼠”。體細長,色黃或紫黑,種類很多) 同本義 [marten]

即解貂覆生。——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左思《詠史》

(2) 又如:貂珥(喻顯貴);貂扇(用貂尾做的扇子)

常用詞組

貂皮、貂裘

康熙字典

【酉集中】【豸字部】貂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5

〔古文〕鼦《廣韻》都聊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雕。《說文》䑕屬,大而黃黑。《後漢·輿服志》武冠,侍中、中常侍加黃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注》應劭曰:貂內勁悍而外溫潤。徐廣曰:貂,紫蔚采潤,而毛采不彰灼,北方寒涼,本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遂為首飾。《唐書·回鶻傳》服貴貂豽,內貂䑕靑䑕為賦。

又姓。《戰國策》貂勃。《注》齊人。

又《史記·貨殖傳》狐鼦裘千皮。《爾雅翼》貂實䑕類,故字亦作鼦。

《正字通》俗省作,非。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卷九】【豸部】貂

鼠屬。大而黃黑,出胡丁零國。從豸召聲。都僚切

說文解字注

(貂)鼠屬。大而黃黑。出胡丁零國。郭氏山海經注曰。今扶餘國、卽濊貃故地。在長城北。去玄兔千里。出名馬、赤玉、大珠如酸棗也。從豸。召聲。都遼切。二部。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teːw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都聊平聲四等開口下平三蕭tieutieuteuteuteuteutɛwdiao1teuteu䑕屬出東北夷又姓出姓苑都聊切二十二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ꡊꡦꡓ

dÿaw

tjɛw平聲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蕭豪開二蕭豪陰平開口呼tau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丁聊十二蕭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十一朝沼照陰平貂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