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320-385年),晉,字安石,祖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祖父謝衡以儒學知名,官至國子祭酒;父親謝裒,官至太常卿。從兄謝尚,官至至散騎常侍。妻王氏、繼妻劉氏(光祿大夫南陽劉耽之女、名士劉惔之妹)。
謝安出自名門世家,神識沈敏,風宇條暢,善行書。少年就得到王羲之父親、丞相王導的器重,擔任了一些官職。與王羲之等人友善,隱居東山,拒絕朝廷招用,流連山水,當時的士大夫歌唱他:“安石不出,其如天下蒼生何”。到他弟弟謝萬被廢黜,他40歲,這才出來做吏部尚書等官職,把握朝政多年,直做到‘都督十五州軍事’,人們稱呼他這是‘東山再起’。
當時朝廷暗弱,軍事長官、征西大將軍桓溫位高權重,準備廢黜晉朝皇帝,取而代之,他邀請輔佐皇帝的謝安及王坦之相見,準備在酒桌上殺害他們,王坦之恐懼得大汗淋漓,謝安從容不迫,對桓溫說,“諸侯有道,就全部用心於把守國門。您何必在屏風背後藏些人呢?”桓溫尷尬地撤走刀斧手,並及時地停止了篡位的行動。後來桓溫臨死,要求朝廷給他“加九錫”,指定袁宏草擬詔書,謝安每次拿來修改,弄了10多天都沒有弄好,這下桓溫等不得,自己翹辮子了,這件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
謝安重新修繕王宮,恢復皇帝威信。又在淝水之戰打敗苻堅百萬軍隊,被封為“建昌縣公”。他收到戰爭捷報時,輕描淡寫地說:“小兒輩遂已破賊。”
他善於平衡各大家族利益與勢力,例如妥善安排桓家、王家的勢力。
他安排桓伊在九江鎮守。桓伊是個音樂家(創作了名曲《梅花三弄》)、軍事家,既勇敢鎮定又淡泊無爭,因為在淝水之戰中戰功赫赫,也被封為“永修縣侯”,後來兒子桓肅之繼承,再傳給下一代桓陵,他家這個侯國一共存在36年(384-420年)。
在謝安等家族苦心經營下,東晉朝廷得以繼續生存。而謝安家族數十人為高官,無比顯赫,兒孫幾十年間,封侯地和軍事勢力基本上都在九江附近一帶,如建昌公侯、南康公、盧陵公、望蔡侯、潯陽侯、柴桑侯等。
王勃在《滕王閣序》裡面,用“非謝家之寶樹”來自命準備超越這個家族。這個“謝家寶樹”的典故來自謝安與侄子謝石的對話,早年謝安問謝石等子侄的志向,只有謝石回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也就是希望投身報國,像馥郁的芝蘭和亭亭的玉樹一樣,既高潔又顯耀。謝家子弟確實曾經一次次安定與挽救了東晉王朝,像玉樹芝蘭一樣,忠誠高潔,勇敢睿智。
分封后的第二年謝安就去世了,謝安的長子謝瑤,繼承了“建昌縣公”的公國,又不幸早逝,他的兒子謝該接替,他去世後因為沒有兒子,又讓侄子謝承伯再繼承,後來因為犯罪,建昌公國就被取消了,整個公國存在的時間段是384-約396年。
謝安的兒子謝琰和孫子謝峻,也都是朝廷重臣與猛將,立下不少功勞。397年,王蘊之子王恭內心不平、公開造反,謝琰奉命討伐消滅了王恭,奪回了建昌這地盤,謝峻又被朝廷任命繼續做“建昌侯”,前後延續的時間段是397-400年。
2年後孫恩叛亂,謝琰父子領兵剿滅。一路追擊到浙江邢浦南湖,不幸在戰場全部殉身。這已經是風雨飄搖中的晉朝的隆安四年了。
直到5年後,謝峻的侄子(過繼為子)謝密(字弘微)(392-433年),又繼續繼承和延續了“建昌侯國”15年(405-420年),這個謝弘微非常澹泊名利,主要擔任文學官職,文才非常出眾,死後被追封為太常。他兒子是文學家、劉宋吏部尚書謝莊,孫女是劉宋朝順帝劉準的皇后。
上面提到的這個王恭,是當時德高望重的大臣王蘊(330-384年)的兒子。
王恭的妹妹,也就是王蘊的女兒“王法慧”(360-380年),在378年當上了晉孝武帝的“定皇后”,於是王蘊又被晉封為“建昌縣侯”(時間段378-384年),皇后王法慧本人也被封為建昌縣君,直到他們去世。王家也是個大族,兩代皇后,一門公侯。王蘊的姐姐是簡文帝的“哀靖”皇后,名字叫王穆之。