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赫特曼

謝赫特曼

謝赫特曼於1982年4月8日首次在電子顯微鏡中觀察到一種“反常理”的現象——他們當時所觀察的鋁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種不重複的非周期性對稱有序方式排列的,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姓名:尼埃爾·謝赫特曼

性別:男

生日:1941年8月15日

國籍:以色列

職業:化學家,教授.

成就: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謝赫特曼於1982年4月8日首次在電子顯微鏡中觀察到一種“反常理”的現象——他們當時所觀察的鋁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種不重複的非周期性對稱有序方式排列的,而按照當時的理論,具有此種原子排列方式的固體物質是不存在的。因此,謝赫特曼的發現在當時引起極大爭議。為維護自己的發現,他被迫離開當時的研究小組,但這一發現促使科學家開始重新思考對物質結構的認知。

個人履歷

1941年,出生於以色列的特拉維夫。

1982年,他率先在實驗室環境下發現準晶體“現象.

1984年,準晶體研究結果發表。

201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現為以色列工學院工程材料系教授。

人物生平

實驗室環境下,謝赫特曼率先在鋁鎂合金中發現準晶體“現象”。1982年4月8日,謝赫特曼藉助電子顯微鏡獲得一幅晶體衍射圖,即日後所確認的“準晶體”。

他當時從事航空高強度鋁合金研究,而新發現有悖原子在晶體內應呈現周期性對稱有序排列的“常識”,因而不為同行所接受。

諾獎評審委員會在向媒體散發的新聞稿中回顧道,謝赫特曼的發現“極具爭議”。為維護自己的發現,謝赫特曼被迫離開當時的研究小組 。

1984年,另一個研究小組獨立發現類似現象,兩個小組的研究結果得以同時發表。據先前媒體報導,從此,謝赫特曼先後獲得幾乎所有科學獎項,似乎“獨缺”諾貝爾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頒獎聲明中說,獲獎者的發現改變了科學家對固體物質結構的認識。

主要成就

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拉爾斯·特蘭德等人解釋道,1982年4月8日,謝赫特曼首次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一種“反常”現象:鋁錳合金的原子採用一種不重複、非周期性但對稱有序的方式排列。

而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晶體內的原子都以周期性不斷重複的對稱模式排列,這種重複結構是形成晶體所必須的,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具有謝赫特曼發現的那種原子排列方式的晶體。因此,謝赫特曼的發現一經發表,便飽受批評和詬病,他也被迫離開所在的研究小組。

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儘管如此,他的發現促使科學家重新思考對固體物質結構的認知。”隨後,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越來越多的各種準晶體,並於2009年首次發現了純天然準晶體。現在,準晶體已在很多套用領域“大展拳腳”,可用來製造不粘鍋、發光二極體、熱電轉化設備、柴油機製造等。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保羅·斯坦哈特表示:“謝赫特曼的發現徹底顛覆了具有200多年歷史的認知,是一個引人矚目的重大發現。”“準晶體”這一術語由斯坦哈特提出,在謝赫特曼發表其發現之前,斯坦哈特一直在進行準晶體領域的理論研究工作。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10月5日報導,諾貝爾化學獎評選委員會高度評價了謝赫特曼研究的原創性,同時,也對全世界科學家們發出了警告:“即使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會陷於傳統藩籬的桎梏中,保持開放的頭腦、敢於質疑現有認知是科學家最重要的品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