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勤余

譚勤余

譚勤余,原名譚文英,貴州省清鎮人。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9月生。1946年,譚勤余開始步入教育界,陸續在貴州大學工學院、貴陽醫學院、貴陽師範高等院校兼課,擔任兼職的化學教授。195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貴州高級知識分子中首批加入黨組織的人員之一。1959年被調到貴州大學化學系任教,歷任化學系系主任、化學系黨總支委員、校黨委委員等職。1979年的7月28日,貴州大學召開追悼會為譚勒余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基本信息

經歷和貢獻

譚勤余的家庭稍有田地,在偏僻閉塞的清鎮算是殷實人家。譚勤余幼年在家鄉讀書,1910年畢業於清鎮縣立高等國小堂。時值貴州政局動盪,革命蜂起,學堂時停時辦,極不正常,他只得在家自修,等待機會升學。1912年春,他負笈徒步數十里來到省城貴陽,考入尹篤生任校長的貴州省立初級師範學校讀書。尹校長是剛從日本回來的留學生,在講課中常向學生介紹日本先進的科學技術,鼓勵學生髮憤學習,振奮民族精神,為中華崛起而獻身。譚勤余聆聽教誨,頗受影響,決心以尹先生為楷模自勵。

1917年春,譚勤余以名列前茅的成績,從貴師畢業。他風華正茂,心懷鴻鵠之志,極想出外謀求深造,對學業倍加用功。年底,他終於考取公費生東渡日本留學。到東京後,為解決學習方面的語言文字障礙,補習日語,又加緊自修英語。1918年在日本加入了中國國內的學術團體“中華學藝社”。1919年3月,考入日本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後改為東京工業大學專門部)色染科。1924年從色染科畢業,升入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研究部,研究有機色素化學,歷時一年。在日期間,他思念祖國之心日切,遊子懷鄉,經常夜不能寐,無奈學業未成,只好忍耐。他想及時了解祖國動態,對日本報紙登載的中國點滴報導決不放過閱讀。

8年留學生涯總算熬過去,1925年夏,他學成回國。經人介紹,進入商務印書館編審部,初任編譯員,後任編審員,專門編輯和翻譯化學書籍。工作地點有時在上海,有時在北平。與此同時,他積極參與領導中華學藝社的活動,先後任該社幹事、編輯、常務董事等職務。抗日戰爭期間,日寇猖獗,華北、華中、華南大片國土相繼落入敵手,許多學術研究機關陸續遷入抗戰後方省份。1941年,商務印書館派譚勤余到四川重慶成立編審部,中華學藝社也授命他將總社遷往重慶,他因此入川來到當時的陪都重慶。抗日戰爭勝利前數月,他從重慶回到離別已久的貴陽,受命恢復中華學藝社貴州分社,同時兼任貴州省衛生用品經理委員會總幹事,從此他再也沒有離開貴陽。

1946年,是譚勤餘一生中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從這年起,他開始步入教育界,實現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教書理想,陸續在貴州大學工學院、貴陽醫學院、貴陽師範學院等高等院校兼課,擔任兼職的化學教授。譚勤余感到自己是師範出身的,能像素所崇敬的尹篤生先生一樣,把知識傳授給下一代,造福桑梓,為之欣慰,喜形於色。

貴陽解放初期,因工作需要,譚勤余被調到貴州省衛生廳所屬人民製藥廠當籌備員,實際上是主管制藥廠的一切工作。他運用自己掌握的化學知識,積極研製各種藥品,迅速投入生產,為解決當時國家缺藥少藥的困難,拚命工作,傾注了全部時間和精力。1952年8月後,譚勤余成了貴陽師範學院化學系專任教授,講授有機化學。他因工作出色,於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貴州省高級知識分子首批加入黨組織的人之一。1958年貴州大學重建,譚勤余第二年被調到貴州大學化學系任教,歷任化學系系主任、化學系黨總支委員、校黨委委員等職。“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他受到迫害,特別是當他重病臥床之後,迫害仍在繼續,他心情苦悶,病體更衰。1968年8月29日,他含冤病逝於省人民醫院,終年73歲。

人物評價

譚勤余是一位學識淵博、經驗豐富、作風正派的老教師。他的一生,除了讀書求學期間外,從事了20年的化學書籍編輯、翻譯工作,近20年的大學教育工作,他是貴州省有名的化學家、教育家。學術上他長於有機化學,研究過色素化學,又攻克過化學製藥,通曉日語,又能筆譯英文。教學上,他治教嚴謹,以身作則,以科學態度待人,嚴格要求青年教師,熱愛學生,嚴於律己,從不貪功諉過,有成績頌揚別人,有差錯自己承擔。他是青年教師尊敬的老前輩,是學生的良師益友。1960年,被稱為“老當益壯、又紅又專的譚勤余教授”,曾被貴州省推選出席全國群英會。他主持貴州大學化學系十幾年,始終沒有離開過講台,為提高青年教師的外語水平,還親自開辦日語講座。他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工作,從不叫苦叫累。在譚勤余身上,人們看到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拳拳報國之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