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譚冬梅,筆名湘人,雙峰山人,1936年月1月出生在湖南雙峰縣一個貧苦的農家.5歲半入學,1953年在雙峰一中國中畢業,1955年於長沙一中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在長沙一中高中畢業,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曾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聽名師講學。從小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哲學、文學、史學理論根基深厚,學識較淵博、學術思想活躍,在諸多學術領域內有獨創見解。先後三次在高等院校擔任黨史、哲學、文學方面的教學,三次擔任報刊編輯、記者,三次在黨政機關任職,曾任過湖南團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共湖南省委黨史委研究處長、湖南省政協副秘書長。被評為副研究員,系湖南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哲學學會理事,湖南中國當代文學學會理事,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名人書畫館館員《湖南名人書畫》執行總編輯。從60年代起,先後發表文學作品160餘萬字,史學作品100餘萬字,哲學、思想評論和雜文等40餘萬字,其主要代表作有《名家處女作賞析》、《論周立波的創作道路》、《評三突出》;電影《劉少奇的44天》,獲國家政府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湖南省文學創作貢獻大獎;電視系列片《湘魂》獲湖南優秀電視片獎
;革命傳說《闖華容》、《巧計脫險》被評為全國廣播電台傳統保留節目。參與《湖南革命史》的主編工作。1996年底退休後,創作電視連續劇《新世紀的曙光》(20集),《火紅的青春》(8集)、《南嶽鐘聲》(4集)、《情系白石山》(20集)與電影劇本《血淚慰安婦》等。譚冬梅於5歲半入學,在一位老秀才的精心培育下學習書法,幼年時臨摹柳公權字貼,以後學習王羲之行草、懷素的狂草,以及近代毛澤東、于右任與郭沫若等大師的書法,取名家所長,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譚冬梅有極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從小性格倔強、剛毅,善於思考、勇於探索、敢作敢為,從不向困難低頭。他胸懷坦蕩,同情弱者,助人為樂,疾惡如仇,敢打抱不平。特別對貪官污吏與社會邪惡勢力深惡痛絕,敢於直面抗爭。因此,他的文如其人,書於其人。他的書法既尊重傳統,又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他的行草頗具功力,行雲流水,揮灑自如,剛勁有力。他的作品流傳甚廣,全國所有省市一些名家與書法愛好者有所收藏。在訪問香港期間創作作品數十幅,被購一空。199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邀請全國四十位書法家舉行盛大而隆重的“迎香港回歸”筆會,譚冬梅應邀出席,他的書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評。《中國常德詩牆》的碑刻,集全國書法家的精品,榮獲世界吉尼斯獎,譚冬梅的書法作品也入選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