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莫內

讓·莫內

讓·莫內(Jean Omer Marie Gabriel Monnet 或Jean Monnet,9 November 1888 – 16 March 1979),法國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統一運動的“總設計師”,享有“歐洲之父”的美譽。

人物生平

讓·莫奈,法國夏朗德省科涅克市人,是一個出身於白蘭地酒商家庭的大外交家。科涅克地區是法國的傳統農業區,它以盛產優質的葡萄和釀製白蘭地酒而著名於世。

1888年11月9日,讓·莫內出生在科涅克市郊區的一個富商家庭。莫奈從小過著十分優越的生活,有著良好的親職教育與影響。但他對學校生活毫無興趣,學業上一直沒有什麼大的長進。父母便決定讓他“子承父業”,從事酒業經營。在莫內16歲時,開始了他的商業生涯。莫內首次商務活動是鞏固開發北美的酒業市場。一個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的北美地區,同傳統保守的西歐各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北美地區,國際間商業貿易手續極為簡便,沒有那一層又一層的關卡和繁雜高額的稅收。莫內對此感受很深,成為他後來積極主張廢除歐洲各國之間的貿易障礙,創辦歐洲共同體的一個重要原因。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德法戰爭形成兩軍對峙的膠著狀態時,年僅26歲的莫內敏銳地看到了英法兩協約國在戰略物資的供應及其運輸方面缺乏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戰爭的進程。莫內在父親的一位朋友的積極引薦下,憑著年輕人的一股銳氣,拜見了法國總理。莫內向總理建議:要儘快打敗共同的敵人,扭轉戰爭的不利局面,英法兩國應該加強聯合的深度,不但在戰略上,而且要在物資供應及交通運輸等方面進行充分的合作。 法國政府接受了莫內這個有預見性的、膽識過人的構想。看到他精通英語並對英國各方面的情況十分了解,法國國防部便任命莫內為國際物資供應委員會法國代表,常駐倫敦,代表法國進行組織協調。隨著戰爭的進展,戰略物資運輸的重要性日益顯示出來,英法兩國在這方面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莫內積極與他人合作與英國打交道,終於使英法兩國在運輸船隻使用問題上達成了協定。協定的達成,給莫內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他認識到,各國之間為了某一共同利益,是可以做出一些讓步的。這成為莫內後來倡導歐洲聯合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

1918年11月11日,德軍戰敗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莫內作為法國代表出席了凡爾賽會議,擔任協約國經濟最高委員會的法國代表,並積極參與了國際聯盟的創立工作。莫內認為這是實現他歐洲聯合思想的一個難得機遇,他十分努力地工作,表現非常出色,被選為國聯副秘書長。1920—1922年,莫內在擔任國聯副秘書長期間,協助解決了《凡爾賽條約》所遺留下來的許多有爭議的問題。他還建議協約國對於德國的戰爭賠款應確定一最終數字,同時協約國應貸款給德國,以幫助德恢復發展經濟。後來形勢的發展,證明莫內的見解是十分正確的。

1935年,受國聯的委派,莫內來到中國,擔任蔣介石的財政顧問,對中國的經濟及財政情況進行了考察,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

莫內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莫內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1938年11月,莫內在莫斯科娶了比他小20歲的年輕漂亮的姑娘西爾維亞·博地尼為妻。美麗溫柔、富有魅力而又善解人意的博地尼,與莫內廝守40多年,成為莫內的賢內助,為實現他歐洲統一的思想提供了很大幫助,在創辦歐共體等事業中是莫內最得力的助手。

1939年9月1日,德軍以閃電戰術襲擊波蘭。9月3日,法國和英國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戰爭爆發不久,莫內就向法國政府建議,英法兩國應儘快成立一個戰爭協調組織。莫內的建議很快被英法兩國政府採納,於是莫內被任命為英法兩國戰爭通力協調委員會主席。

