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唐司空圖提出的美學命題。對於詩歌意境的形成及其審美價值的理論概括。《與極浦書》:“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譚(談)哉?”第一個“象”與“景”,指詩歌作品通過語言文字所直接描寫的最易使人感受到的形象,有具體的形狀、色彩、聲音及其組合,畫面明晰而不飄忽。第二個“象”與“景”則往往突破明晰畫面的界限,創造出多層次的沒有明確畫面、更為飄忽空靈的“意象”和意境。

認為這種“意境”即“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與極浦書》)。說明詩的意境雖離不開具體“物象”的傳達和表現,但又必須是虛實結合的“象外之象”的創造.比較確切地反映了文藝創作與欣賞過程中人的審美活動和審美感覺的本質特徵,啟發了後人對文藝的形象思維的探索。在中國古典美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