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植物乾燥地上部分。
性 味
味苦、辛,性寒。
歸 經
肝、腎經。
功 能
有祛風濕,利關節,解毒的功效。
主 治
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無力,腰膝酸軟,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風疹濕瘡。
用法用量
9-12g。煎服。
炮製方法
1、豨薟草 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2、酒豨薟草 取淨豨薟草段,照酒蒸法蒸透。(每100kg豨薟草,用黃酒20kg)
生理特性
本品莖略呈方柱形,多分枝,長30-2750px,直徑0.3-25px;表面灰綠色、黃棕色或紫棕色,有縱溝及細縱紋,被灰色柔毛;節明顯,略膨大;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帶綠色,髓部寬廣,類白色,中空。葉對生,葉片多皺縮、捲曲,展平後呈卵圓形,灰綠色,邊緣有鈍鋸齒,兩面皆有白色柔毛,主脈3出。有的可見黃色頭狀花序,總苞片匙形。氣微,味微苦。
產 地
生於林緣、林下、荒野、路邊。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
相關論述
1、《本草圖經》:“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痹,骨間疼,腰膝無力者,亦能行大腸氣……兼主風濕瘡,肌肉頑痹。”
2、《本草蒙筌》:“療暴中風邪,口眼喎斜者立效;治久滲濕痹,腰腳酸痛者殊功。”
3、《本草綱目》:“生搗汁服則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暴則補人去痹,故云無毒。生則性寒,熟則性溫,雲熱者,非也。”
4、《本草正》:氣味頗酸,善逐風濕諸毒,用蜜酒層層和灑,九蒸九曝....善治中風口眼歪斜,除濕痹,腰腳酸軟麻木。
5、《本草述》:凡患四肢麻痹,骨間疼腰膝無力,由於外因風濕者,生用,不宜熟;若內因屬肝腎兩虛,陰血不足者,九制用,不宜生。
6、《本草正義》:凡風寒濕熱諸痹,多服均獲其效,洵是微賤藥中之良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