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褐紋病

為害葉、莖及莢,葉片染病呈不規則的淡紫色小點,高溫高濕條件下,病斑迅速擴展,布滿整個葉片,後病葉變黃扭曲而枯死;有的呈深褐色不規則輪紋斑,中央壞死處產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子囊殼或分生孢子器。葉柄及莖染病不形成輪紋,後病斑中央凹陷。病菌可從莢果侵入種子內部。

病害症狀

為害葉、莖及莢,葉片染病呈不規則的淡紫色小點,高溫高濕條件下,病斑迅速擴展,布滿整個葉片,後病葉變黃扭曲而枯死;有的呈深褐色不規則輪紋斑,中央壞死處產生黑色小點,即病菌子囊殼或分生孢子器。葉柄及莖染病不形成輪紋,後病斑中央凹陷。病菌可從莢果侵入種子內部。

發病規律

病菌萎要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種子上越冬,翌年播種帶病的種子,出苗後即染病。產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播種過早或遭受低溫冷害襲擊或菜地土壤粘重濕度過大,或氮肥過多,植株生長過旺易發病。

防治

(1)與非豆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 (2)選用無病種子或進行溫湯浸種,先把種子置於冷水中預浸4~5小時,再移入50℃溫水中浸5分鐘後,放入冷水中冷卻、涼乾,播種。 (3)選擇高燥地塊種植。適當密植,增施鉀肥。 (4)發病初期開始噴灑40%多·硫懸浮劑8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利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病原描述

Mycosphaerella pinodes (Berkeley et Bloxam) Stone 稱豌豆小球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無性階段為Ascochyta pinodes (Berk Et blox)Jones稱豆類殼二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子囊殼球形,黑色或黑褐色;子囊長圓筒形,無色,大小55~64×14微米;子囊孢子紡錘形,無色,大小14~18×8微米,具1隔膜,分生孢子器圓球形至扁球形,黑褐色,大小80~130×70~80微米,分生孢子卵圓形至長橢圓形,雙胞,無色,大小12~17×3.5~5.5微米-本菌發育適溫25℃,最高34℃,最低5℃。除侵染豌豆外,還可侵害甜豌豆、苜蓿、苕子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