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豆黑村隸屬於長湖鎮豆黑村委會行政村,是豆黑村委會的駐地,屬於山區。位於石林縣城東南邊、長湖鎮西邊,距離縣城22公里、長湖鎮5.5公里。“豆黑”彝語,“豆”即災疫病魔,“黑”即除滅,意為消災滅病之地。具有典型得龍崗窪地和峰叢窪地得地貌特徵,四周山巒包裹,青山蔥蘢,植被和生態保持完好,可耕地多為平緩得山地,主要農作物有烤菸和玉米,糧煙生產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區域內昆河公里、326國道並行傍村而過,交通較為便利,村民99%以上為撒尼族,是一個典型的民族聚居村,民族傳統文化主要有摔跤、鬥牛、民族民間歌舞、民族刺繡等,民風民俗古樸有趣,撒尼人能歌善舞,勤勞勇敢,待客樸實。由於地處石林喀斯特地貌外圍,石峰、石群、石山高低不一,星羅棋布,蘊藏有馬牙石礦產資源,屬石林二、三級自然生態保區。國土面積14.63平方公里,海拔1,875米,年平均氣溫14.2℃,年降水量1050.2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2,062.50畝,其中人均耕地1.99畝;有林地12,722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47戶,有鄉村人口1045人,其中農業人口1045人,勞動力78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85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55.9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427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糧、烤菸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5.9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2.79萬元;畜牧業收入25.62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270頭,牛88頭,肉羊879頭);漁業收入0.14萬元,林業收入0.25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79.85萬元;工資性收入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27元。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4人,在省內務工30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47戶通自來水。有25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2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2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1輛,農用運輸車5輛,拖拉機143輛,機車121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3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33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4 畝。該村到2009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70戶,共鄉村人口1507人,其中男性776人,女性731人。其中農業人口1507人,勞動力1180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漢族4人,彝族1053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84人,參合率98%;享受低保10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0.2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距鎮衛生院5.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5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5733.62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161人,距鎮中學5.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9人,其中小學生161人,中學生38人。
全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6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1992年被雲南省公安廳評為先進群治群防模範、1997年被路南縣人民政府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村、2007年被長湖鎮人民政府評為民族文藝展演三等獎等。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7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55.36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 5.6萬元,有固定資產43.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與黑板報相結合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1、債務、村務公開;2、救濟、救災、計畫生育指標安排;3、承包經營項目、糧食直補 。
發展重點
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基礎設施建差;
二、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困難。
發展思路和重點
一、結合新農村建設,爭取項目和資金,搞好基礎設施建設;
二、調整產業結構,在目前大力發展糧食、烤菸生產的基礎上,推廣科學規模養豬、養羊產業種養殖業相結合,使農民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