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的方法學

讀論語的方法學

《讀論語的方法學》作者:東方橋,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本書作者東方橋擁有深厚的儒家學術功底。在本書中,他以幽默智慧的情趣、恬淡流暢的文筆,將《論語》一書中那些古奧艱深的內容,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地展現在廣大讀者面前。他用佛家的語言,解讀儒家典籍。讀著本書,我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者對《論語》一書的深厚情感。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讀論語的方法學

東方橋,原名唐華。1931年生。日本東京大學哲學博士。中國台灣政治大學教授,主授邏輯、哲學史和先秦諸子。著述宏富,有《中國原儒哲學思想史》、《中國易經變化哲學原理》等五十餘種專著問世。其獨創的寓哲理於翰墨的“哲學慧鏡”為海內眾多名家和文博藝術館所珍藏。

目錄

走近東方橋
第一章人生奮鬥的借鏡
第一節孔子是誰
一孔子是一個孤兒
二孔子的少年時代
三仁人志士
四向新文化學習挑戰
五太史公司馬遷評孔子
第二節孔子的理想政治哲學
一正名是大一統的第一大概念
二用仁來實踐政治哲學
三偉大的德政風範
四政治上的三大要素
五魯國大治道不拾遺
第三節孔子的教育哲學
一學與習的原理
二學而時習之的精神
三孔子傳授什麼學術
四啟發式的教育方法
五孔子的學生出身皆貧賤
第四節孔子的經濟哲學
一節的經濟原理
二讓人民吃飽肚子
三自力更生的經濟基礎
四孔子不認他的學生
五孔子經濟思想最終目的
第五節孔子的人生哲學
一人生六大階段
二孔子的日常生活
三仁的人生觀
四孔子遇到隱士們
五孔子回歸道體
第二章《論語》前十篇內容分析歸納
第一節學而時習之的概念
一學習就是喜樂說
二孝悌是在實踐仁道
三向賢人學習態度風範
四溫良恭儉讓的孔子
五推理的教學法
第二節為政以德的概念
一為政以德的比喻
二人生奮鬥的過程
三孝的大義
四什麼是老師
五君子不器的真知
六民服與不服的政治哲學
七多讀歷史不要亂拜鬼神
八《學而》《為政》兩篇大描寫
第三節《八佾》篇文化的概念
一什麼叫做八佾
二亂用禮與樂的時代
三君子之爭:射與詩的文化
四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祭
五孔子是承先啟後的第一人
六孔子評論魯定公與管仲
七孔子講音樂的原理
第四節《里仁》篇的概念
一選擇居住的地方
二仁與智者的大修養
三君子要經得起仁的考驗
四朝聞道夕死可的宇宙大道
五孔子評論士君子的學問修養
六孔子傳“一”字道心法給他的弟子
七子女如何對待父母
八君子要謹言敏行
第五節《公冶長》篇的概念
一孔子選女婿的故事
二孔子評論他的弟子
三道不行浮於海的大描寫
四吾知吾師的子貢
五什麼是真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六評論歷史上的政治人物
七歸故鄉教故鄉弟子
八老師與弟子談自己的志向
第六節《雍也》篇的概念
一孔子有個帝王相的弟子
二孔子的周急不濟富的經濟外交
三孔子說犁牛的比喻
四孔子愛他的學生
五孔子與澹臺滅明:以貌取才的故事
六有質有文的人類文明進化
七知好樂三大學習是學道的過程
八什麼是智者仁者
九孔子見美女南子的變與不變之道
第七節《述而》篇的概念
一孔子述而不作
二孔子憂的樂的與夢的世界
三什麼是刺激與啟發的教學法
四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哲學
五慎齋戰疾、視富貴如浮雲
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七孔子對弟子態度平實坦白自然
八孔子接見被人看不起的少年
九不厭不倦的追求聖與仁的境界
第八節《泰伯》篇的概念
一泰伯是什麼人
二孔子的傳人曾子遺言
三民眾領袖為民服務的心
四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五中國文化的傳承者
六天下為公的盛世描寫
第九節《子罕》篇的概念
一孔子為什麼少講利只讚許命和仁
二孔子駕著絕四學的文化馬車
三太宰與子貢評論孔子是聖者
四顏回傳承孔子心法
五孔子是一位素王要去九夷傳道
六孔子老了回到自己的家鄉教弟子
七青少年是人類的希望
八智仁勇三達德的完美人生
第十節《鄉黨》篇的概念
一孔子平居生活實況大描寫
二在鄉里與在朝廷的言行態度
三孔子在家日常的衣食住行潛修生活
四孔子與朋友交往的誠意
五師生散步山間小石橋之教
第三章《論語》後十篇內容分析歸納
第一節《先進》篇的概念
一先進樸素的禮樂
二孔子學院的創立
三孔子回憶他的弟子
四孔子為什麼哭顏回
五未知生焉知死的哲學概念
六過猶不及也非中道
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
八孔子的理想國社會藍圖
九大檢討為什麼
第二節《顏淵》篇的概念
一仁的定義與實踐的方法
二怎樣實踐才是仁者與君子的行為
三足食足兵民信三大綱領
四國家政體財政司法思想
五君子德風小人德草的比喻
六怎樣做一個士人與仁者智者
第三節《子路》篇的概念
一做領導者三大原則
二領導者就是老農老圃
三治國興邦五大步驟
四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教訓
五父親偷羊兒子告密的論題
六士與狂狷的行為
七君子小人鄉人與用人的分別
八最後子路問士如何做
第四節《憲問》篇的概念
一原憲是個什麼人
二南容是個真君子
三發布公告要謹慎認識自己做個人
四智清勇藝禮樂成人之行
五大論管仲之功
六用人才與正名討伐
七不在位不謀政看智仁勇
八孔子遇到隱士問磬音
九三年喪修己以敬與老賊
十孔子重視教化青少年
第五節《衛靈公》篇的概念
一孔子為什麼離開衛國
二外交使節的信條與無失人失言
三殺身成仁與如何傳仁道行道
四治國的方法在善用賢能
五君子義君子病君子疾君子矜
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大概念
七中華民族的歷史在學與思
八君子謀道與智仁不讓於師
九表達意思要簡單明了
第六節《季氏》篇的概念
一中國文化中的政治理想
二政治經濟外交政策
三領導歷史哲學的政治變化
四交朋友的道理
五君子有三愆三戒三畏
六生知學知困知與君子九思
七老師眼中沒有兒子學生的分別
第七節《陽貨》篇的概念
一陽貨是什麼樣的人物
二陽貨與孔子禮尚往來的舌戰
三武城大同社會的實驗城
四孔子的東方文王周公夢
五孔子授子路宇宙大道
六詩禮教化的文化哲學
七賊頭賊腦的一幫人
八天地無語我亦無語
九守三年之喪的大概念
第八節《微子》篇的概念
一微子是什麼人物
二柳下惠是什麼人物
三楚狂過孔子問渡口遇丈人的大戲
四逸民大特寫
五天地閉賢人隱於海
第九節《子張》篇的概念
一子張講士見危致命的大義
二論交友之道
三子夏開始講學
四君子有三種儀容變化
五子遊子夏曾子互相批判
六子貢評論商紂王不善的原因
七時人批判仲尼子貢讚美孔子
第十節《堯日》篇的概念
一天下為公的大憲章
二湯武革命是為小康
三民眾做主的王道政治
四為民眾服務應遵守的規範
五三知的大學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