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大門面臨湯坑大道,商鋪林立,太平寺被譽為“古寺鐘聲”是湯坑八景之一。
據寺內“四室碑記”云:明朝萬曆年間(約1573—1620年)郭成松總兵倡修,總的來說、太平寺最初只是小規模廟堂,經歷年代久遠,每有損壞,都有好心人倡修、擴建.這是因為太平寺鐘聲能喚醒沉迷不醉的人,使人恍然大悟,誠心向善,故被譽為“古寺鐘聲”。
建築特色
太平寺的格局為堂層式,正殿設神殿,兩側築有附層為生活起居之用。上堂為大雄寶殿,尊奉釋伽牟尼如來佛.消災延壽藥師佛。兩旁有形態各異或站或坐或臥的十八羅漢。廳內柱子上有清代洋務運動先驅丁日昌親題堂聯:“古佛又來,參五千里外初歸客,舊題何處覓,四十年前此讀書。”
二堂正門上有舊時“太平樓”三個清逸俊秀的大門字,系古時遺留之真跡,並有對聯“太德超三界,平安慶兩圖。”據傳是沿用數百年的老對聯了。由此我們可知道太平寺的善緣範圍.過去,新圩.玉湖.湯南.埔寨.八鄉.湯坑.湯西等地的善男信女,都不乏前來太平寺拜佛的,太平寺在人們心中有著崇高佛望,是古今人們尊崇的佛家勝地.古人曾雲:山光水色勝南屏,蘭若蓮花撲鼻馨.說謁增家同習課,悅時鳥性亦參經.三千世界無參相,十二因緣淨業腥,古寺鐘聲聞處處,與坤回響喚人醒。
重建
旅泰僑領徐思恆夫婦,蔡有娘.邱細見.徐思欽.馮禮煥.徐思華夫婦和國內陳紹常等鄉賢帶頭慷慨解囊.社會各界熱心公益人士踴躍捐款,從1985----2001年共奉獻佛家善款伍佰余萬元,將太平寺修葺一新。
如今大雄寶殿.觀音閣.地藏閣.石坑山門.鐘鼓樓.玉佛殿.長廊等盡皆雕梁畫柱。名尊佛像遍鍍金身,重修後的太平寺更顯高雅。威嚴.令人神往。
第二次國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豐順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由黃埔軍事學校派出教官李明光同志在此訓練農軍,一九二八年在此組織湯坑地區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示威游伍,積極進行反帝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