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苗諾夫[俄羅斯手風琴家謝苗諾夫]

謝苗諾夫,1946年出生於俄羅斯,手風琴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 維阿切斯拉夫·謝苗諾夫(Viatcheslav Semionov),就讀于格涅辛國立師範學院(現格涅辛國立藝術學院),師從巴揚演奏家蘇爾可夫。在教育方面,被譽為現代巴揚學派的創始人。

個人經歷

俄羅斯著名手風琴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維阿切斯拉夫·謝苗諾夫(Viatcheslav Semionov)

1946年3月29日,他出生在莫斯科以南大約300公里Bryansk地區的特魯布切夫斯克(Trubchevsk)市。他的家庭是一個音樂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優秀的巴揚手,父親曾擔任過文化宮的主任。七歲時,謝苗諾夫便追隨他們的足跡學習巴揚手風琴。1960年至1964年,就讀於羅斯托夫藝術中專,師從克拉郝特金,1964年至1969年,就讀于格涅辛國立師範學院(現格涅辛國立藝術學院),師從巴揚演奏家蘇爾可夫(1919—1983)。謝苗諾夫完成巴揚專業的學習後直至1974年,又繼續在該校師從阿卡爾科夫攻讀作曲專業並獲碩士研究生學位。1968年至1988年,謝苗諾夫執教於羅斯托夫音樂教育學院民族器樂系,並擔任系主任。

成就榮譽

1974年,謝苗諾夫被評為副教授; 1983年,37歲的謝苗諾夫被評為教授,成為俄羅斯巴揚手風琴界最年輕的教授。1988年,他調入莫斯科格涅辛音樂學院工作直今,並於2004年當選為莫斯科格涅辛音樂學院巴揚鍵盤系系主任。

謝苗諾夫集演奏、創作、教學,巴揚製作與一身,是俄羅斯巴揚藝術的傑出人物,深受世界手風琴演奏者的喜愛。

在演奏方面,謝苗諾夫從21歲那年開始他的國際演奏生涯。1967年,他參加了德國克林根塔爾國際手風琴比賽獲第五名。1968年和1973年,分別在保加利亞的索非亞和德國的柏林舉辦的國際巴揚手風琴比賽中獲第一名。1977年被授予“功勳演員”稱號。1995年,被俄羅斯前總統葉爾欽授予藝術家的最高榮譽——“人民藝術家”稱號,成為俄羅斯手風琴界僅有的此勳章的三個獲得者之一。他錄製了許多錄音帶和唱片。1994年在莫斯科國際“巴揚和巴揚演奏家”藝術節中獲“銀質唱片”(Silver Disk) 獎。1996年謝苗諾夫的第一張CD專輯《謝苗諾夫演奏他的改編曲》出版發行。他經常在世界各國舉辦音樂會,年近花甲仍活躍於舞台, 至今,已在30多個國家舉行過個人獨奏音樂會。

在作曲方面,謝苗諾夫自小就對創作感興趣。十至十三歲時,開始創作和改編一些作品。考入羅斯托夫師範音樂學院後,跟隨庫薩闊夫教授學習了三年的作曲專業,從而為創作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0年,在莫斯科舉辦的國際器樂作曲比賽中獲第一名。他創作和改編的手風琴樂曲,在俄羅斯乃至國際都具有一定影響。其涉獵內容廣泛,體裁不拘一格,無論是精美脫俗的兒童組曲,委婉悽美的幻想曲,還是熱情奔放的狂想曲,氣勢磅礴的奏鳴曲,在國際手風琴比賽和獨奏音樂會中,都得以重視和選用,尤其是一些大型作品已經成為衡量一名演奏者水平高低的標準。

在教育方面,謝苗諾夫被譽為現代巴揚學派的創始人。在多年的教學中,謝苗諾夫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手風琴演奏人才。從早期的德蘭加(1975年克林根塔爾國際比賽第三名)、塞金(1980年克林根塔爾國際比賽第一名)、格里茨基(1981年克林根塔爾國際比賽第一名)、薩澤平(1982年在德國漢堡舉行的“世界盃”比賽第一名)等,到後來的希什金(1988年克林根塔爾國際比賽第一名)及近年來的索闊洛夫(1997年“克林根塔爾”比賽第一名),米加尼科(2000年莫斯科比賽第一名、與阿依達並列),波依魯夫(鍵盤手風琴家、2002年“世界盃”比賽第一名),西夫楚克(2003年“世界盃”比賽第一名),斯里瓦諾夫(2004年“世界盃”比賽第一名),科什托夫(鍵盤手風琴家、2004年“世界盃”比賽第三名)等等。他們在“世界盃”、“克林根塔爾”等國際比賽中的出色表演引起國際手風琴界的廣泛關注。

在理論研究方面, 2003年,謝苗諾夫編著的《現代巴揚演奏教程》一書正式出版,為巴揚進一步的普及與推廣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巴揚製作方面,除了對音色,變音器的改進,謝苗諾夫設計出了PIGINI琴貼近演奏者身體的後置加裝板,以及保護右手鍵鈕的蓋板。著名的俄羅斯YUPITER和義大利PIGINI手風琴廠經常邀請他去講授關於巴揚製作的大師課。

謝苗諾夫在國際手風琴界享有很高的聲望。1982年他擔任CIA國際手風琴聯盟音樂委員會副主席,2004年,獲得CIA國際手風琴聯盟為他頒發的“榮譽獎”。他還經常擔任“世界盃”國際比賽、克林根塔爾國際比賽、西班牙國際比賽、莫斯科國際比賽等重大賽事的評審,對世界手風琴的發展有著傑出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