法國淪亡後,他毅然來到倫敦,邱吉爾任命他為英國戰爭物資委員會的高級成員,前往美國尋求戰爭物資的援助。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具有豐富戰爭物資供應經驗和優秀組織才能的莫內,協助美國總統羅斯福制定了美國的作戰計畫——《勝利計畫》,為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西歐各國面臨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為了歐洲的和平與發展,歐洲必須走聯合之路、統一之路,莫內整日苦思苦想的是:通過什麼途徑使歐洲走向聯合。在經過長期觀察、深刻的思考和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後,莫內毅然決定,把解決歐洲的煤與鋼問題作為走向聯合的突破口。於是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把法德兩國的煤炭、鋼鐵資源置於一個超越國家的管理機構之下,對煤鋼資源共同開發和使用,並且該機構也吸納歐洲其他國家參加。這個建議書就是著名的1950年5月9日《法國宣言》。該檔案在西歐各國引起強烈的反響。 莫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1951年4月18日,由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六國參加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在巴黎簽訂。莫內當選為煤鋼共同體高級機構的首任主席。莫內由衷高興的是:歐洲在走向統一的道路上邁出了舉世矚目的最為紮實的一步,他終生的夢想將要變成現實。 50—60年代,是西歐經濟高速度發展的時期。特別是60年代,被稱為歐洲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西歐各國在政治上出現了獨立自主、聯合自強的趨勢。莫內又慧眼抓住了這一機遇。1955年,莫內創建了歐洲合眾國行動委員會,並擔任該組織主席長達20年之久。 歐洲合眾國行動委員會是一個國際民間性質的組織,其目的在於把西歐各國贊同歐洲聯合的力量組織起來,共同探討歐洲聯合的步驟和方法,並在西歐進一步宣傳歐洲聯合的思想,對各國政府在輿論上施加一定影響。1957年《羅馬條約》簽訂。根據《羅馬條約》的規定,1958年1月1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開始了西歐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英文名稱:Europe Federation,因為歐盟最早的6個成員國就是此聯盟的6個成員國,所以在西方大學的研究大學裡,也有人提出猜測,Europe Federation便是歐盟的前身。

1973年,英國、愛爾蘭和丹麥加入;1981年1月,希臘加入;1986年1月,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共同體擴大為12個國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實體。在莫內的眼中,歐洲經濟共同體並不僅僅是個經濟組織,而是最終實現西歐一體化的多極火箭。第一級是關稅同盟,第二級是經濟同盟,第三級是政治同盟。1975年,已經87歲高齡的莫內,告別了他終生為之奮鬥的事業。在莫內離職不久,歐洲理事會通過決議,給予他高度評價:“莫內把畢生的精力全部獻給了歐洲事業。”並授予莫內“歐洲榮譽市民”的光榮稱號。

1988年,在莫內誕辰100周年的時候,法國總統密特朗發布行政令,將讓·莫內的骨灰遷入位於巴黎拉丁區雄偉的“先賢祠” (Pantheon) 中。從此,莫內與盧梭、雨果等為法國和人類文化做出巨大貢獻的偉人,永遠地安息在一起。 歐共體也決定把1988年定為“莫內年”。

人物貢獻

提起讓·莫內,法國人總會想起他當年在二戰期間提出的那個大膽的提議--將法英兩國合併成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一個議會和一支軍隊,集兩國之力對付法西斯德國。雖然法國過早地潰不成軍讓這一建議沒能成行,但是莫內卻並未因此而放棄萌生在腦海里的實現歐洲聯合的想法。

二戰結束後的第四年,也就是1949年,莫內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興沖沖地來到倫敦,意欲與英國政府探討法英兩國維護和平與聯合行動計畫,然而這場討論最終卻無果而終。莫內遂把目光投向德國,此時的法德兩國正在為薩爾協定犯愁。

莫內大膽地提出了一個日後對世界格局造成深遠影響的構思:把法德兩國的煤和銅合併在一起,這樣既可以剝奪一方的特權地位,又可以為另一方消除戰爭的威脅,使兩國共同實現和平。莫內的想法得到了外長羅伯特·舒曼的支持。這個計畫叫做Monnet Plan(莫內計畫)1946年 經 Charles de Gaulle通過,此計畫在於法國依靠德國北部阿爾塞斯和羅琳的煤礦和銅礦去控制二戰戰敗國德國在戰後的發展進程,但是很遺憾這個計畫最終並沒有實現。

1952年8月按照舒曼計畫成立的超國家權力機構--高級機構誕生,勞苦功高的莫內出任第一屆高級機構的主席。在他的努力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經濟共同體都先後建立了起來,它們與煤鋼共同體合稱歐洲共同體。莫內因此被歐共體各國首腦授予“歐洲榮譽公民”稱號,並被譽為“歐洲之父”。

人物評價

讓·莫內 讓·莫內

歐洲統一運動的歷史久遠。早在17世紀,法國亨利四世就曾提出過建立歐洲聯邦的計畫。18—19世紀,盧梭和聖西門都提出過建立歐洲國家聯盟和歐洲聯邦政府的主張。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的社會民主黨人也曾提出過“建立歐洲共和國聯邦”的口號,並在戰後做了一些嘗試。然而,只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莫奈的呼籲和奔走努力下,歐洲的政治一體化才取得了一定進展。

讓·莫內一生抱就歐洲統一的堅定理想,他大部分時間奔走於歐美政治舞台的背後,不象一些國家元首那么名聲顯赫,其思想和成就鮮為人知。只是到了他晚年和他去世後,隨著歐共體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歐盟成立後所發生的重大國際影響,莫內關於歐洲聯合的思想和他對歐洲統一所做的傑出貢獻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他的知名度也日益提高,他也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統一運動的“總設計師”,享有“歐洲之父”的美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