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法和活法

讀法和活法

《讀法和活法》是200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湧。

內容簡介

《讀法和活法: 的哲學解讀》用現象學的解釋學去。“看”中國的佛教經典《壇經》,在和書齋哲學的區別中,描述了一種朝向真實世界的哲學。這種哲學只是一種召喚或提醒,以幫助讀者回歸現實生活與內心世界。中國禪宗六祖慧能,發自樵夫的內心,講述了一種平民百姓都能懂的哲學。在《壇經》中,讀者所“看”到和體驗的,是日常的真實世界裡的事件發生,是人在實際生活中的種種“遭遇”和相關“應對”,由此而形成並超越著人自己的“存在”。哲學家的職責,就在於不失時機地察覺這些事件的發生,並作出如其所是的描述。

作者簡介

鄭湧,1944年生於江蘇海門。1978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86年在聯邦德國洪堡基金會的資助下,先後在美茵茲大學與G.馮克研究現象學、在海德堡大學與H.-G.伽達默爾談論解釋學,知道了“哲學並不像我們所說”。1997年走出哲學研究所,到書齋之外的真實世界裡生活,“非旁觀”地進行一種不被“意識”、“思想”、“邏輯”、“語言”等所局限的哲學活動。已出版的專著有《馬克思美學思想論集》、《批判哲學與解釋哲學》、《韋伯》、《道,行之而成》和《美的現實性》(譯著)。

圖書目錄

前言
一 《壇經》的“文本重構”——缺席與出席
(一)原作者與原著的缺席
1 原作者與原著問題上的有關分歧
2 原作者與原著缺席的不可避免
3 原作者與原著的不可還原
4 原作者意圖本身的不必追究
(二)改編者與改編本的出席
1 改編者與改編本出席的主要成因
2 改編與對原著的忠實
3 解讀是改編的繼續
4 解讀者的眼光與境界
5 解讀的機緣
6 “啐啄同時”
(三)哲學小結
1 “獦獠”與宗教典籍
2 版本的演變與生存論
3 文本重構
4 起點並無一定
5 理解如何可能
6 力量來自何方
二 《壇經》的“非關文字”——話語與無言
(一)解讀《壇經》的當代語境
1 中國哲學的語言現狀
2 改變中國在世界哲壇的失語狀態
3 解讀中國的宗教典籍
4 從對名人名著的解讀到實際地生活
5 作為以實際行動為主的生命踐履
6 改變中國老百姓的失語狀態
(二)《壇經》的語言經驗
1 地道的中國底層生存經驗及其語言
(1)語言的社會分層與底層語言的生成
(2)“生活世界”及其“經驗”的“文本”化
(3)底層生活與地氣、底氣
(4)土地與人生死攸關
(5)“土地”與中國哲學的淵源
(6)生命的草根性
(7)地氣、底氣、文氣
(8)“氣”與現象學
2 《壇經》所涉及的語言哲學問題
(1)“對話”的哲學思考
A.《壇經》“對話”文體的哲學意義
B.“對話”作為生命、他者的叩問
C.在“應對”、“回答”中所實現的生命
(2)“白描”的哲學思考
A.日常生活語言與“白描”
B.日常生活的“白描”與哲學語言
C.以哲學視角來看“白描”
D.“白描”中的“發生”
E.“白描”與對“文本”的超越
(3)“無”的“叩問
A.“無”的不可“描述”但可“叩問
B.對“無”的經驗
C.M.海德格爾對“無”的“叩問”的哲學意義
(4)哲學語言的“本土化”問題
(5)“名”、“實”問題
A.哲學需要事實
B.擺事實,講道理
C.以人的“做事”即“實際生存”為根基
D.是本人的“生存實際”自身“給出”了一切
(6)“生存”與“存在方式
A.以自己“實際生存”來解讀西方當代哲學的基本概念
B.“小事情”見“大道理
C.類似的經歷與同感、共鳴、相互了解
D.在無法生存處生存
E.“在‘生存實際’之中”和“在‘語言文字’之中
F.從“存在方式”看慧能
G.與“宗教”有關的“存在”問題
H.“此岸”與“彼岸
(7)“語言的生命”問題
A.“語言的生命”與“差異”問題
B.再論語言結構中的“二重性
C.“語言生命”與人的“事實生命
D.“語言行為”與人的“實際行動
E.語言學的學術問題與政治傾向
(8)“意義”、“傳心”與“心靈印跡
A.詞、詞義和物
B.“意義”與“傳心
C.“聽”與“心靈印跡
(三)不同的“說”——《壇經》與《聖經》、《塔木德》的比較
1 誰說
(1)Philo、Hermes(神的使者)說
(2)Rabbi(教師)說
(3)慧能(拾柴者)說
2 怎么說
(1)傳話——述而不作
(2)說教——著書立說
(3)不立文字——身傳心印
3 說什麼
(1)神的旨意
(2)精英理論
(3)底層的生存經驗與智慧
(四)“非關文字”、“無言
1 不藉助“語言”之“言
(1)釋迦牟尼的不藉助“語言”之言
(2)慧能的不藉助“語言”之言
2 言不可言
(1)釋迦牟尼之“言不可言
(2)慧能之“言不可言
3 無言
(1)釋迦牟尼之“無言
(2)維摩詰之“無言”和“離諸問答
(3)“語言”的“無”:沉默、無言
(4)慧能之“不二”與“非關文字
(5)理解的“非語言”性
(6)慧能之“無念
(7)不究義理
(五)失語狀態的改變,不在語言文字本身
1 生存權與話語權
2 生存發展的根基
3 “大環境”問題
……
三 《壇經》的“非精英”道路——人生的定位與定義
四 《壇經》的“非精神”生活世界——精神生活與肉體勞作
五 《壇經》的“作為動物的人”——獸、人、神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