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詩詞網與經典古詩詞
豆蔻詩詞網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傳承中國經典古詩詞。豆蔻詩詞網集中國歷代最美古詩詞之大全,含古代詩詞、詩歌、名言名句及古典文學名著,方便年輕一代詩詞愛好者閱讀賞析,並從鑑賞中領略古典詩詞之美 。
經典古詩詞文學風格
詩詞是中文獨有的一種文體,有特殊的格式及韻律。詩按音律分,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悼亡詩,詠物詩,軍旅詩等。古體詩有《詩經》《楚辭》《樂府》《漢賦》《南北朝民歌》等。近體詩一般是絕句,律詩,排律(長律)。
從文學風貌論,七古的典型風格是端正渾厚、莊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風格則是宛轉流動、縱橫多姿。《文章辨體序說》認為“七言古詩貴乎句語渾雄,格調蒼古”,又說“放情長言曰歌”、“體如行書曰行”,二者風調互異。《詩藪》論七古亦云:“古詩窘于格調,近體束於聲律,惟歌行大小短長,錯綜闔辟,素無定體,故極能發人才思。李、杜之才,不盡於古詩而盡於歌行。”則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風格的差異視七言歌行別為一體。《昭昧詹言》說“七言古之妙,朴、拙、瑣、曲、硬、淡,缺一不可。總歸於一字曰老”,又說“凡歌行,要曼不要警”。“曼”即情辭搖曳、流動不居;“警”即義理端莊、文辭老練。這些評論,都揭示了七言古詩與歌行在美感風格方面的不同。儘管在具體的詩歌創作中,以七古的筆法寫歌行、以歌行的筆法寫七古,一度成為時尚,然而在總體上仍不難看出二者之間的差異。舉例來說,杜甫《寄韓諫議注》、盧仝《月蝕詩》、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李商隱《韓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詩;而王維《桃源行》、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白居易《長恨歌》、韋莊《秦婦吟》只能是七言歌行。
自《詩經》以來,詩歌創作薪火不絕,雖然在流傳過程中難免遺金漏玉,但是留下來的仍然汗牛充棟。在古代並沒有文學期刊刊發當下的詩作,那么這些詩歌最初是通過何種途徑發表的呢?又是如何得以流傳的呢?
經典古詩詞為何能流傳至今
一、歌謠傳唱
《詩經》中的“十五《國風》”是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某先民有感而發,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這就是“發表”一首詩。大家覺得表達了心中的情感,於是輾轉傳唱。周王朝派出的采詩官到民間蒐集歌謠,就把這首歌輯錄了下來。到秦代,正式成立“樂府”機構,漢承秦制,並把樂府配樂稱之為“歌詩”,因此流傳了下來。
二、卿士獻詩
士大夫對艱危時事極端憂慮,出於關心統治秩序的安定,於是寫成詩向最高統治者進獻,以引起注意,如《大雅》、《小雅》中的詩歌。當然也有人歌功頌德,統治者認為可以用來示後人,也就留了下來。
三、牆壁題詩
詩人興之所至,援筆疾書於牆壁,詩於是被廣為傳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駱賓王《在獄詠蟬》、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等。
四、寄贈即詩
親友將遠行,濤人設宴餞行,臨別贈詩寄情。如曹植《贈白馬王彪》、崔顥《贈王威古》、高適《別董大》、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陳子昂《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等。
五、示才呈詩
詩人乾謁求仕,向當權者呈上詩作,顯露自己的才華,渴望被重用。如孟浩然《送丁大風進士赴舉呈張九齡》、《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希望政治抱負得以施展,但苦於“欲濟無舟楫”,所以先後呈上兩首詩以求得到張丞相的援引。駱賓王《詠懷古意上裴侍郎》、李白《玉真公主館苦雨》等都有這種目的。
六、即席賦詩
詩人落拓使氣,稍作思索,出口成章,文采斐然,仿若天成,令在場的人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感,如曹植的《七步詩》、王勃的《滕王閣詩》,鄭谷的《席上贈歌者》等。據聞孟浩然在皇帝面前口吟“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曾使皇帝惱怒,孟浩然也因此與仕途無緣。
七、題畫之詩
詩人在繪畫作品上題詩,畫旁有詩,詩旁有畫,詩畫相映相趣,是以畫以詩名,詩以畫傳。如黃庭堅的《題王居士所藏王友畫桃杏花二首》、蘇軾的《書王主薄所畫折技》、楊萬里的《題劉高士看雲圖》等。
八、分題賦詩
古人聚會,分得什麼題目,就以規定的題目寫一首詩,即所謂的“賦得”。韋應物在一次聚會上分得了“暮雨”,於是寫了《賦得暮雨送李曹》。又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還有“分韻賦詩”,例如若抽得“鹹”韻,就一定以此為韻腳寫詩,才符合規則。
九、朝官應酬
杜甫、岑參、王維都寫過同題詩《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賈至時任中書舍人,寫了《早朝大明宮》,記述自己見皇帝李亨一事,得意之餘便以此示同列,同列不得不敷衍應酬。此類詩大多歌功頌德,委蛇恭維,虛情假意,不過用典繁麗,對仗工穩,聲律和諧,藝術形式頗有可取之處,這正好為官僚士大夫提供了一種文字遊戲。宋初楊億等十幾人的《西崑酬唱集》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十、唱和之詩
雖說也可算作應酬詩,但表達的是真情實感。如杜審言的《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撫河東》、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等。
十一、應命作詩
如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聖制,天子所作的詩。應制,應天子之命作詩。又如唐玄宗與楊貴妃在興慶池東沉香亭前賞牡丹,特命李白製作新曲,李白就寫了《清平樂三首》。
十二、書信之作
書信的內容用詩體去表達,這種古典的浪漫於今恐怕已經成了絕唱,但古人卻是常事。如王維《同崔傅答賢弟》,陳子昂《答洛陽主人》。李商隱的《寄令狐郎中》,抒情委婉,態度不亢不卑;朱慶餘的《閨意獻張水部》,問的卻是自己“高考”考得怎么樣,比喻別致;自居易《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當然,以上的途徑並不能囊括所有的詩歌創作,也不能使詩作不朽,於是有人蒐集詩人們的已發表和未發表的作品,將它們分類整理,或按個人專集,或按朝代、風格、題材、體載等結集出版發行,因此古代的詩歌得以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