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富硒大米

豐城富硒大米

豐城富硒大米,江西省豐城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豐城是中國著名的五大富硒地區之一,經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檢測,豐城市富硒土壤面積達524.7平方千米。豐城市富硒產業走特色化、市場化、規模化的經營之路,形成了產品提優、銷路提寬、效益提升的良性經濟循環發展模式。豐城富硒大米以其米粒細長、晶瑩剔透、口感佳、硒元素豐富等特點,成為人們天然補硒,抗氧化、增強人體免疫的食補佳品。 2013年01月1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豐城富硒大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豐城富硒大米是以通過生長過程自然富集而非收穫後添加硒的稻穀加工成符合GB1354規定的大米,且大米中硒含量在0.07毫克/千克—0.3毫克/千克之間的大米。豐城富硒大米具有“香、甜、軟、滑”特點,並以其營養好、易消化、益健康的特色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豐城富硒大米的獨特品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機硒含量高,二是硒的富集過程完全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硒含量高,尤其是有機硒含量高是豐城富硒大米的最重要特色,豐城富硒大米的特色除了上表所表述的總硒含量高、有機硒含量高外,還有另外一個特色就是天然富硒。

豐城富硒大米 豐城富硒大米

食物中硒的富集有三種方式:一是人工富硒,即通過向士壤和植物噴曬合理濃度和配比的亞硒酸鈉和硒酸鈉溶液使土壤和植物莖葉增加硒含量,該方法不僅會影響到硒的富集,使用不當還會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和環境問題。第二種富硒方法是微生物富硒。即利用微生物將無機硒轉化為有機硒。該方法只能生產富硒的食品添加劑,不能在自然生長的植物中富硒。第三種富硒的方法是自然富硒。即利用環境(土壤或水)特點達到富硒要求。豐城富硒大米正是一種天然的富硒產物,完全在自然環境下生長,產品中有機硒占總硒含量的90%以上。

產地環境

豐城富硒大米品質與當地自然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從其傳統的農耕方式中已得到充分體現。現代科學研究與分析證實了這一相關性。

氣候特點

豐城市位於江西省中部,贛江下游,鄱陽湖盆地南端。地處北緯27°42′—28°26′,東經115°25′—116°26′之間。豐城市屬於中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境內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霜期短,生長季長。春夏之交多雷雨,夏季盛行西南風,盛夏炎熱高溫,伏秋之間久晴少雨。全年平均氣溫為17.6℃,日最高氣溫≥35℃的日數平均27.9天,日最低氣溫≤0℃的日數年平均23.4天。全年日照時數平均1701.9小時,太陽年總輻射量為110.75千卡/平方厘米。
日照時間長、太陽年輻射量高為稻禾的光合作用創造了條件,也為硒的有機轉化創造了條件;晝夜溫差大為稻禾中有機物質的積累和硒富集創造了條件。

研究證明,白天溫度適宜光照強,有利於植物光合作用,產生大量的有機物。夜晚溫度降低後,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減少有機物的消耗。溫差大且光照較強的地區,有利於植物有機物質的積累,提高晝夜溫差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而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為硒的有機轉化和富集創造了條件。

平均氣溫較低也為稻禾有機物質的積累和硒的富集創造了條件。在生產實踐中要使植物健壯,常常要求較低的溫度,即所謂“協調的最適溫度”,在此溫度下,植株生長雖然稍慢,但營養物質積累多,更加健壯。較低的生長溫度還使稻禾生長周期較長,為有機物質積累創造了條件,也為硒的有機轉化的富集建立了基礎。

土壤特點

豐城富硒大米 豐城富硒大米

植物性食物的硒含量決定於當地水土中的硒含量。中國富硒地區所產糧食的硒含量高達每公斤0.07—0.3毫克,而低硒地區的糧食是每公斤0.0006毫克,二者相差1000倍,有的缺硒地區根本不含硒。

豐城市土地面積426.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77.95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41.7%。土層深厚肥沃,土壤滲而不漏,漬而不滯,富有較多的有機質,是臨縣土壤有機質含量的4.7倍,適宜水稻等農作物生長。另外,豐城礦產資源豐富,受礦資源的影響,使豐城土壤富含礦物質,土壤中的礦物質含量是鄰縣的2.9倍。特別是土壤中富含人體所需的硒元素,該市富硒土壤資源分布面積達78.9萬畝,主要分布在董家鎮等11個鄉鎮(街辦),富硒土壤含硒為0.4—0.99毫克/千克,平均含量約0.538毫克/千克,pH值為4.23—6.77,為酸性—中性土壤。

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農業地質調查中心對豐城足硒—富硒土壤進行了檢測,結果表明,除了土壤中硒含量高外,其環境質量都達到國家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種植基地土壤的標準要求。土壤中較高的硒含量為硒在大米中的富集了奠定了基礎,而較高的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又為硒的吸收和轉化提供了保障。因為該區域硒含量高,2009年9月被中國營養學會授予“中國生態硒谷”的稱號。

