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德·拉布呂耶爾

讓·德·拉布呂耶爾(Jean de La Bruyère,1645-1696)出生在巴黎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攻讀法律,成為巴黎法院律師。

1684年他當了孔代親王的孫子波旁公爵的家庭教師,為時兩年,有機會觀察世態人情。公爵結婚後,他仍作為秘書留在親王府中。1693年成為院士,《品性論》(Les Caractères,1688,1694)包括1120條素描和格言警句,共十六章,模仿古希臘作家俄弗拉斯特(前372-前287)作品的形式。副標題是“本世紀的風俗”:拉布呂耶爾想描繪同時代人的品性,改正他們的弊端。《品性論》有兩章論人性(《論人》、《論判斷》),兩章論宗教(《論講道》、《論強有力的人》),一章論藝術(《論精神作品》),兩章論愛情(《論女人》、《論心靈》),其餘論社會(《論城市》、《論宮廷》、《論大人物》、《論時髦》等)。羅朗·巴特認為它“在一定意義上是一部全知的書”。拉布呂耶爾對絕對王權提出了某些懷疑。他認為君主不能高於法律,應以君臣之間的自然契約代替神聖權力,君主利益要同國家利益一致,稱君主“無可爭議地是臣民的所有財產的絕對主宰,這是諂媚之詞”,國王要像牧童一樣管理好和保護好他的羊群,針對路易十四喜歡征戰,他提出為了幾塊土地而互相殘殺毫無必要。《品性論》抨擊宮廷貴族和大資產階級。宮廷貴族心口不一,三句不離“自己的宗族、世系、名姓、徽號”,誰能當上大臣,就拍誰的馬屁;大主教道德敗壞,大耍陰謀;貴婦善於裝腔作勢。大資產者是“通過貪污、武力和濫用職權,踩在許多家庭的破產上,最後爬上去的”,他們有廣宅深院,大貴族成了他們的女婿,年輕姑娘成了他們的妻室;富人吉通腦滿腸肥,吃飯和散步時總比別人占的地方多,大家要照著他行事;窮人菲樂對別人露出笑臉,膽小怕事,走路眼睛朝下,有人看他,他便往後縮,叫他坐下,他只坐在椅子邊上。金錢使一切人類感情都消失了。拉布呂耶爾同情農民過著衣不蔽體的困苦生活:“人們可以看到一些野獸,雄的和雌的,黑色的、鉛灰色的、給太陽曬得焦黑的,散布在田野里,匍匐在土地上,以百折不回的毅力在那裡翻掘:他們發出清晰可聞的聲音,當他們站立起來時,方才露出一張人臉;實際上他們就是人。他們夜晚棲身在獸穴里,以黑麵包、水和樹根餬口。”這幅風俗畫真實地再現了當時農民的生活。《品性論》還反映了較高的藝術鑑賞力:客觀地評價16世紀文學;認為高乃依的作品藝術水準不平衡,劇本情節複雜,可是處理得當;拉辛的詩句韻律豐富和諧,情節簡單明晰,令人產生恐懼和憐憫;高乃依的人物令人讚賞,拉辛的人物同我們接近。拉布呂耶爾文學見解的明智和精細,使他獲得“現代文學批評的先驅者,甚至奠基者”的美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