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小報

讀書小報

讀書小報指學校(通常指國小)中為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而開辦的報紙,一般會以彩色圖文並茂的方式活潑生動地表現出來,甚至可以通過閱讀富有人生哲理和智慧的文章,讓學生暢談自己的讀書感想和收穫,並撰寫自己的讀書心得,在紙上、黑板甚至牆上用硬筆書寫、美化,或者寫一些關於名人的著作,歇後語,成語接龍[文字遊戲],故事,古詩,謎語的介紹和心得體會等。手抄或列印均可。

基本信息

寫作方法

讀書小報讀書小報
寫讀書名言,讀書計畫的注意事項,一個好文章的賞析或體會,可以加上一兩個小笑話,加上一些關於讀書的圖片。

讀書名言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誦浪讀,決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朱熹《訓學齋規》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明代學者)
退筆如山起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讀書計畫注意

讀書計畫
1找出要讀的書
2時間安排(每月幾本書平均幾個星期看完)
3每本書的作者的簡介
4每本書的讀後感

文章賞析

作者好象是以一個西方人的口吻來寫作的,但無論如何還是脫不了自己東方女子的靈氣,最後一段“獨自歸來的路上,瘦影在地。——過去的一百二十分鐘,憧憬在我的心中,如同做了一場好夢”,怎么看也這不可能是一個美國人的內心獨白。以我看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概在於以國外人的視角來看一個旅居美國的中國女子的心底世界,但如果真是這樣,不得不說冰心在本文上並沒有獲得十足的成功。
如何正確讀書:博覽精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方法,也是語文學習的優良傳統.在語文學習中,我們首先要學會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書.如今的出版物浩如煙海,其中優秀作品不少,但也充斥著不少無聊甚至有害的文章.如果不加以選擇而一概接受,不僅會浪費我們的寶貴時間,還會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我們要選擇那些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書籍,如古今中外大家作品,科普文章,時文選萃等,把好閱讀第一關.
其次,要學會朗讀,默讀,精讀,跳讀,速讀,聽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口眼耳神並用,高效率地完成閱讀任務.
第三,閱讀過程中,要培養成勾畫圈塗,動筆墨讀書的習慣.這可以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加深對關鍵語句的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要明白,書只有反覆地讀,反覆地理解,才能準確地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文章的主旨.

名人名言

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
——歌德

內容

常用欄目

讀書小報讀書小報
讀書之聲
讀書之歌
好書好讀
書齋細語
書齋天地
書聲地帶
快樂書城
飄滿書香
書海拾貝

名人讀書

◎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年輕時自認為已無書不讀,便大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後經一老翁指點,遂改成:“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鍥而不捨,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么,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國小,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裡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覆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顧炎武自督讀書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家喻戶曉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最先提出的。
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鑑》,並告誡說:“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他讀完《資治通鑑》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毛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臥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几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占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鐘裡,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鐘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一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几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閒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裡,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么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覆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鑽研,從辭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覆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國小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訊,五真正十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覆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共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覆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劃。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槓、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