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高與當地農民不用無機肥,只用有機肥相關。豐城大米的種植完全採用農家肥,“漚綠肥”的習俗沿用至今,即用當地的植物葉、雜草等與動物糞便、表層土壤、淤泥等混合,讓其在自然條件下經過1—2個月的放置,轉化為農家肥。這種傳統的農耕方式,使該地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一直保持較高水平。

水質特點

豐城境內河流分屬贛江和撫河水系,均屬鄱陽湖區、長江流域。全市大小河流總長312千米,河網密度0.11千米/平方千米。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地下水主要有鬆散岩類孔隙水、碎屑岩類孔隙裂隙水、碳酸岩類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等四大含水類型。經江西省分析測試中心檢測,豐城地下水屬優質天然山泉水,水質澄清透明水中富含Na、K、毫克、Ca、Se等礦物質。該水質不僅有利於農田灌溉,更是豐城富硒大米生產不可缺少的天然資源,為生產優質豐城富硒大米建立了良好的基礎。

豐城富硒大米傳統耕種方式的特點之一就是用下地下水(泉水和井水)澆灌。贛江自豐城市穿城而過,但由於豐城市董家鎮等11個鄉鎮(街辦)地勢特殊,山巒起伏,自古以來,當地澆灌農作物除了雨水外,沒有用河水,全部用當地地下水。從檢測結果可知,當地富硒區地下水硒含量是鄰縣地下水硒含量的50倍之多。這也為大米對硒的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紫雲山水庫 紫雲山水庫

利用地下水澆灌還使得大米的生長環境溫度較低。富硒區地下水水溫一般在10—15℃,較低的溫度使大米生長較慢,豐城天然富硒大米生長周期一般比普通大米長2—3周。較長的生長周期為硒的富集和轉化創造了條件。

歷史淵源

豐城天然富硒大米已有近千年的種植歷史。自古以來,豐城董家鎮等11個鄉鎮(街辦)出產的大米就以香、甜、軟、滑的特點廣為人知,以其營養好、易消化、益健康為特色,歷來為當地的送禮佳品。在當地,更有自古傳下來的佳話:“豐城董家鎮等11個鄉鎮出產的大米可防治多種疑難雜症”。在豐城及附近地區,逢年過節、看望老人、病人、孕婦、產婦時,該米是必備的饋贈物品之一。該民俗風情延續至今。

由於歷來沿用傳統的農耕方式,豐城沒有詳細的栽培種植文字記錄。豐城大米龍頭企業對豐城富硒大米種植技術規程進行了整理,並形成了相關的標準:《富硒有機稻穀生產技術規程(Q/NF001-2008)》和《有機米生產基地種植操作管理規程》。該規程詳細地規定了豐城富硒大米從種植、澆灌、施肥等相關的操作細節。

2008年,中國食品營養學會的專家對豐城董家鎮等11個鄉鎮(街辦)的水質、土壤、種植物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結果顯示,該地區水質、土壤中富含硒,尤其是有機硒含量高、該地區種植的植物普遍有機硒含量較高,而大米中硒的總含量和有機硒含量更比其它地區出產的大米高出近20倍。

豐城稻田 豐城稻田

2009年9月,中國營養學會授予豐城市富硒產業基地“中國生態硒谷”的稱號。

生產情況

2015年,豐城市形成10萬畝富硒有機優質大米生產基地,年加工銷售富硒米、優質米10萬噸、年銷售額達3億元。

產品榮譽

2013年01月1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豐城富硒大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豐城富硒大米產地範圍為江西省豐城市董家鎮、湖塘鄉、梅林鎮、尚莊街道、橋東鎮、荷湖鄉、麗村鎮、鐵路鎮、洛市鎮、秀市鎮、泉港鎮11個鄉鎮街道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鄉意濃”系列等品種。

二、立地條件

產地具備常規水稻田立地條件。土壤中含硒量0.4至0.99毫克/千克,pH值為5.9至6.8。

三、栽培管理

豐城富硒大米 豐城富硒大米

採用單季晚稻種植。

1.播種時間:旱育秧或水田濕潤育秧,4月15至20日播種。

2.移栽:移栽密度為每公頃30萬株至35萬株,每穴插6至8苗。6月5日前結束插秧。

3.施肥:使用有機肥和農家腐熟肥。每公頃用量大於等於3噸。禁用化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

4.灌溉:灌溉用水採用地下水(抗旱井抽取)或當地水庫存蓄水。禁用河水或外地流入的不明水源。

5.病蟲草害防治:

(1)病蟲害:採用生物農藥、飼養釋放天敵和燈光色板誘殺進行防治。

(2)除草:在抽穗期和成熟期進行田間人工除草。禁用除草劑。

6.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及時收穫。實行分收、分曬,脫粒揚淨後曬乾儲存。

五、加工工藝

稻穀→清理→脫殼→碾米→精選→入庫。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米粒細長、晶瑩剔透、無腹白,蒸煮後有“香、甜、軟、滑”特點。飯質香滑可口,軟而不粘,留香持久。

2.理化指標:硒含量0.07毫克/千克至0.3毫克/千克,直鏈澱粉含量14%至2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豐城富硒大米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西省豐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豐城富硒大米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江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